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一菜,江青退避三舍,临时离席,这是为何?

枕猫 2023-12-16 20:10:27

提到江青,大家对她的印象除了反复无常的性格,就要算日常生活中的那些怪癖了。

很多人都知道江青怕风、怕冷、怕吵,与受过枪伤的林彪相比,也是毫不逊色。江青对饮食的要求也很高,讲究较多。

有一次,贺龙元帅与江青在广州吃饭,当服务员端上来一盘菜时,江青立即退避三舍,直到这份菜撤下去以后,才返回饭桌。事后,贺龙笑着对旁人说:“江青没有出息。”

从吃饭这种细节上,也可以看出两人境界上的差距。

江青特殊的生活习性

新中国成立后,江青在公众面前经常是一副穿军装、戴军帽的亲民形象。可是,近些年来,随着她身边工作人员的一些回忆陆续披露,大家对她真实的生活状况有了更多的了解。

护士周淑英对江清怕风、怕噪音的习惯深有体会。江青在中南海的住处是最严密的:大门是两道密封门,窗户是三层以上的玻璃,窗帘也是三层的。

只要她在房间内,一切都必须关得严严实实。按江青的话说:“室内的风对我来说,就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

为了检验室内有没有风,江青让卫士点燃一支烟,如果烟雾往上飘,就证明合格了。如果烟雾歪斜,护士们就得找到风源,周淑英没少因此挨批评。

江青

中南海的环境很好,一到夏天,蟋蟀、鸣蝉十分活跃。可对于江青来说,却是一刻也忍受不了。工作人员经常要出去赶蝉、轰鸟,以保障江青的休息。

平时,工作人员得穿软底鞋走路,衣服摩擦的声音也不能发出。只要江青在家,大家喘气都得注意控制一下。

在江青的饮食方面,专职厨师程汝明最有发言权,他在江青身边工作了10多年,是工作时间最长的工作人员之一。

在程汝明的印象中,江青很难伺候,对菜的咸淡十分挑剔。而且对咸淡的标准还受到心情的影响,就连程汝明这个拥有中、西餐特一级证书的大厨师也无所适从。

时间一长,程汝明就摸透了江青的脾气。做饭时,每道菜的咸淡都稍有差别,总有一款适合江青的口味。江青发脾气时,他也不解释,江青说完了,只得无奈地说:“你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吧!”也就不再找别扭了。

江青

工作人员都很佩服程汝明,认为唯有他能对付江青的刁难。程汝明回忆道,江青对饮食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江青喜欢清淡口味,她在上海生活多年,喜欢吃那里的甜点,但又不能太甜,这个度很不好拿捏。

其次,江青更注重饭菜的营养,不喜欢大份量上菜,比拳头稍大的雏鸡就很合她的口味。厨师在买菜时,要花费心思,精挑细选。

江青对饭菜的卫生和新鲜度也很讲究,桌子上不能出现剩饭剩菜。有一次,江青在北戴河疗养,上午,工作人员给她切了半个小西瓜。

中午,江青请客人吃完饭回来,还想吃西瓜,工作人员为了节约,就把剩下的半个西瓜切好端了上来。江青很不高兴,批评道:“怎么能给我吃上午吃过的西瓜?”

程汝明对蛇羹退避三舍

江青在家中吃饭讲究一点,好歹还有那个条件。可是在外面,就没有那么方便了。毕竟她还得顾忌点自己的公众形象,不能随便发脾气。但是,她对饮食的标准还是有所坚持的,只不过表现方式要稍微含蓄一些。

1970年,庐山会议期间,江青兴致比较高,在吃饭时,溜达到了招待所二楼大食堂。程世清等江西省委领导人正在吃饭。江青打过招呼后,看到桌上的饭菜不错,就说:“我吃个包子!”

包子馅是肥瘦相间的肉丁,可江青平时是不吃肥肉的。只见她拿起包子刚咬了一口,就觉得不对劲,但又不能浪费,只得咬牙吃了下去。

服务员此时又给江青盛上来了一碗汤,江青一看碗中的甲鱼肉,心中更是大为惊异,她借口还有其它的事要办,带上剩下的那大半个包子匆匆地走了。

江青

还有一次,江青和贺龙元帅去广东视察工作。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陶铸在省委招待所请他们吃饭。岭南的饮食文化讲究营养清淡、品种多样,有人戏称“地上跑的除了汽车,天上飞的除了飞机,没有广东人不爱吃的”!

当时正值春节,当天的饭菜也比较丰盛。前几道菜还特别适合江青的口味,大家吃得津津有味,宾主相谈甚欢。

吃到中途,服务员端上来一大盆主菜。当江青看清楚盆中是什么菜时,脸色就微微变了一下。

她倒也没有露出恼怒的神色,但也不愿意将就。于是,她借口出去透透气,就起身离开了饭桌,实际上是去另外的房间等待去了。

江青

原来,这道菜就是粤菜的经典菜品——蛇羹,江青对这种蛇类很是反感,她是坚决不吃的。其他人见江青临时离席,也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们不好在这道菜上花费太多时间,匆匆吃了几口,就让人撤走了蛇羹。

江青这才重新入席,继续吃饭。宴会过后,贺龙回到房间,对家人人说起这件事情,笑道:“蛇羹多么美味啊。江青没出息,见不得这东西。”

见家人有些迷惑不解,贺龙进一步解释道:“一个人不能只吃家乡饭菜,不能吃其他地方的美味,这个人不会有太大出息的。”

贺龙此话是对江青不能入乡随俗,吃东西过于挑剔、讲究等习惯有感而发的。大家都知道,贺龙穷苦出身,当年从湘西“两把菜刀闹革命”开始,一路走来,经历了无数的枪林弹雨和艰难险阻。

贺龙

他在生活方面十分随和,在吃穿方面是有底气评论江青的。在老一辈革命家中,贺龙算得上是一个“美食家”。

他心中的“美食”,就是什么都爱吃,什么都能吃。和大多数人一样,贺龙也喜欢吃家乡菜。

湘西香喷喷的“糖油粑粑”、糍粑,都是他喜欢吃的食物。贺龙曾经给孩子讲述过家乡腊肉的做法:“在土炕上装一个架子,将杀好的猪挂上去,底下用炭火熏烤,别提有多香了!”

还有一种特色菜叫“和渣”,就是用豆腐渣炒青菜,既有营养,又有口味。在延安期间,贺龙钓到了几条鲜鱼,就请毛主席来窑洞吃饭。他特意叮嘱妻子薛明要多准备些辣椒。

贺龙

两个湖南老乡吃着辣椒炒鱼和腊肉等家乡菜,心里别提有多痛快了。毛主席高兴地说:“在陕北能吃到家乡菜,真是香啊!”

贺龙也吃得眉开眼笑,两人很是享受。

贺龙喜欢吃家乡饭菜,但对其他地方的饮食也是来之不拒,有什么吃什么,这是挑食的江青所不能比拟的。贺龙的夫人薛明老家在山西,成长于天津,是典型的北方人。

她喜欢吃疙瘩汤、面糊之类的面食。贺龙的家中经常是南、北方饭菜混杂。时间不久,贺龙就喜欢了山药蛋、小米饭,而薛明也对大米饭和辣椒赞不绝口。他们俩还经常比赛,看谁喝面糊糊快。

贺龙

有一天,贺龙拿回来一把鱼腥草,拌好后,就端上了饭桌。一股浓浓的腥味扑鼻而来。贺龙的儿子以为这道菜像臭豆腐一般,虽不好闻,但好吃。于是夹起一筷子就往嘴里塞。

入口后,一股怪味直冲脑门,一阵恶心感袭来,于是跑到垃圾桶边上就要吐。贺龙厉声喝道:“不许浪费!”,他儿子只得坐回来,强忍着不适把鱼腥草吃了进去。

贺龙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你们吃习惯了甜的东西,也要接受苦的、腥的食物。很多东西吃习惯了,就上瘾了。当年,我们在贵州、四川,老百姓都喜欢吃这个,战士们也是拿脸盆吃呢!”

接着,他又介绍起了鱼腥草的好处:“这个又叫折耳根,有开胃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是个好东西。你们还是不懂享受啊!”

贺龙

厨师朱庆康师傅喜欢尝试不同的口味,他做的菜花样多,很有新鲜感,贺龙对他十分欣赏,两人的感情也很好。有一次,朱师傅做了一道“烤冰淇淋”,外焦里凉,贺龙吃完后竖起了大拇指。

后来,贺龙得了糖尿病,医生对他的饮食进行了严格限制,他再也不能像以前对那样随意吃东西了。有时候,他实在想吃小米粥、烤红薯了,就让孩子们给他偷偷地弄点过来解馋。

不过,他还是有自制力的,只是尝两口就不吃了,说道:“不能对不起大家的心意。”

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奉命率领18兵团,配合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战争胜利后,许多北方干部不愿意留在四川当地工作。

贺龙

在干部大会上,贺龙给大家做思想工作:“八年抗战,无数南方将士在北方吃小米、啃窝头,毫无怨言,就连毛主席也不例外。如今,战争胜利了,让你们去南方吃两年大米,你们还有什么想不通的吗?”

此言一出,许多北方干部打消了顾虑,纷纷主动要求留在当地工作。贺龙巧妙地将饮食习惯融于思想政治工作之中,告诫大家,不要局限于地域观念,要有四海为家,为人民服务的境界。

贺龙的饮食观,已经超越了饭菜,而是站在了干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高度。

贺龙

江青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一些生活细节上面,无疑会限制她在工作方面的格局。长此以往,就会形成贺龙所说的“没出息”现象。

事实证明,贺龙所言非虚。

结语

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中,一道蛇羹也许并不起眼,江青对它退避三舍或许微不足道。可是贺龙却从中看出了江青的小家子气。

江青不会明白,小小的一道红烧肉,竟然会导致毛主席和她分灶而食。看来,一桌子饭菜,展示的不仅是口味和营养,其中蕴含有更多的哲学和文化。

参考资料

权延赤,《贺龙为何认定江青没出息:江青吃饭因不敢见某菜退席》,凤凰网历史,2015年3月12日;

程汝明,《专职厨师程汝明谈江青》,人民网,2014年3月12日;

林青山,《江青沉浮录》,中国新闻出版社,1988年10月。

12 阅读:3615
评论列表
  • 2023-12-25 20:36

    扯淡!

  • 2023-12-30 16:40

    蛇\甲鱼\泥鳅鱼等,好多人,尤其是女性无法接受,这很正常,用不着上纲上线

枕猫

简介:在这混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