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和郭汝瑰两个人之间的战友情,是毋庸置疑的。就在1981年2月份的时候,杜聿明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在北京,度过了他人生中的最后这一段时间。他自己也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到达了大限。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昔日的老战友郭汝瑰,前来看望他。两个人见面之后,都是比较紧张的。并且当时的杜聿明抓着郭汝瑰的手,问了这样一句话:你当年是不是共产党?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不过委婉地回答了一句:光亭兄啊,我们只不过是政见不同罢了。
虽然话语是比较短的,但是答案也已经相当明了。就在郭汝瑰带领着72军发动了起义之后,在1950年3月份,就来到了南京军事学院进行了报道。而上级在当时是按照起义将领的身份对待她的,并非是地下党的一名成员。他的身份在当时,还不如成为俘虏的国民党军十一师师长。
面对这样的情况,虽然他的心里也比较难受和煎熬,但是对于党而言,没有要求公开身份,所以他也只能够继续进行一系列的隐藏。直到1990年郭汝瑰,去北京找张震的时候,提到了一个小的要求,但是这个要求只说了一半就被他打断了,并且对方还斩钉截铁的说,别说了,我一定支持你。这就令人特别的疑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同时他又是什么样的身份,为什么要一直隐藏?
这样的隐藏一直持续到1981年,成都军区把他评为了最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在这个时候他才把自己的身份完全的公开了。实际上在整个国民党的阵营里面,有很多人对他都是比较看重的,比如说陈诚又或者是顾祝同。
但是对于杜聿明而言,始终对他心有余悸,并非特别的信任他。并且对他也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但是怎么也不能够获得证据。就像他曾经向蒋介石所提供的两个线索,一方面是因为他不近女色,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完全不贪财。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杜聿明更想说明的意思就是自己已经很清廉了,而他又怎么会比自己更清廉呢?然而这样的说法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同意,反而还让蒋介石特别的不满。
至于郭汝瑰能够加入共产党,不得不提及的就是袁镜铭,经过他的介绍,在1928年5月份的时候,顺利的成为了一名共产党人。就在大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上,阅读了很多人的著作,比如说李达或者是陈独秀笔下铿锵有力的词句。
但后来他的加入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她的家庭成分并不寻常,所以没有被组织立刻答应。在这之后没多久,蒋介石就在上海这个地方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在这场重典拉开序幕之后,迎接郭汝瑰的任务就是,要把堂哥郭汝栋说服,让他不要去帮助杨森出兵。尽管他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但是他的堂哥最终还是倒向了蒋介石这一边。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就在川军停留了下来,一待就是足足三年时间,在这三年时间里面没有建立丰功伟绩。虽然在这期间袁镜铭,也曾经派人来联系他,但是因为联络中间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他所率领的一个营,都倒在了红军的手中。
因为手下的兵力损失惨重,他也就没有带兵的权利了。更重要的是他的堂哥对他也起了疑心,让他去日本留学。从这个时候开始,到后续的几十年时间里,他走了很多的弯路,一直到1931年的时候才再一次回到上海。后来通过一个步入陆军大学学习的机会,顺利的成为了国民党高级将领。
对于国民党军队的士兵来说,很流行一句话“穿黄马褂、带绿帽子”,能够成功书写出这句话的人,也就意味着要么是从黄埔军校毕业的,要么就是陆大毕业的。就在陆大接受教育的时候,他还碰到了一个很赏识自己的人叫做杨杰。
直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他抓住了报效国家的时机,担任14师的参谋长。起初没有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但是经过了抗战的全面爆发以及武汉战役之后,有不少人陆陆续续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因为在作战的过程中,他不仅指出了防御上的一系列不足,并且还提出了改进的方法,比如说外围作战等。就在采用了他的方法之后,作战的过程中伤亡还是比较少的。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就受到了相应的赏识,军旅生涯开始一路高开。
迎来了淮海战役之后,郭汝瑰在当时也制定了战略方案,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白崇禧在当时也提出了两个方案。然而得到蒋介石青睐的就是第2种,但是直到11月5日这一天才把方案予以敲定,将各个地方的主力军集中在了徐州这个地区。
直到淮海战役落下帷幕之后,他又把江防计划以及江南的作战计划报告给蒋介石。这其中的波折也是令人苦不堪言,因为地下党组织也遭到了破坏,同党也受到了迫害。然而这些人通过不断的坚持,终于在1949年12月11日这一天,把蒋介石固守在大西南的计划直接破坏。
在1990年的时候,郭汝瑰的年纪也比较大了,已经处于退休的状态。他在从老家赶到北京的过程中见到了张震,汇报了自己的工作情况之后,又向张震提出了一个请求,“因为自己的年纪已经大了,但是我还能够使用自己的笔杆,写出有关于抗日战争时,来自于正面战场的书。你若能够答应这样的请求,我还会去筹钱。”
毕竟当时的经费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就在这个话还没有说完,张震就立即表示,我一定支持你。也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有两部巨作诞生,分别是《中国军事史》和《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
结语
1997年10月23日,90岁高龄的郭汝瑰因车祸不幸去世。在台湾的老朋友给他寄来了一封信,打开以后却是一张白纸,郭汝瑰的儿子郭相操一开始并不懂这封信的含义,多年以后才知道,虽然郭汝瑰从来没有在老朋友面前公开过身份,但是,在郭汝瑰和他们分别时,还是依依不舍地说道:“一切尽在不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