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爷殿:温州古鳌头地方民众精神守护神!

热爱光明人家 2024-03-29 11:59:37

浙江鳌江民俗:古鳌头地方民众之精神守护神杨爷殿

2024-03-25

杨府爷又称“杨老爷”“杨府上圣”,是浙南温州一带最有影响的地方神。如今温州市区,有“杨府山”“杨府路”,温州下属各县还有多条“杨府”命名的地名,如平阳县鳌江镇的“杨府殿”、乐清市乐成镇“杨府路”,龙湾区龙水镇“杨府路”,苍南县云岩乡“杨府庙”等。杨府爷的神庙几乎遍布温州市所辖的每一个乡镇。

杨府爷作为温州地区居民普遍认同的地方神之一,平阳人尊称为“杨老爷”,其在民众尤其是沿海地区渔民、海泊商人中的信仰有着普遍性和特殊性。迨至今日,这种信仰已延续发展成为民众的一种情愫,世代连绵不绝。鳌江杨爷殿,旧名舻艚头海神庙,因祭祀杨府真君而得名,位于古鳌十字街头,与娘娘宫毗邻(即原鳌江小学原址)。

旧时鳌江杨爷殿,是平阳县最大的杨府庙,它不但构筑巨观,且地处闹市,辐射广远,鳌江是为当时鳌江流域文化经济中心。在清嘉庆年间平阳学者鲍台《一粟轩诗文集·募修海神庙序》中说:“昆岭以南,横江之滨,为古鳌头地,旧分上、中、下三埠,于中埠建海神庙一、圣姥宫一,居民估客以时祷赛其中。庙貌巍峨,宫与之埒,层栾浮柱,翎翔榱翚,粲与云齐,洵巨观也。”民国《平阳县志·神祀》中载:“杨府庙,一在古鳌头,一在二十六都鲸头,他处多有,不悉载。”而那时南港(现苍南)鲸头杨府庙尚落在山上,其建筑规模及影响力远远不及鳌江杨府殿,民国《平阳县志》把鳌江之庙列为首是有道理的。

有人认为,杨府爷为北宋杨家将中的杨六郎。也有人认为,杨府爷生前为唐朝杨公精义。据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记载:“神姓杨名精义,唐时人,子十人,三登仕籍,七子偕隐修炼于瑞安之陶山,拔宅飞升,事闻,三子皆挂冠归寻,亦仙去。”1985年,在瑞安碧山龟岩村,发掘出一块残碑。这块残碑是清光绪四年(1878)庠生陈见龙等人重立的,有如下文字:“翁姓杨讳精义,居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人也。……子十人,名国正、国天、国心、国顺、国猛、国勇、国刚、国强、国龙、国凤……子孙共五十二人。至己巳年翁得中二甲进士,丁丑年官封都督大元帅,……翁至六十五岁,辞职告归,……翁寿一百零八岁,一旦拔宅飞升,荣登天府。翁自逝世致精光不散,道义常昭,由是灵著海澨,祈祷咸应……”

民国《平阳县志》的记载与瑞安石碑的记载基本一致。而历代《温州府志》和《乐清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碑文中有“……居安固县廿八都,苌芬西村”,据考证,“苌芬西村”过去属瑞安陶山管辖,今日就是碧山乡的渡头村。当地传说,这个地方是杨府爷的出生地,而根据记载,杨府爷就是温州本地人。

然而各地杨府庙里杨老爷的造像亦都为红脸,穿将袍,足蹬朝靴,姿势威武。鳌江杨府殿杨老爷的寿诞日是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四日。以平阳地区杨府庙的地域分布特点来看,杨府庙大都坐落海港水边,而鳌江镇的杨老爷殿就坐落在镇中心。民国《平阳县志》就有把该庙作为同类庙宇中最典型的例子来记载:“(杨府庙)一在古鳌头(鳌江镇旧称),一在二十六都鲸头(今在苍南县),他处多有,不悉载。”再如地处鳌江入海口的海岛杨屿山巅的杨府庙,海边西湾二沙地方的杨七相公庙,平阳西湾二沙地方的杨七相公庙,传说供奉的就是杨老爷第七个儿子,显示了杨老爷信仰具有庞大神系家族的特征和影响力,同时体现其在民间属为海洋保护神的地位。

据温州现代人文学者研究,杨府爷是目前温州地区最大、最普遍的地方神信仰。地方神,又称“俗神”。民间对俗神的崇拜与宗教菩萨的膜拜有着本质差别,前者,“神”有鲜明的本土性、功绩性,人们崇拜的动机不是单一的为了利益乞求和精神解脱,而是有明显的尊祖、念祖、祭祖的崇拜。它和读书人尊崇孔子、工匠宗崇祖师、姓族祭祀祖先同为一理。

温州大学林亦修教授在其《温州杨府爷信仰与本土俗神体系的形成和演进》一文中说:“温州人对生存的环境一直有一种惧怕的心理。台风、海溢、洪涝、干旱、瘟疫、各种动物随时可能侵吞他们的财产和生命。于是消除这种危害惧怕成为族群的共同意识和行为。在温州历史上,有过不少的英雄人物或地方官员,在与自然的斗争中立下了功勋,温州人民立祠纪念,并认为他们死后仍然具有与危害现象斗争的能力。所以温州的民间信仰主要是地方俗神信仰,俗神崇拜与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形成温州人的信仰观。”故温州、瑞安、平阳、苍南等县的杨府爷信仰和本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自然灾害及移民文化有密切关系。鳌江杨爷殿的信仰崇拜也是同理。

杨府爷的本职是海神。“海遴祷祈辄应”(据光绪《永嘉县志》卷四《建置·坛庙》杨府庙条),在人们心目中,杨府大神是位神通广大、有求必应的神灵,不仅保出海平安,还可平复叛乱、断狱、治急症沉疴、摄禾谷收成。

根据鳌江镇地方老人的说法,民间老百姓相信杨老爷保佑黎民百姓,尤其能保佑出海的人平安、生意兴隆。过去,鳌江杨爷殿的香火辐射面很广,渔民或航海船只出海前,都有到杨爷殿烧香求平安的习惯。船出港后,船老大会点上三炷香,跪叩三个头,求杨老爷保佑出海平安,生意兴隆。有些船里会专设神龛,到杨爷殿里“分香”供奉杨老爷,以求保佑海上作业平安、生意顺利。因此,杨老爷的信俗自然越来越广。

鳌江杨爷殿在台湾地区也具有影响力。鳌江历史上是一个民间对台、对外交流通航通商的港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本地很多商人从鳌江坐船去台做生意,鳌江流域平、苍两县至今还有3万多人留在台湾。说起鳌江杨爷殿的历史,平阳籍台胞张志璧曾在来信,函中介绍,鳌江杨爷殿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的1550年(一说建于1524年),距今有470—500年历史。或因那时倭寇犯境,海氛不靖,沿海军民苦于倭寇侵扰,为祈神灵保境安民而建庙奉神保平安。

那么当年鳌江杨爷殿规模有多大?根据目前鳌江杨爷殿旧址规模可以从中看出轮廓大概。1942年前,鳌江杨爷殿是为当时鳌江镇社会活动的中心。根据1939年3月测绘的《鳌江镇户图》显示,杨爷殿庙宇古建筑群由头门、戏台、大殿、文殊院、娘娘宫组成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1082平方米,规模宏大。

现在,在鳌江还流传着“娘娘宫的石板,杨爷殿的门槛”这句俗语,意思是说这两处建筑用材考究,风格突出,规制标准高而成了人们津津乐道的口头禅。早先一年四季八节,渔港集镇的庙会、划龙、做戏、唱词、说评书等文娱活动在杨爷殿开展得有声有色。平时,杨爷殿周围成了民间医卜星相、杂耍卖艺、风味小吃等民俗活动的聚集地,人气旺盛。然而到了1942年,日本侵略者登陆鳌江,在杨爷殿、娘娘宫发现地下党抗日传单,一怒之下将杨爷殿、娘娘宫连同倚庙而建的鳌江小学烧成一片废墟。

杨爷殿虽然被日本侵略者烧毁,但是大火烧不掉鳌江民众的信仰。1946年鳌江扦舻艚(一种渔业作业方式)兼开渔行的渔民陈瑞新自愿作为发起人,出面准备重建杨爷殿。陈老先生为重建杨爷殿,在鳌江灵溪埠码头宏泰渔行楼上,办了两桌素酒,请鳌江当地名厨师“生胡其”掌勺,请了“王广源”商行东家王理孚以及同生利南货行、李仁泰、孙永记渔行等当地知名商号老板出席,并得到他们的慷慨解囊。不久杨爷殿重建工程就告完成。

鳌江杨爷殿能从废墟上得以重建,仰仗于鳌江居民祖祖辈辈对杨老爷信俗的感情基础及神祇信仰对民众无处不至的心理庇护。像民国《平阳县志》或从固化民心出发,记载有杨老爷显圣保护海疆的事例,如清咸丰五年(1855)三月,平阳鳌江出现艇匪突袭民宅,民众奋起抵抗而获胜,据说也是得到杨府神之助,才使得贼首被击毙,余匪全都逃命。

到了清同治元年,平阳钱仓发生了金钱会起义,成为当年温州较为重要的事件,最后得以成功平乱,此类事件也不乏杨府神的力助之说。不独有地方志书上记载杨府爷灵应的故事,流传于各地民众口头而未经收集的有关杨府爷神奇的灵应传说,简直是虚幻的神灵世界到现实人事的复归。

正由于产生和形成了如此众多而深刻的信仰折射,鳌江民众对杨老爷的崇信更增浓厚色彩,鳌江杨爷殿在渔民及群众的心灵信仰中的地位相当明显,影响所及,上至宁波、台州,下至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广大渔民及海泊商人,而由此以杨爷殿区位及以杨老爷为信仰对象派生的乡土信俗文化的内涵也愈显丰富。

最典型且最具推广力的当数鳌江杨府庙“分香”建台湾基隆杨府庙的故事,听起来真有如山西“洪洞大槐树”般的乡土文化情结。据了解,现今台湾基隆有多处杨老爷殿。过去,鳌江港具有地理等方面优势,航船可以直通台湾基隆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瑞安一渔民出海捕鱼,为保平安,到古鳌头杨爷殿请香灰“分香”供奉在船上早晚祭拜,后来该香灰到了台湾。

目前在台湾的温州同乡约有20万人,他们生活习惯相近,信俗相同,尤其是平阳籍人士,1955年国民党逃离平阳南麂岛时,把在南麂岛的2000余渔民带到了台湾,他们的信仰文化具有强烈的趋同性。他们与故乡虽然海天相隔数十年,但对大陆平阳故土梦牵魂萦,从未淡忘。台湾有多个村名叫“南麂村”,它们就是当年从平阳南麂岛去台湾人员相对集中的聚居处,他们时时处处不忘以故乡的山川风物为参照物,来创造环境,寄托乡思,因此以平阳南麂岛这个离别地作为感情落脚点,把台湾的聚居地取名南麂村。

大陆和台湾实现民间交往后,1987年回大陆平阳探亲的众多台湾同胞一踏进鳌江镇,便纷纷去追寻旧时风物,访求数十年前民俗信仰的殿堂古鳌头杨爷殿。后来,苍南马站籍(原属平阳县)的台胞陈其成等人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鳌江杨爷殿杨老爷的金身香炉存放在鳌江镇一名叫阿英的妇女家中。按照信仰习俗,如果要另建庙宇,必须从一座庙的庙主香炉里分取香灰供奉到新庙里,才算规范的做法。

陈其成找到阿英家,恭恭敬敬地从杨老爷的金身香炉里分得香灰,放在红色锦囊里,挂在胸口,小心翼翼护送到台北基隆。同年,一座由鳌江杨爷殿“分香”兴建的台北基隆最大的杨府庙隆重落成,成了平阳籍人士及台湾同胞寄托乡土情怀和传承信仰文化薪火的精神家园。

作为台湾基隆杨府庙的祖庙,原坐落在今鳌江镇中心区域(鳌江小学)旧址内的杨老爷殿除了给本地民众创造和提供了牢固的地方神信仰的心理依托外,其功用已超出一般神庙作为拜神祈求的精神范畴,甚至扩展到宗教、民俗、文化等领域,为鳌江这座历史上港口商业城镇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像延续至今的“鳌江抬大龙”活动,其实就是鳌江杨府爷海洋信仰文化的延续与生长。

杨府殿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那时倭寇犯境,海氛不靖,鳌江沿海军民苦于倭寇侵扰,为祈神灵保境安民,而建庙奉神保平安。到后来作为精神寄托,从而规范人民行为、出海团结协作、与自然灾害做斗争、发展生产力,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延续了近500年历史的鳌江杨爷殿信仰,其实就是近代鳌江地方发展历史的源头,是鳌江地方文化的根源,也是鳌江人民的精神守护神……

0 阅读:1

热爱光明人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