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孟瑶 图/网络
◐
文物的修复性破坏
建筑是凝动的艺术,文物是历史的语言。
纪录片《何以中国》里写道,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到长江流域的良渚文明,无数璀璨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文化基因库。一件件秀丽的瑰宝是对中华历史的有力证明,更是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优秀基因。
但,文物的修复性破坏事件却层出不穷,许多文物由于人们的无知、保护措施不到位或者资本的运作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
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杜绝文物的修复性破坏,不能让优秀文物消逝在历史长河中。
河大礼堂失火事件在国内传的沸沸扬扬,河大礼堂的现状令人痛心,2024年5月2日,当火苗伴着夜幕吞噬这座古建,河大礼堂也在这次特殊的洗礼中离我们远去。
非常遗憾河大礼堂这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竟是它对世界最后的告别。出于对河大礼堂的历史渊源,这里我着重的介绍一下。
河南大学大礼堂,全名为“河南大学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旧址大礼堂”,与河南大学南门遥遥相望,是一幢宫殿式的古老建筑,青砖灰瓦,挺拔高俊,飞檐斗拱,气势恢宏,属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11月20日河南大学大礼堂破土动工,1934年12月28日落成,占地面积3932平方米,南北长73.75米,东西宽53.75米,总建筑面积4687平方米,耗资二十余万圆银元建成。
它是河南省近现代教育的发源地,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河南大学大礼堂见证着中原教育的历史沧桑。并于2018年11月24日被列为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在建造过程中,建设者们不但充分考虑其安全和牢固,更兼顾到了适用和美观。他们用辛勤的劳动和无私的奉献,留下了一座永久的公共建筑,也留下了一份永恒的精神财富。作为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她见证着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无数学子的成长。
可如今,这份无价之宝却随着大火消逝,由于影响重大,国务院安委会已经决定,对该起火灾事故查处实行挂牌督办,并派出督办组赴当地督促指导河南省调查组工作,要求科学严谨尽快查明事故原因,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大火中泯灭,不论礼堂重建与否,可曾经的回忆和青春却无法再重现,现存的残垣断壁无一不刺痛着我们的心。可是,这种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四川省巴中市南江县一处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村民涂色,村民说自己的行为是在对摩崖石像“穿衣还愿”。虽然在事件发生后,当地立即对现场增加了保护措施,防止不当行为造成二次损害,但是损害已经造成。
这处摩崖造像发现于2021年,当时的调查报告显示其在佛教文化艺术交流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如今,看着这处造像被颜料涂抹的前后对比图,我们非常遗憾和惋惜。要知道,任何非专业的涂抹和修改,对文物来说,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表示涂色的情况是通过监控发现的。这处摩崖造像尚未纳入文保单位,只设有大棚和监控,村民可以随意接触、涂色,由此可见,文物保护措施并不完善。
除此之外,还有清代祠堂、梵净山金顶的弥勒殿、释迦殿、甘肃天水古城、明清古建、河北沧州铁狮子、应县木塔、武当山雷火炼殿以及湖北荆州关公义园等等,由于人为破坏,这些文物奇观都遭到难以挽回的损伤。
文物修缮的本意,是让历史文化遗存延年益寿,但由于操作不当,保护变破坏的案例却屡屡不绝,令业界痛心不已。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它的存在就是它的价值。真实性被破坏,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文物修缮应“修旧如旧”,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可修缮式破坏的案例为何层出不穷,其背后,是文化遗产数量不断增加、修缮要求更高更严谨,与缺少从业人员之间的矛盾。
“近20年来,人们对历史文化遗存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卢永毅感叹。一个巨大的变化是文化遗产在数量上显著增加、类型上日益丰富。比如,2001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268处,而现在已经增加了4000多处。
与此同时,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对文物的保护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看护,还需要对文物周边环境、文化生态实施进行整体协调保护。
“文物保护这项事业要做好,除了意识到它的重要性,还需要专业的支撑。”卢永毅直言。实际上,伴随着文化遗产数量的增多,相关修缮任务也随之增加。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文物局提倡岁修制度,即每年对文化遗产有计划地进行维修保养,防止较大安全隐患的发生,防患于未然。这需要足够的专业力量去做这件事,但在全国范围内,保护工程人手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
文物保护工作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各行各业共同努力,要避免文物被“维修性”破坏,一方面必须加大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断增强全社会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文持,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把思想统一到“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认识上来,真正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另一方面,文物行政管理部门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日常巡查,对各类文物违法现象及时制止并依法查处,举一反三,防患未然。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能对此现象不予理睬,虽然我们没有专业的知识能力,没有极大的社会号召力,但是我们仍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护文物,避免造成二次伤害,以下是我的几点提议。
对自己:1、加强保护理念,不在文物古迹上乱涂乱画;2、不随便攀爬文物古迹;3、自觉遵守文物保护单位的规章制度;4、不盲目寻宝盗宝。
对他人:1、自觉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与文物保护知识;2、主动对所见到的有损文物古迹的行为进行“力所能及”的劝阻或者举报;3、不误导他人进行文物买卖和破坏活动。
不能让文物挺过了百年风雨,却倒在了当今盛世,文物保护任重道远,让我们一起来守护中华民族的百年瑰宝!
*作者︱杨孟瑶:河南工程学院汉语国际教育2241班学生。「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