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巧合,最近手头在做的空间改造都是有孩子的家,委托人再三强调东西太多、家里太乱,希望我在做空间规划时能尽量多地考虑收纳。在收纳设计师这个角色之外,我也是一名初中生的妈妈,养育之路各种坑没少踩,所以特别能理解委托人们的“痛”,索性借此机会来聊一聊,对于有孩子的家,我在做设计时会关注什么。
01 故事:无处安放的打印机先说个故事。
一位女委托人找到我,希望能为她正在装修的家提供收纳规划设计服务。她的家庭育有两个孩子,哥哥12岁,妹妹不到2岁,新房的规划是儿子高中寄宿后,儿子的房间给妹妹住。
初次接触时,儿子房间布局已经基本完成,女主人困惑于打印机无处可去,她思来想去只能在儿子学习桌侧边塞个小柜子,把打印机摆在柜子上,这样儿子每天打印作业就很顺手。
这个安排听上去很合理,随着我和女主人交流深入,更多信息浮出水面:
①打印机不仅儿子会用,业主夫妻也需要用
②儿子刚刚步入青春期,回家吃好饭就会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太像以前爱和妈妈多说话,跟爸爸的交流就更少了
我给的建议很简单,把打印机从儿子房间拿出来,放在餐客厅这样的公共空间。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方便全家人共用这台设备;二是创造机会让孩子打开房门走到家里的“公共场合”,喝个水、吃个水果,顺其自然与家人之间产生互动。
02 核心:让孩子成为家的参与者“打印机的故事”背后藏着我对有孩子的家如何设计的思考,核心理念总结就一句话:让孩子成为家的参与者,而不是被服务对象。
前一阵跟女朋友聊天,她提出一个观点我颇为认同:我们现在让孩子过得“太舒服了”。实际上,即便是幼儿园的孩子,只要离开家门,就会发生一定的“社会属性”,会要求其承担相应的角色责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成就感,不只是来源于学习成绩,更多的反而是来自于在这些角色中所需要承担的责任。
家不应该是特殊空间,更不必是孩子绝对的保护罩。
作为父母,真正能留给孩子的不是金钱、房子等物质层面的财富,而是一些很细小的生活习惯:妈妈叠衣服的方式(感兴趣可阅读《我给大一新生上了一堂收纳课》)、家里做饭的口味等,而这些都是在耳濡目染中养成的,我们需要在家的设计中考虑如何让孩子更自然地融入、参与家庭活动。
对于有孩子的家,每个个案我都会思考这样设计能不能帮助孩子:
①自主管理好自己的物品;
②清晰家里公共物品的存储和取放,不必凡事都找妈;
③在不同年龄段都能安全地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④更容易与家人产生互动交流。
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念念不忘的不是什么宏观叙事,而是很细碎的微观体验,我们希望孩子热爱生活,那就要让他能够浸泡在生活的环境里。我经常在文章中强调,不要小看家务劳动的作用,它比大多数培训班更能锻炼孩子的逻辑能力、决断能力、空间能力、动手能力。
03 孩子的卧室可以没那么舒服在我接触过的设计案例中,很多父母提到孩子房间的需求,可谓掏心掏肺又掏钱,竭尽所能应有尽有。特别能理解这种心理,孩子是宝,能力范围必然想给他最好的。
但是我在设计时不仅考虑家庭个性化的需求,也会思考如今青少年成长面临的困境:空心化、缺乏同龄人社交、电子屏幕上瘾等。有时我会跟委托人开玩笑:“不要把孩子的房间设计得过于舒服。”甚至在孩子读高中之前,条件允许可以别让孩子在自己房间写作业。
当然一定有家长持反对意见,在公共空间写作业不是太吵会影响孩子学习吗?回想一下我们自己读书时,什么时候最紧张?是考试时,鸦雀无声,静得连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的时候。而我们的孩子在学校里,即便是课堂上,都不是这样“寂静”的环境。
刻意制造一个“安静空间”并不会利于专注力的培养,合理范围内的声音存在,反而能给到孩子内心安全感,让他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根据我自己不完全调查统计得出,如果孩子从小习惯在公共空间学习,到了青春期,家长可以少一层烦恼琢磨如何才能敲开孩子的房门。
还有一层思考是基于当今社会现状,我们每天都被过量信息包裹,脑子很难得到放松,焦虑、抑郁等情绪越来越常见。孩子更是不易,在校时间越来越长,学习时间越来越长,他们的大脑尚在发育中,需要有充足的睡眠,卧室满足最基本的睡眠功能即可,降低信息的干扰,避免在入睡前让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也让孩子有更多机会走到家庭“公共空间”,与家人产生互动。
04 尊重孩子成长规律,适度留白这几年,装修越来越有种“过满”的倾向,每一堵墙都要用足,不留些许余地。一个家装修好了得用上八年十年,这话不假,但是没说这家住多久都不会变化呀。恰恰相反,“家”是变化的,随着人口数量、年龄结构、工作升学等需求变动,家的空间需要一定的可变性。
有的业主对于孩子房间的设计希望一次成型,一开始就把孩子房间里的格局思考得貌似“很透彻”,甭管孩子几岁,床、成人款衣柜、书桌等该有的配置都要配齐,但凡有一处空地儿都想摆个家具柜子来填满。
我非常不赞成这样的设计思路,幼童就不必说了,就算是已经上学的孩子,根据学年的不同,孩子心智在慢慢发展,孩子的喜好在变化,家人之间的沟通场景一直在变,我们想让孩子成为家的参与者,就要从空间上提供匹配孩子生理、心理的硬件条件。
最近接的一个案例,委托人的小女儿刚上幼儿园,男主人问我该怎么配置孩子房间的衣柜,需不需要定制?我告诉他,给孩子买一个宜家儿童衣柜就可以了:容量够收纳孩子的日常衣物、结构适合孩子自己拿到衣服。未来不够用怎么办呢?那就随着孩子的身高变化,调整衣柜的结构,适当增加一组衣柜。
看到这里,也许有的家长会皱眉头:把孩子关进房间,就是为了能清静点,把他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放到他的房间里去,乱就乱他自己的。
我曾分享过一个案例,介绍一个有孩子的家的客厅十年变迁史(感兴趣可阅读《去收纳焦虑,看这一篇就够了》),那个塞满了玩具,一眼望去乱七八糟的客厅,随着孩子长大,逐渐清爽。尊重成长规律,放下执念,火眼金睛辨识网上那些有孩子的家的美图,让孩子在一个符合他成长节奏的空间里被允许、被鼓励地正向成长。
有孩子的家和养育孩子的时间一样,需要留白,有空余出来的"空间"留给孩子自由发挥,才能让他们长出真正的自己。
家的空间设计,是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环节,我们实际是在搭建一个“舞台”,让每个角色更自如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演好这场生活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