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能源,目前世界上石油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2022年消费石油8.2亿吨。
我国紧随其后,消费石油6.6亿吨,但我国七成多的石油要依赖进口,2022年进口石油达5亿吨。
事实上,我国并非是一个石油储量极为欠缺的国家,光是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储量就超过178亿吨,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石油?
面对多变的国际石油价格,如果我国大力开发塔里木盆地的石油资源,降低进口比例,是否就能让油价降下来?
塔里木盆地石油的实际情况2019年,我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达到400多亿吨,并且每年都有新增的石油资源被发现,这样的储量,相比世界上其他国家,并不算少。
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就在努力提升石油产量,目前已有五大石油产地,分别是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中原油田以及华北油田。
它们每年的产量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未来还有望更高。2019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已经达到1.9亿吨,位居世界第四。
尽管如此,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石油依然在5亿吨以上,有一半来自俄罗斯和沙特、伊拉克、阿曼等中东国家,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情况恐怕都不会改变。
塔里木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已探明的储量为178亿吨,还有85%的油矿未探明,这样的储量不亚于我国已有的五大石油产地。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80年代,塔里木盆地就已成为我国的油气战略接替区。既然有如此丰富的资源,为何还要花费大量资金去进口石油呢?
这就要说到塔里木盆地石油的质量了。
为何中东的石油卖得好,价格也高?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石油质量好。
中东的石油是远古时期海洋生物淤积形成的,这使地下的烃源岩含有丰富的有机碳,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生油岩,杂质少、黏度低。
中东地下的碳酸岩,裂缝和孔洞较多,便于石油储存其中,而石膏层和泥岩层,也可以将石油蕴藏其中,这样就使中东出现了储量巨大,又埋藏很浅的大型油田。
这样的油田,非常容易开采,成本自然也就低,并且油品的质量好。
虽然塔里木盆地的油田,也是海洋生物沉积形成的富烃海相油气,黏度低,利于加工,但其中还存在天然气伴生的凝析油,这种凝析油易燃易挥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适合开发,所以塔里木盆地的油田要先分析成分,再看有没有开发价值。
通常来说,石油和天然气都位于地下2000到10000米,如果超出这个深度,基本就没有开发的价值了,这是因为开采的难度和成本都将无法承受。
塔里木盆地的石油形成很早,基本都处于寒武和奥陶纪地层,再加上盆地周边的造山运动,致使石油的深度非常深,大部分都在6000到10000米,已经接近了开采的极限深度。
所以,无论从开采难度还是成本上来说,想要经济、合理的利用塔里木石油资源,都不是一件易事,如果不能实现经济效益,那还不如直接从国外进口。
除此之外,塔里木盆地的位置和自然环境,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沙漠环境与交通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超过40万平方公里,被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环抱。
盆地中间就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超过33万平方公里,约占整个盆地面积的82%,气候恶劣,终年少雨,平均年降雨量不超过100毫米,平均蒸发量却高达2500—3400毫米,而油矿就在漫漫沙漠当中。
很多人会觉得,中东的油田不也都在沙漠里吗?的确如此,但是中东诸国还有一个显著的地理特征,就是他们基本都是临海国家,虽然有漫漫黄沙,但距离出海口都不远。
这样的地理条件,就使他们不需要过多考虑沙漠气候的影响,直接选择距离海岸线较近的地方建设油井,生产出的油就能快速抵达港口,销往全球。
塔里木盆地显然没有这个条件,只能按部就班治理沙漠,然后再打通油田和外界的交通通道,只有做到这些,在沙漠开采石油才有意义。
为了治理沙漠,我国是下了大功夫的,但对于支援塔克拉玛干石油开采的高速公路来说,依然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不像是建设防护林,只需要成片成片的推进就好,一条高速公路延绵数百上千公里,单是防沙就是一项大工程。
但我国“基建狂魔”的称号不是白叫的,塔里木沙漠公路大部分已经建成通车,这是世界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也是中国最早的沙漠公路。
为了确保沙漠公路不被黄沙所吞噬,沿着公路线路,我国建设了一条长436公里、宽约72-78米的绿化带,2000多万株各类苗木犹如一条绿色的河流,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
该绿化带采用“芦苇栅栏”加“芦苇方格”等固沙技术,使公路两侧的地面变得牢固,不再有流沙侵袭,同时将风沙阻挡在公路之外,确保公路的正常通车。
正是有了这样一条公路为石油开发保驾护航,先后有31座大中型油气田,在塔里木建成投产,据2020年底的数字显示,塔里木油田的油气产量已经达到了2080万吨,仅次于大庆和长庆油田。
同时,天然气的开发也同步进行,在西气东输的战略下,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已经供给到全国15个省份,年输送量达120亿立方米。
尽管目前塔里木盆地的石油产量远不能和世界上一些大型油田相比,但已经在稳定的产出石油,相信在未来,我国也能够克服困难,对塔里木的资源予以妥当的利用。
我国的能源战略在国家的整体能源战略中,新能源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长三角、环渤海地区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中部地区以核心材料研发为重点;西部地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是新能源项目的承载地。
目前,我国规模化应用的新能源产业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等,这些不同的能源又有自身的特征。
核能无疑是优质的清洁能源,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明显,产生的能源稳定持久,目前我国核能利用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后续将在合理的布局下向内陆适当延伸。
核能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从某种程度上说,一旦人类掌握了更先进的核能技术,这种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核能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一环。
自上世纪50年代末,我国就开始对风力发电技术进行探索研究。1986年,我国第一座风电场——马兰风电场在山东荣成并网发电。
从此,在很多地区,风电机组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1994年在新疆达坂城,建成了第一个装机容量达万千瓦级的风电场。
我国风能最丰富的地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岛屿和三北地区,对于风能的开发利用也处于方兴未艾的阶段,这种清洁的能源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中国疆域辽阔,地广人稀的西部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不少地方年日照时间达到3000-3600小时,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截至2020年,我国光伏市场累计装机量为253GW,2020年光伏发电量为2605亿千瓦时,占总发电量的3.5%。我国的光伏产业已成为世界第一,在太阳能的利用上走在世界前列。
新能源的使用正在我国蓬勃发展,对汽车、电力等行业带来巨大影响,正在改变传统的产业链结构,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也对环保事业有着重大意义。
我国的能源战略着眼于改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石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积极推动开发新能源。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国不会贸然去开发那些本就不易开采的石油资源,在确保石油储备安全的情况下,进口石油仍将是长期的选择。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虽然每年都有新的矿藏被勘探出来,但我国也没有必要在条件不够完美的情况下,急于去开发自己的石油,如果进口石油更划算,自然会选择进口。
我国积极推进自己的全球战略,在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等众多资源密集的区域谋篇布局,也从另一个层面确保了自身的能源安全,同时,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让这些区域的国家也获得利益,共同发展。
以能源贸易为依托,相信我国未来会有更广阔的空间与这些国家合作。
为了高油价而不开发,赚国人的钱。
这是个天然的储油罐。
蛋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