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误判,王刚“错砸2亿明代瓷器”遭索赔,后来结果怎么样了?

古物艺术 2024-07-02 18:30:08

王刚这个名字,或许对部分人而言稍显陌生,但提到他所饰演的角色“和珅”,相信许多人会立刻在心中描绘出那个形象。王刚因在多部影视作品中的精湛演技而备受观众喜爱,特别是在诠释“和珅”一角时,更是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认可。因此,每当提及“和珅”,王刚的形象便会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这也充分展示了他在观众心中的重要地位。

王刚,著名表演艺术家、收藏家,从《宰相刘罗锅》再到《铁齿铜牙纪晓岚》,一部一炮而红,一部成就了他,成了家喻户晓的“和大人”。

除了主持人、演员之外,王刚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收藏家。戏外的王刚,可以说是收藏界的资深老炮儿。从10岁起,便开始自己的“收藏生涯”。1995年,他第一次在《宰相刘罗锅》饰演和珅的时候,就留下了第一件藏品。是个康熙年间青花瓷盘。

王刚曾自得地说,他是收藏界最好的主持人,主持人里最好的收藏家。此话并非自夸,从最开始收藏鸟笼子,到现今的瓷器,王刚可谓如数家珍,他称自己现在的朋友大多数都是收藏圈里的。

在王刚的生活中,如今排在第一位的是收藏,第二位是演戏,第三位才是主持。在收藏界,王刚声名在外,是老收藏家了,曾被评为“年度十大收藏家之一”。

王刚,在演艺界有了名气后,因为有收藏经验,专业知识丰富,受到了《天下收藏》节目的青睐,应邀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节目中,他的职责是鉴别藏品的真伪,并在确认伪品后,用“鉴宝锤”将其砸碎。然而,某一期的节目却意外掀起了一场风波,使得《天下收藏》栏目组及王刚本人被卷入了一场法律纠纷,索赔金额高达两个亿。

那么,这起事件究竟源于何处?那件引起争议的藏品到底是真是假?法庭最终又是如何裁决的呢?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揭开这起案件的神秘面纱,探寻事件的真相。

中国的古董古玩市场一直都是存在的,以前都是置换或者典当,直到1995年中国内地才举办第一场艺术品拍卖会,拍卖市场上很多天价成交的宝贝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梦。那个时候民间流传收藏热,每家每户都是想着家里有什么宝贝,但是真假难辨。

在2010年左右,社会上悄然兴起了一股鉴别古玩的热潮。大量民间藏品纷纷涌现,引发了广大古玩爱好者的极大兴趣。与此同时,为了迎合这一社会趋势并弘扬中华文化,各大电视台纷纷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鉴宝栏目。

河南卫视的《华豫之门》、央视的鉴宝节目等都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节目。不甘示弱的北京卫视也推出了《天下收藏》栏目,并特邀知名演员王刚担任主持人。王刚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场扣人心弦的鉴宝盛宴。

《天下收藏》这档鉴宝节目,最引人注目的特色莫过于王刚手中的那柄“鉴宝锤”。不同于其他同类节目,该节目在鉴别藏品真伪后,会有一个别具一格的环节。若藏品被确认为真品,专家会给出估价,让收藏者满心欢喜地离场;然而,一旦藏品被认定为仿制品,王刚便会挥起“鉴宝锤”,将其当场砸碎。

这种独树一帜的“鉴别仪式”让《天下收藏》在众多鉴宝节目中脱颖而出。每当王刚挥锤砸碎仿制品的瞬间,观众都能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也成为了节目的一大亮点。这种直观而震撼的呈现方式不仅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更激发了他们内心的热情和期待。

尽管在鉴定过程方面,《天下收藏》与其他鉴宝节目并无太大差异,但节目在鉴定结果揭晓后的处理方式却别出心裁。这种独特的鉴别方式使节目在同类节目中独树一帜,成为了观众瞩目的焦点。

王刚老师鉴宝舞台上的铁锤,曾是多少人心中的权威与公正的象征。然而,那一次误砸2亿明代瓷器的惊天事件,却让这铁锤背后的光环黯然失色。

2012年10月28日,北京电视台如期播出了《天下收藏》节目。本期节目是以“永宣瓷画”为主题的,专注于明朝永乐年间及宣化年间的瓷器与古画的鉴定。节目开始前,主持人王刚进行了科普讲解,为观众普及了相关背景知识。随着节目的进行,报名参加的民间收藏家们纷纷登台,展示他们的藏品,期待专家的鉴定结果。

在节目现场,一位来自河北的民间收藏家付常勇登上了舞台。他是一位中医,此次携带的藏品是一对自称为明永乐“甜白釉压手杯”的瓷器。付常勇分享道,这对酒杯是多年前一位他救治过的患者赠送的,患者曾花了两万元购得。多年来,他一直珍藏着这对瓷器,视为珍宝。

专家们首先指出,现存的“压手杯”极为稀少,市场价值极高,仅有几只被珍藏在故宫博物馆中。专家一说完,付常勇和现场观众都为之惊讶。

随后专家们接过这对“甜白釉压手杯”,开始了细致入微的鉴定过程。他们逐一分析了瓷器的色泽、形状、材质等方面。

在专家们的细致分析下解说下,付常勇的心情变得很复杂。专家说:真正的“甜白釉”瓷器是具有独特的色泽和质感。然而,他带来的这对瓷器在色泽上显得过于惨白,并不符合“甜白釉”的特征;同时,其底端设计与真正的压手杯略有出入,材质中也存在明显的杂质。

最终,专家们判定这对“甜白釉压手杯”为现代工艺仿制品,市场价值并不高。为了让付常勇和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真品与赝品的差异,《天下收藏》栏目组还展示了真品压手杯的照片供大家参考。面对这一结果,付常勇表现的很失落。但是,他并不认同专家们的解说,坚持表示要进一步鉴定。

在付常勇的坚持下,节目流程推进到了备受关注的王刚持锤砸宝环节。尽管王刚多次询问付常勇是否考虑退出,但付常勇三次坚定地拒绝,他迫切希望看到最终的鉴定结果。当王刚郑重地打开鉴定结果信封时,结果正如先前专家们所预期的那样,付常勇的“甜白釉压手杯”被确认为现代工艺仿制品,即赝品。

随着王刚一声令下,鉴宝锤猛然砸向其中一只杯子,清脆的碎裂声响起,杯子瞬间化为碎片。付常勇带着遗憾和另一只杯子以及满地的碎片离开了舞台。

然而,就在付常勇准备离开之际,一名节目组工作人员上前拦住了他。工作人员表示,为了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他们希望能保留这些碎片。这一要求让付常勇感到困惑:既然已经明确是赝品并被砸碎,为何节目组还要对这些碎片感兴趣?

付常勇的困惑是合理的,因为在常规的鉴宝流程中,一旦物品被鉴定为赝品并被砸毁,通常不会再进行进一步的鉴别。这种反常的举动让付常勇开始怀疑自己的藏品是否真的如专家所言是赝品,或者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他决定带着剩下的那只杯子和碎片,寻求更多的专业意见,以解开这个谜团。

随着疑虑在心中逐渐累积,付常勇开始质疑起专家的鉴定结果。他反复思考,难道专家也会犯错?难道王刚真的砸错了?又或者,他的藏品其实是一件被误判的真品?

面对节目组工作人员的要求交出碎片,付常勇坚决拒绝。他怀疑这是节目组的某种借口,可能是他们鉴定出错,想要销毁证据。尽管工作人员以节目需要和已签合同的理由进行解释,但付常勇仍不为所动。

在一番激烈的争执后,付常勇做出了妥协。他同意交出碎片,但在交出之前,他偷偷藏起了两块碎片作为证据。工作人员并未察觉,让付常勇离开了现场。

离开后的付常勇心中的疑虑更甚。他回想起患者赠送酒杯时的真诚表情,坚信这是一件真品。而节目组对碎片的坚持处理,更让他确信其中必有蹊跷。他决定进一步追查,寻找真相。他计划找其他专家重新鉴定剩下的那只杯子和碎片,希望能得到一个公正的答案。同时,他也开始调查节目组的鉴定流程和专家背景,以了解是否存在任何不当之处。付常勇决心要揭开这个谜团,为自己的藏品讨回公道。

经过一段时间的等待,付常勇找的第二家鉴定机构的鉴定结果终于出炉,证实了他的藏品确实是明代的真品。这让付常勇更加坚信节目组的鉴定出现了失误,他决定采取行动维护自己的权益。

付常勇带着新的鉴定报告返回节目组,要求得到一个合理的赔偿。然而,节目组对此结果并不认同。这种态度彻底激怒了付常勇,他决定采取法律手段来为自己讨回公道。

付常勇一纸诉状将节目组和主持人王刚告上法庭,索赔金额高达两个亿。此消息一经曝光,立即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作为知名演员的王刚成为了舆论的焦点,众多媒体纷纷报道此事,并对他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与此同时,付常勇也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详细讲述了事件的经过和自己的诉求。他再次要求节目组和王刚给予自己一个合理的赔偿。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天下收藏》栏目和王刚本人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这起事件不仅考验了节目组的公信力,也让王刚面临了前所未有的舆论压力。

2013年10月14日,北京市朝阳法院正式开庭审理了这起备受瞩目的“砸宝”案。为了确保证据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法院特地邀请了具有司法部司法鉴定资格的梁亚力、王治国两位专家,对涉案的瓷杯整器及两片瓷片进行专业鉴定。

在庭审现场,付常勇详细地陈述了事件的经过和自己的诉求,他坚信自己的藏品是真品,而节目组的鉴定结果存在失误。同时,他也向法庭提交了之前自己委托的第二家鉴定机构的鉴定报告,作为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节目组和主持人王刚则坚持认为自己的鉴定结果是正确的,他们认为付常勇的诉求缺乏依据。然而,在法院特邀的两位专家面前,他们需要为自己的鉴定结果提供有力的证据和依据。

庭审过程中,两位专家对涉案的瓷杯整器及两片瓷片进行了仔细的鉴定和比对。他们采用了专业的鉴定方法和工具,对瓷器的材质、工艺、款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经过两位专家梁亚力、王治国的认真细致鉴定,得出了一个明确结论:付常勇所提供的整器及瓷片并非现代仿品,而是属于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期间所制造的寄托款器物,即行业内常说的“古代仿品”。这意味着付常勇的藏品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并非他原先所认为的明代真品。

然而,北京电视台和节目主持人王刚方面对此鉴定结果并不认同。他们坚持认为被砸的“甜白釉压手杯”是现代仿品,并深信节目组的鉴定结果是准确无误的。为此,他们分别委派了律师代表自己出庭,力争证明自己的立场。

法院认为,王刚作为鉴宝专家,在节目中的鉴定行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鉴宝本身存在风险,不能完全排除误判的可能性。因此,王刚及其团队虽无主观过错,但仍需承担一定的责任。而索赔方在提交瓷器时,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明其真品身份的证据,也存在一定过错。

在节目录制的当天,付常勇郑重地签署了《生死文书——天下收藏藏品鉴定约定书》和《藏宝人承诺书》。在这两份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中,他明确表达了对于节目邀请的鉴赏专家鉴定意见的认可,并同意在藏品经鉴定确认为赝品的情况下,授权主持人王刚代为砸毁。

值得注意的是,在节目录制的关键时刻,主持人王刚在“砸宝”环节前多次向付常勇确认是否选择退出。面对这一重大决定,付常勇展现出了坚定的态度,他多次坚决地表示“不退”。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付常勇对于藏品真实性的信心,更凸显了他对于参与节目所承担风险的明确认知和接受。

考虑到付常勇在参与节目时所签署的文书以及他在节目现场所表现出的明确态度,法院认为付常勇在参加《天下收藏》节目时,对于藏品可能面临的砸毁风险已经有了充分的了解和接受。因此,在审理此案时,法院认为付常勇的主张缺乏充分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不予支持。同时,对于付常勇提出的各项鉴定和评估申请,法院也基于案情考虑认为没有必要进行,予以驳回。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深入审理了此案,并充分听取了双方的意见和证据。最终,法院作出了判决:驳回原告付常勇的全部诉讼请求,并裁定案件受理费3300元由原告承担。这意味着付常勇的维权行动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法院在判决中明确指出,《天下收藏》作为一档电视节目,拥有相对固定的流程和模式。付常勇在参加节目录制前,已经对节目的“砸宝”环节有所了解。因此,他应该能够预见到参加节目可能带来的风险,并对此负责。

此外,法院还强调观众在参与电视节目时应保持理性和审慎的态度,避免盲目追求利益或听信一面之词。同时,法院也认可了节目组的鉴定流程,认为其并无不当之处,符合行业标准和常规做法。

这起案件虽然以付常勇的失败告终,但也引发了社会对于文物鉴定和电视节目真实性的关注和讨论。它提醒我们在参与类似节目时应该保持警惕和理性思考,避免因为一时冲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促使相关机构加强对于文物鉴定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公众利益不受损害。

此次事件对于《天下收藏》节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没过多久,该节目宣布停播。主持人王刚同样因此事陷入了舆论的漩涡,面临着持续的非议和质疑。在舆论的压力下,王刚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这段经历也成为了他职业生涯中的一段波折。

这起事件虽然告一段落,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未结束。作为观众,我们在欣赏鉴宝节目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鉴宝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而对于鉴宝专家来说,更是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鉴定。

0 阅读: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