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边境问题向来影响国家的安定,如何处理边境问题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明朝廷对云南和缅甸东吁王朝的策略,却因万历的贪念而付之一炬。
杨添的《明帝国与金楼白象》描述了从1582年到1606年,明朝与东吁王朝之间进行的数十次军事冲突。从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了解明朝廷对边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及其态度。
万历三年,罗汝芳被调入云南,主要抓农业,重在恢复云南的生产力,修养民生。在莽应龙的军队打来,思个的求援下,罗汝芳积极应对,派人摸清缅甸的情况,准备支援思个,一举消灭莽应龙。可是他的行动因张居正的传檄而停止了,张居正的意思是得其地不可耕,得其民不可使,打下来有什么用? 莽应龙虽然遭遇失败,甚至差一点在此被终结,但他仍然有了喘息的机会。
到了莽应里,他的计划是直接将云南收入囊中。缅人也从没有轻视过中国,明朝廷虽然加强了防御,还列出“制御土夷十事”,但对云南问题重视程度依然不够,这就有了后来的缅军屠城。
此次事件之后,明军依然没有大动作。战争再起,胡心得指挥明军反击,四战四捷。邓子龙、刘綎抵达云南后,明军经历大小二十余战,斩杀缅军头目数名。攀枝花大捷,提升了明朝在滇西地区的威望,也使得不少土司表明忠心;刘綎也收复了孟养、孟密、木邦三大土司。
不过,岳凤的惨死,使得投靠明朝的缅北土司和滇西土司惶恐不安,他们开始动摇,考虑再次投缅。
同时,明军内部出现兵变,刘綎、邓子龙被革职。虽然李材带领明军大获全胜,可是云南巡抚弹劾他在对缅作战时虚报战绩,导致很多官员被处罚,李材更是被下狱。此后,还是邓子龙大战缅军,使得明军得以胜利。
在缅军被击退后,虽然云南开始谋划防缅策略,但明朝对西南地区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尤其在缅甸偃旗息鼓一段时间,明军驻军大大缩水。
陈用宾在云南十七年,励精图治,原本可能改变悲剧的结局。
可在杨荣来到云南后,首先想的是有什么可捞的,他敲诈官员,榨取富商、百姓与土司,他还盯上了缅北的宝石,并报告万历,吹嘘缅甸阿瓦和孟密有意归附大明,如果可以在孟密开采宝石,每年可以给朝廷多贡献几十万银两。
重点是,万历动心了!
杨荣的一系列操作最终导致明朝疆域的缩小。
最后说一说,“金楼白象”,它是缅甸东吁王朝莽应龙的称号,白象是中南半岛古代的瑞兽,象征吉祥与无上荣耀,金楼是莽应龙御舟上的金色木楼,也是他战象背上的金色座椅。他号称“金楼白象王”,是万王之王的意思。
因此本书的意思,其实也就是明帝国与缅甸东吁王朝之间的战争与冲突。
打完第一仗后,明军准备过朝鲜打日本的丰田吉秀军队,这才是硬骨头。打完后,明朝元气大伤。万历三大征:宁夏之役(1592.2-1592.8),朝鲜战役(1592-1598),播州大战(1596-1600年出兵24万)。那还有精力顾缅北。
准确来说:麓川宣慰司被明朝战神朱祁镇所灭的。1448年出兵灭了麓川,让它成云南布政司的地方。[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战神其实野心极大,准备重启航海事业,下令福建造150艘船🚢。但正统九年发生了农民起义,出兵平定,然后正统14年发生土木堡战役,战神被俘,全部航海事业被搞死了。[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