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种病毒肆虐,我身边的朋友有一半都中招了,孩子班里也是有一半的学生请假在家。
对于青岛这样一个千万人口的大市,每逢流感高发期,医院都会人满为患。当然,即使是平常,医院也是人山人海,我好像就没见过医院人少的时候。
这几天,我看网上有很多人都在抱怨医院看病排长队:
看到这些,我不禁要深入思考一下:
青岛已经并正在拼命地建医院,可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
青岛已经并正在拼命地建医院,可为什么仍然解决不了看病难的大问题?
01 青岛正在拼命建医院
根据青岛卫健委预约挂号平台的显示,目前青岛各区市三甲医院的分布情况是:
上表仅是市属的三甲医院,此外青岛还有971医院、齐鲁医院等没在上表中的三甲医院。
11月25日,也就是昨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三家医院联合组建青岛市人民医院集团。
这背后,是去年10月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项目以全省首位的名次入选全国第四批、全省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清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另一个名字是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城阳院区,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青岛妇儿医院“强强联合”,所以才有他们为主导建设青岛市人民医院集团。
毫无疑问,这个医院将成为青岛北部城区新的医疗中心。
这种情况在青岛很普遍,一场大建医院的行动已经在青岛深入铺开。
我们看到,山东排名第一的齐鲁医院在浮山后建设了青岛院区,其二期工程正在建设。
暂缓多年的清华大学青岛附属医院,则于今年10月19日正式全面复工建设,该医院位于西海岸新区。
青岛本地医院的扩张之路一直没有停止,像青医附院已经有市南、崂山、西海岸、市北、平度等院区。
前面所说的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则有六个院区:辽阳西路院区、铁山路院区、武定路院区、海泊路院区、西海岸院区(在建)、城阳院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
青岛眼科医院则有本部院区、北部院区,在各区还有一些分支机构。
海慈医院有本部、南院区、西院区、北院区四个院区;海阳分院、平度分院两个分院;城阳院区和崂山院区两个在建院区。
市立医院拥有本部、东院、西院、市皮肤病防治院、徐州路院区5个院区。
可以说,青岛现在已经有众多的三甲医院,还有一些别的级别的医院,未来还将有大批的在建、待建医院。
但是,我们作为普通市民,为什么还是感觉医院不够用、人满为患、拥挤不堪呢?
02 问题不在于医院本身
前些日子,我曾带孩子去小区里的社区医院看病,他们建议去其他三甲医院。言外之意是,他们看不了小孩的病,也没有小孩的药。而我孩子,只是简单的咳嗽。
我曾去过青岛市区的多个社区医院,发现面积都不小、科室基本齐全、基本的检测设备也都有,可就是看病的人不多。
问过一些朋友,大家对社区医院的潜在印象是:医保卡拿药可以报销,就是一个用医保卡拿药的地方。
和社区医院同样尴尬的还有各类诊所,他们除了看一些市民自己也会看的小病之外,主要功能就沦为了拿药。
社区医院、诊所等这类卫生机构的数量非常庞大,在青岛8763总的卫生机构中占了4281,一半的量。
此外,青岛还有3906个村卫生室。
社区医院、诊所、村卫生室这三类总的数量是8187个,是青岛卫生机构的绝对大头,构成了青岛的基础医疗。
反观青岛的医院数量,只有353个,1000多万人都往这少数的医院跑,甚至于都往10几个三甲医院跑,可不就得人满为患吗?
比社区医院、诊所更为尴尬的还有一个,那就是夹在社区医院、诊所和三甲医院中间的区人民医院,像市北区人民医院、李沧区人民医院等。
市民看病,要么去三甲医院,要么自己买药或者去社区医院拿药,很少有去区级医院的,当然你去了有可能也会被赶往三甲医院。
这其实就造成一种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本该形成社区医院(或诊所、村卫生室)、区级医院、三甲医院的三级医疗机构,小病去社区医院,再严重一点的去区级医院,最严重的那一批才去三甲医院。
现实情况是,要么不去医院,去就是去三甲医院,可不得造成三甲医院拥挤不堪吗?
如果社区医院(或诊所、村卫生室)、区级医院不发挥他们该有的功能,建再多的三甲医院都不会满足青岛1000多万人口的看病需求。
03 合理调配资源是关键
我们先来看社区医院的定义。
社区医院主要为社区成员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的特点,不以营利为目的。通俗的来讲就是属于一个社区的卫生医疗服务机构。
很明显,社区医院就是看小病的,大病再去大医院。
市民看病不去社区医院,不去区级医院,源于他们不相信那里医生的水平。这不怪市民,是社区医院、区级医院长此以往的服务水平给大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其实,社区医院、区级医院的医生水平,以及不敢看病、害怕担责,甚至于把病人往三甲医院撵,是造成这种看病都往大医院跑的根本原因。
对于青岛来说,大医院该建,但合理的医疗资源调配、合理的病人分流机制更为关键。
资金、医生资源毕竟有限,再使劲建大医院又能建多少;相对于青岛1000多万的人口来说,都免不了病人拥挤的现实问题,君不见整个青岛的孩子都往妇女儿童医院来看病。
现在更应该做的,是把社区医院、区级医院的“权威”给树起来,让市民的小病可以在这里解决。这一方面要给社区医院、区级医院配备好的医疗资源,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宣传,让医生们敢看病、不撵人。
社区医院、诊所、村卫生室、区级医院占了青岛总的卫生机构的95%左右,至少要把一多半的患者留下,这样既让基层卫生机构有了利润,又缓解了大医院的医疗资源紧张。
其实,近几年南方一些城市已经在社区医院上发力,并有一些成功的案例。
而我国也要求在“十四五”时期,加快社区医院建设,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促进建立分级诊疗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综上,我个人建议青岛可以一方面继续建设大医院,另一方面更好地把社区医院等基层机构的作用发挥出来,把更多的病人留在基层卫生机构,实行分级诊疗体系,这样才能彻底解决看病难的问题,而这也将成为青岛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发挥基层卫生机构的作用,比建设大医院更加重要。去大医院看病的人,多数都是小毛病,完全可以在基层卫生机构解决,都去大医院反而有点浪费大医院的资源;大医院更应该发挥好他们在大病、疑难杂症方面的科研攻关能力,把小病留在它该待的地方。
当然,要想发挥基层卫生机构的作用,前提是让市民认可他们。
如果社区医院(或诊所、村卫生室)、区级医院不发挥他们该有的功能,建再多的三甲医院都不会满足青岛1000多万人口的看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