废除转融通冻结量化交易是当前中小投资者最盼望的超级利好

李国魂 2024-04-29 19:14:37

中国股民数量突破2.2亿

根据中国证监会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我国股市现有个人投资者超过2.2亿人,占全市场投资者的 99.76%,其中持股市值10 万元以下以及10万元至50万元的小微投资者占比分别为 87.87%、8.12%。合计90%。

我国股指期货、股指股权、融资融券(含转融通)三大交易机制最低50万元的门槛,正好将这90%的投资者完全拒之门外。

中金所期货期权产品申请交易的资金要求:申请开立交易编码前连续5个交易日保证金账户可用资金余额均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沪深交易所申请期权产品资金要求:申请开户前20个交易日日均托管在其委托的期权经营机构的证券市值与资金账户可用余额(不含通过融资融券交易融入的证券和资金),合计不低于人民币50万元。

融资融券(包括转融通)的资金要求:前二十个交易日的日均资产不低于50万(T-1日的,不含B股,不含泰融E借来的资金;包含我公司理财产品;包括港股通股票的市值)。

将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意味着也失去了所有的避险对冲工具机制保护。

关于量化交易,4月12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正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认为新规对程序化交易监管作出了全面、系统规定,特别针对高频交易提出了更严格的差异化监管要求。也意味着量化交易不会退出中国股市的交易。

关于转融通,在2023年2月到2024年3月一年期间,转融通被先后进行7次修改。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出台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和《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意见(试行)》两项文件。在规范减持方面,明确要求禁止大股东、董事、高管参与以本公司股票为标的物的衍生品交易,禁止限售股转融通出借、限售股股东融券卖出,防范利用“工具”绕道减持。3月18日,转融券“T+1”正式落地。

4月19日,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第十三项规定“完善融资融券和转融通相关规则”的说法,意味着融资融券和转融通将按照“完善”一词的定调,继续存在下去。

看来,转融通和量化交易对于中国股市非常重要。那么,如何看待这两项交易制度的本质?又该如何进行相应优化改革?

一、转融通正在变为垄断机构的特别提款权

归结目前我国权威专业的资本证券行业人士和报刊对包括转融通在内的融资融券的专业解释:

一是指融资融券的本质是投资者加杠杆,融资融券资金就是“杠杆资金”。转融通是融券业务的进一步延伸。

二是融资融券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的交易量和流动性。融资融券放大交易风险,使卖空成为可能,既可做多也可做空,有利于市场多空力量的平衡,提升市场的定价效率。

转融通为何成了特别提款权

三是认为转融通是指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包括转融资业务和转融券业务。其目的主要是解决证券公司在开展信用交易业务时自有资券不足的问题。

四是转融通由专门设立的证券金融公司将自有或者依法筹集的资金和证券出借给证券公司,以供其办理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活动。转融通的融券就是通过借证券高价卖出再低价买回还券。如果证券出借期限到期或者顺延超过限定日期,借入人与出借人可以协商采取现金方式清偿。就是说,转融通就是一项交易各方包赚不赔的买卖,实质就是为特定对象设定的毫无任何风险的特别提款权。

第一,转融通已经成为中国股市中被机构利用的做空道具

2006年6月30日,证监会、沪深交易所先后发布《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及《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等制度规则。2010年3月31日落地实施。

2011年10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转融通业务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目的是改善新股上市初期流动性,抑制价格过度波动;拓宽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资金和证券来源。沪深交易所随之出台《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试行)。

做空做空

2015年4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联合发布《基金参与融资融券及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指引》,支持公募基金依法参与融资融券和转融通业务。7月,中国证监会印发《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上交所和深交所修订并配套发布新的《融资融券交易实施细则》和《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试行)》。

2019年科创板启动。2019年6月,中国证监会印发《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转融通证券出借业务指引(试行)》,公募基金、商业银行、社保基金相继获准参与证券出借业务。上交所、中证金融公司、中国结算联合发布《科创板转融通证券出借和转融券业务实施细则》,明确符合条件的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机构投资者,以及参与科创板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的战略投资者,可参与科创板证券出借业务。

2020年9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令第176号)印发,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证券出借业务。

2021年底,银保监会明确保险资金可参与证券出借业务。

2023年,主板全面推行。

2023年8月18日,证监会为落实国家高层会议提出的“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战略部署,提出进一步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降低融资融券费率,确认将ETF纳入转融通标的,封闭式基金、指数基金以及战略配售基金可进行转融通出借。说明转融通不仅没有受到限制,反而扩大了范围。

截至 2023 年 4 月,A 股市场两融标的 3228 只,占上市股票数量62.2%。

转融通推出以来上证指数表现

观察从2010年3月31日融资融券落地实施,到2023年8月将ETF纳入转融通的14年中国股市走势,足以证明转融通实施以来中国股市整体估值不断下下移。

2023年,金帝股份引发对转融通的强烈谴责后,转融通供给制度开始了多达七次的反复修改补充。直到2024年3月15日,证监会新的班子出台规定,明令禁止限售股转融通进入二级市场。

但是,按照上海交易所转融通证券出借交易实施办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证券出借期限顺延超过30个自然日的,借入人与出借人可以协商采取现金方式清偿”。等于明确认定转融通必须包赚不赔。这也是转融通核心症结。

第二,依靠专门负责转融通的证金公司监控股市风险难以奏效

2011年10月证监会批准设立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核心业务就是境内转融通业务,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提供配套服务。是中国境内唯一从事转融通业务的金融机构,旨在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配套服务。

股东单位是: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

公司的经营范围:核心是为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提供转融资和转融券服务;运用市场化手段调节证券市场资金和证券的供给;管理证券公司提交的转融通担保品;统计监控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运行情况,监测分析融资融券交易情况,防控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同意的其他业务。

目前市场上的券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营盘自有券;二是外部投资者借券。外部投资者借券采用中央结算模式,都需要通过中证金融转融券。

按照中证金融的股东组成,这完全是裁判员和运动员集于一身的机制。依靠自己监督自己?

转融通实质就是为监督管理证券金融产品交易的机构创造了一个依靠特权获取垄断利润的稳赚不赔的资金池子。依靠这种模式监管风险好像是我们自己给中国股市的风险监控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第三,转融通将全体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严重违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基金参与转融通,完全背离了代人理财的使命

参与转融通的50万元门槛将99%的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中小投资者自然就是为机构和上市公司高卖低买攫取利益的最大受害者。这和保护中小投资者是我们的核心完全不符。

转融通的高位接盘侠

基金加入转融通,不仅增大了做空动能,也违背了基金代人理财的使命。此等行为只有一个结果,依靠做空市场赚取所谓的利差。无论这个利息收入落入基金公司的腰包还是纳入基金净值计算,都难以正面回答基金秉持的投资逻辑。

二、量化交易的本质

我国的量化交易,被不断赋予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杠杆优势、交易工具优势、多空通吃优势、报团取暖优势、融资融券优势、变相T+0优势、再裹挟股指期货和现货交易日期错配带来的操纵股价优势。

量化交易针对的是谁呢?

这些优势推动量化交易操作流程的必然选择,就是主动造成市场剧烈波动,高抛低吸,恶意砸盘、尾盘拉升、次日落袋为安。

第一,量化生存之道就是依靠转融通和融券收割散户

我国量化私募的发展,是伴随融资融券开闸,券商、量化私募、股指期货三者之间形成交易套利巨大空间,资本追逐利润的天性自然推动量化私募开始加速发展,同时,量化交易和融资融券转融通股指期货期权共同形成做空市场的叠加负面效应。

2010年4月沪深300股指期货(IF)上市,量化私募开始起步。2015年,中证500指数期货上市,为量化基金打开发展空间。2019年6月,证监会推动公募基金转融通业务,8月将两融标的扩充到1600只,融券以及券源超常规模发展。

2021年上半年,国内量化类证券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迈入“万亿”关口,占到同期证券私募4.87万亿元总规模的21%。

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量化基金规模约1.92万亿元。公募量化基金整体规模3169亿元,在权益型公募中占比约5.0%;私募量化基金规模约1.63万亿元,在私募行业占比约29%。

截至2024年3月底,百亿私募数量共100家,一季度有业绩显示的百亿私募占83家。其中,百亿主观私募50家,百亿量化35家,另有“主观+量化”双驱私募15家。

量化交易就是以数据模型为核心,以程序化交易为手段,依靠自身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杠杆优势、交易工具优势、多空通吃优势,再借助融资融券转融通带来的券源规模优势、T+0回转交易优势和股指期货期权带来的交易时空错配优势和对冲优势,操纵股价优势等等,为量化交易对市场反复捣糨糊奠定先决条件。所谓的7大关键指标即收益、风险、回撤控制、择时、收益稳定性、跟踪误差、选证能力等,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价格发现功能。

其展开博弈的对象就是被股指期货期权、融资融券和转融通的50万入围门槛拒之门外的所有中小投资者。这构成量化在市场呼风唤雨的最大优势。融资融券优势和T+0回转交易优势,又让它们假借为市场增加流动性的名义,全力以赴蹭靠市场根本不缺流动性的品种或者热门赛道股来回折腾。

第二,中国股市的量化交易基本仰仗错配交易机制和融资融券转融通漏洞存活

用业内的话说,“量化投资,特别是高频交易,就是薅散户的羊毛”。量化本质上赚的都是其他市场参与者的钱,特别是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投资人的钱。高频交易在量化中的占比很有可能达到80%。

离开融资融券便利和转融通漏洞,自然原形毕露。今年前两个月量化投资一地鸡毛已经足够说明其弊端弱点。

2月20日,沪深两大交易所对量化私募巨头宁波灵均的异常交易行为进行处罚。指出灵均投资在2月9日开盘一分钟抛出25亿筹码,两市指数整体下跌接近1%。假如当天有十家类似机构,大盘当天可能再次重演千股跌停。

这和2023年8月28日的指数诡异走势类似。

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公告,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但是市场走势令人大跌眼镜。8月28日开盘成为最高点位,几乎所有的股票留下光头光脚的阴线。而机构尤其是量化私募极力狡辩非其所为。

量化码农直言:散户岂能是我的对手

2023年8月,证监会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应当实行T+0交易作出表态,证认为目前A股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小散户占比96%,现阶段实行T+0交易可能放大市场投机炒作和操纵风险,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实行T+0交易将加剧中小投资者的劣势地位,不利于市场公平交易。

这种解释除了证明机构投资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不利于市场公平交易,更加凸显出当前各种避险机制将两亿多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所暴露出来的严重偏移公允性、正当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触的弊端。因为,做空机制自然将利益目标锁定在毫无避险机制保护的中小投资者身上。

第三,新的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对差异化监管的要求难以遏制量化做空动能

新的程序化管理规定增加了对高频交易的特别规定,重点是对申报和撤单笔数与频率较高的高频交易实施差异化收费。以此遏制交易中虚假报价再撤单,制造假象诱骗其他交易者达到操纵股市获取利益的幌骗交易行为。但是,遏制量化交易做空行为仅仅依靠对申报、撤单笔数较高者收取撤单费那么简单吗?

2023年9月,鉴于程序化和量化交易弊端不断扩散,证监会指导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股票市场程序化交易报告的程序化交易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内容是: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所可以视情况采取调整异常交易认定标准、增加程序化交易报告内容等措施。自2023年10月9日起施行。

当时就有量化私募表示,最高申报速率或单日最高申报笔数的监管阈值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按照测算,量化产品需要达到年换手率至少150倍才会进入监控,但市场上目前主流产品都维持在100倍以下。如此看来,所谓的监管等于是变相的鼓励。

因为,证监会对高频交易的筛选标准是每秒最高申报速率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2万笔以上。从筛选结果看,高频交易账户数量总体不多,但交易金额较大,约占程序化交易额的60%。

量化监管新规主要针对伪量化的“申报撤单收费”,T+0打板的频繁虚报撤单等幌骗行为。实际仔细观察可知,近三年,量化基金将大量流动性涌入到中证1000、中证2000等小微盘股。这也是今年量化遭遇滑铁卢的关键所在。因为忽略价值发现,过度占用系统资源,加之券商动辄宕机切断散户下单配合高频交易,还怎么谈得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为,现在市场的量化交易就是专门针对中小投资者设置程序化交易的各种参数和触发买卖时点的固话模式,仅靠收取额外费用岂能遏制量化采取更大限度融资融券转融通,进而突破废除T+0回转交易改为T+1的限制。因为,增加一个隔夜息差并不是什么障碍。

三、中国股市改革的重点在于根除转融通量化交易股指期货期权三者形成的叠加做空动能

今年的惨烈开局走势证明,量化交易转融通股指期货三种交易机制,将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的同时,形成了巨大的叠加负面效应。具体说就是量化交易、股指期货同时利用回转交易和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交易日错配机制,砸盘转向与期货挂钩的指数股票组合,恶意诱导中小散户割肉离场。成了股指股价不断创出新低的推手。

2024年2月19日开盘抛压急跌走势

而沪深股市和期货期权分别运行T+1和T+0交易机制,这种割裂状态与涨跌幅的不同限制,恰恰被量化交易、转融通等充分利用,共同形成做空中国股市的巨大叠加负面效应。

第一,T+0和T+1两套交易机制并存难以遏制做空者投机钻营

中国股市三大交易所和中金所的交易机制已经成为全球证券市场最为割裂的交易机制。

一是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实施不同幅度的涨跌停板制度,把同类型同业务同板块股价的分裂走势夸张到极致。上交所、深交所主板股票涨跌幅10%;深交所创业板、上交所科创板股票涨跌幅为20%;北交所股票涨跌幅30%。就价值功能发现而言,很难从三个交易市场对同等行业股票得出科学合理的估值分析体系。

二是股票交易废除T+0改用T+1,但是推出股指期货期权却采用了T+0交易。1995年,我国沪深交易所推行T+1和涨停板交易机制。但是,与股票市场密切相关的中金所股指期货期权交易却采取T+0交易机制。造成股票现货交易和期货期权分别实施的T+1和 T+0两套交易机制。

三是推出转融通以来,沪深交易所在实行T+1的交易机制的同时,却为量化打开了T+0回转交易。

这些交易机制的漏洞,让量化交易、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转融通同时利用特权的T+0回转交易恶意打压指数做空个股实现盈利的巨大空间。

管理层专门针对是否恢复T+0的解释很难自圆其说。

2023年8月,证监会表示,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应当实行T+0交易,近年来有广泛讨论,总体上,各方面对此分歧较大。证监会认为,目前A股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小散户占比96%,现阶段实行T+0交易可能放大市场投机炒作和操纵风险,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实行T+0交易将加剧中小投资者的劣势地位,不利于市场公平交易。

这种解释除了证明机构投资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不利于市场公平交易,更加凸显出当前各种避险机制将两亿多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所暴露出来的严重偏移公允性、正当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触的弊端。

第二,三大事件暴露出转融通量化交易融合做空市场的重大弊端

一是印花税利好被量化用来大肆做空市场。

2023年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的公告》,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2023年8月28日印花税减免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走势

但是,2023年8月28日印花税减免的首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走势令人大跌眼镜。开盘成为最高点位,几乎所有的股票留下光头光脚的阴线。面对被公开的巨量空单和指数飞流直下的事实,机构尤其是量化私募极力狡辩非其所为。

二是沪深交易所中金所对违法违规巨额高频交易进行处罚。

2月20日,沪深交易所对量化私募宁波灵均投资证券账户采取限制交易措施,启动公开谴责纪律处分的程序。

2月19日,量化私募巨头宁波灵均被查出巨额异常交易行为。实际就是充分利用散户没有还手之力的T+0便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开盘一分钟抛出25亿筹码,两市指数整体下跌接近1%。

2月2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对上海维万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及其实控人未按规定申报实际控制关系账户,违反交易所交易限额制度,采用高频交易方式,在股指期货多个品种上超交易限额交易的违规行为实施纪律处分。对上海维万公司管理的相应3个产品账户、公司实控人及其亲属名下的2个自然人账户股指期货限制开仓12个月,没收违规所得893.48万元,并将上述纪律处分记入资本市场诚信信息数据库。

三是中核钛白和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协同违反限制性减持规定涉嫌违规违法被立案。

4月12日被证监会立案的中核钛白实控人和中信、海通证券串通规避限售期,定增融券套利,合计被罚没2.35亿。等于市场传闻利用转融通实现限售股出借问题被坐实。

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指出四项违法事实:

一是王泽龙和洪浩炜通过衍生品交易安排,实质参与非公开发行,并以市价融券卖出,提前锁定与非公开发行股票折扣价之间的价差收益,变相规避限售期规定,违反《证券法》 规定条款。

二是中信中证为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行为制定套利方案、搭建交易架构、提供杠杆资金支持等;中信证券知悉客户融券目的是定增套利,配合其提供融券服务;海通证券以自己名义按照中信中证的报价指令认购中核钛白非公开发行股票,客观上帮助中信中证及其客户取得股票收益,使得定增套利行为得以实现。

三是中核钛白实际控制人王泽龙在洪浩炜违反限制性规定转让股票过程中,参与商议定增融券套利方案,联系并建议洪浩炜加入套利,与洪浩炜共同构成《证券法》规定的违法情形。

四是王泽龙作为,在中核钛白2023年非公开发行股票过程中,隐瞒其通过一系列交易安排实际参与非公开发行的情况,导致中核钛白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相关发行情况报告书存在虚假记载,违反《证券法》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规定的违法情形。

中核钛白为转融通的注脚是什么?

三起案件充分证明,离开错配制度和交易机制的漏洞,这些披着投资理财却专杀资金供给者的所谓专业投资机构,几乎都仰仗着制度漏洞存活。

同时说明长期依靠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等监管追责措施,要想达到遏制恶意做空市场,绕道减持套现,必然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庄严承诺流于形式,也让证监会提出的“对严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坚决重拳打击,让其倾家荡产,牢底坐穿,对参与造假的中介机构一体追责,让其痛到不敢再为”面临严峻挑战。

第三,只要T+1和T+0两套交易机制混合并存,转融通T+0改为T+1对遏制恶意做空毫无意义

关键原因是,沪深股市和期货期权分别运行T+1和T+0,同时,三大交易所还采取不同幅度的涨跌停板交易机制。无疑,这就是当前量化交易、股指期货、融资融券转融通可以充分利用的巨大漏洞。股指期货期权的频繁月交割制度等于为这些做空套利行为增添了现货市场期货市场交易机制错配的巨大做空动能。这已经成为当前中国股市的交易机制严重偏移公允性、正当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触的重大弊端。仅仅将转融通T+0改变为T+1,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对于量化而言,仅仅是增加一个隔夜利息而已。

因为,这已经成为违背三公原则特别是对中小投资者最大的歧视和不公。当前中国股市的做空机制利益锁定目标就是毫无避险机制保护的中小投资者。

四、废除转融通冻结量化交易是当前推动股市向好的最大实质性利好

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第十二项规定: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指数体系,编制更多反映科创企业特色的指数。完善交易所配套产品体系建设。丰富科创板、创业板衍生品供给,积极推进科创50、创业板股指期货和期权研发上市。

这一规定意味着监管认为中国证券市场还需要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如果不彻底改革交易机制错配,赋予全体投资者同等的融资融券和衍生品对冲权利,越是扩张衍生品,市场做空动能越是肆无忌惮。而且与证监会秉持的理念相悖。

证监会最新表态认为,“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在信息、资金、工具运用等方面存在劣对严重侵蚀老百姓的“钱袋子”的恶意做空者,坚决重拳打击,让胆敢违法操纵、恶意做空者“倾家荡产、牢底坐穿”。

把握新国九条的深刻内涵

截至 2023 年 4 月末,A 股全市场两融标的 3228 只,在上市股票数量中占比 62.2%。已上市股指期货和期权产品标的成分股有1800只,占全市场流通市值超八成.。90%的投资者不能参与80%市值的避险交易机制,完全被拒之门外,

监管者认为是为了降低交易风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既然认为这些交易机制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为何要不遗余力地不断扩张规模和品种?这不明摆着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力度越来越弱了吗!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当前的中国股市要彻底摆脱3000点的反复纠缠,真正走出困境,重中之重是坚决废除转融通供给制度,彻底关闭量化基金融资融券的闸门,切断恶意搅乱市场的补给动能,暂停股指期货期权的交易机制,取缔所有场外与市场交易相关的衍生品,真正从制度和机制两个方面消除人为割裂形成的巨大漏洞。

第一,废除转融通供给制度。

将转融通完全纳入《证券法》最权威的条款“限售股在限定的期限内不得转让”的约束之下,切实去除这一计划体制下产生的完全与注册制相悖的制度。

第二,关闭量化基金融资融券闸门,切断恶意搅乱市场的补给动能。

彻底铲除券商、量化私募、股指期货三者之间不断扩大的异常交易套利巨大漏洞,关键在于严格依照《证券法》和《期货和衍生品法》明确规定“不以成交为目的,频繁或者大量申报并撤销申报”的交易行为予以明令禁止。经过反复缜密论证比较做出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结论后再做决定。

第三,统一现货交易市场和期货期权交易市场分别实施的T+1和 T+0两套交易机制。

对中金所股指期货期权和三大交易所的交易机制有机衔接,两个市场,无论采取T+1还是T+0交易机制,必须做到完全统一。

第四,优化当前股指期货期权交易制度。

由月交割改为季度交割。全球独一无二的股指期货月交割机制,让投资者为规避杀跌,几乎所有持股投资者被惶恐不安的情绪主导。越是交割日临近,叠加在一起的利空密集高发。彻底废除月度交割刻不容缓。

第五,废除股指期货期权以及融资融券资金门槛限制。

如果要继续保留融资融券制度,就必须按照公平公正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原则,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有权利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评估选择参与融资融券和所有的对冲机制。

第六,取消三大交易所的涨跌停板交易机制。

问题出在转融通和融资融券的存在,让涨跌停板机制完全变为机构操纵指数和股价的工具。由此滋生的所谓涨停板敢死队交易模式就是对这一机制最大的讽刺。更重要的是,这完全剥夺了所有投资者及时纠错的机会。何况,全球主要股市没有一家采取这一机制。

当前,面对全球如火如荼连创历史新高的股票市场,对照中国股市和历史最高点相比下跌幅度超50%以上的惨淡态势,中国股市最核心的战略任务就是必须发挥一切能够调动的积极因素,让所有扶持发展证券市场的积极政策形成推动股市向好的强大动能。重点绝不是不遗余力地在做空机制上折腾。最迫切需要的是毫不犹豫破除转融通量化交易和股指期货叠加做空市场的利益链条。这是建立以投资者为核心的资本市场内在逻辑的必然要求,是中国股市真正能够具备高效投资价值功能的基本要求,是中国股市与建设金融强国的使命担当有机结合的迫切要求。

22 阅读:895
评论列表

李国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