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正在规模化迈向现代农业,山区丘陵怕适应不了,他们咋办

原生态乡村 2021-12-28 16:06:14

在一些农村地区,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或者能看到连绵不绝的大棚,大型农机具在地里轰隆隆地作业,农业规模化时代已经到来。是不是所有农村都应该走农业规模化之路呢?

我国农业规模化的内在条件。

不少农村人会有这样的感觉,以前做农活好累!耕地不是牛就要靠人工挖,种地也得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由人完成。作物的收割部分,需要人一颗颗地割,一捆捆地打,还要肩挑手扛地运回家,晾晒转运也要人工来完成,总之一句,每年的农活把农民累得像条狗,还穷得叮当响。而如今不同了,即使农民还种家里的地,从耕地到收割回来,很多都是机器在做事了,耕地有耕田机,打药有无人机,收割有收割机,运输有拖拉机,农民可以省心省事地就把全年的农活轻轻松松就做了!

实际上,这就是我国农业规模化的最基础性的内在条件,即农业生产力的大发展,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农资设备更先进了。

其实,促进我国农业规模化还有另外一个关键原因。那就是我国工业化更强了,这不仅仅在于工业化强大后就能为农业制造更先进的农业机械和农资,还在于我国成为制造业大国后,对我国农村人口的强大转移作用!促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后,无人耕种的农村田地就必然要流转集中,推动农业大户、实体对土地使用权的集中,让农业规模化成为现实。

山区丘陵农村并不适合规模化。

虽然农业规模化在我国广大农村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但是也不是所有农村都会适应这个方向。山区丘陵地带的农业规模化之路就有待商榷。

关键原因就是山区丘陵的土地不平整,地形地势复杂,田地的坵块面积小,不利于大型农机具的使用;田块之间的地力情况也会有差别,对于作物的连片种植也会有影响。如果不能连片种植作物,使用机械统一收割也就不太现实。山区丘陵地带不能有效地利用大型农机具,也不能有效地大面积布局相同品种的作物,那要想实现农业的规模化就不太现实,实现的成本也就更高。

山区丘陵农村的现状。

其实这已经很明朗了,山区丘陵的农村根本无法和平原的规模化农业形成竞争,只能够通过差异化的农业布局来求得生存发展。

打个很浅显的对比,如果山区丘陵农村和平原农村同样布局小麦生产,布局同样的品种,山区丘陵地带是由分散农民的小农方式生产,则成本高出很多;而平原农村完全规模化了,成本就会控制得很好。加上山区丘陵一般处在偏远的农村,到达市场的交通物流成本也会高些,这样在同等的市场价格下,山区丘陵农村种同样的小麦就会没有竞争力,甚至在同等价格下,平原地区的大农户能够赚钱,赚大钱,而山区丘陵地方小农生产小麦就会微利甚至亏本了。

这也是我国处于偏远地方的山区丘陵农村出现“空心化”的本质原因,因为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完全没有经济效益,很难生存发展,只得放弃土地,有的只能任其荒芜而外出务工谋生了。

山区丘陵农村的未来场景是怎样的?

山区丘陵农村就没有未来了吗?

个人认为,从我国整个农村来研判,能够实现规模化农业的农村不再像农村了,人口大量流失,实现合村并镇,农村变城镇,与人们记忆中的农村会相去甚远!反而那些偏远的山区丘陵农村,却能够保持传统农村的面貌,分散居住,保持传统风格,呈现多样性,是绝大多数人记忆中的真正农村,也必将是更多人追逐的农村!

因此将来这样的农村会彻底摆脱“空心化”,不仅农民自己会住回来,还会让城市人以乡村旅游、民宿等形式住过来,那个时候的山区丘陵农村将会是财富倍增地和高端宜居地,呈现不一样的魅力。

而实现这样的场景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布局生态农业,与规模化农业背道而驰,将农业走向小而美,通过生态化追求健康和品质。这样的农业不去与主流市场打价格战,只去适应高端市场需求,通过优质高价来获得高效益。

第二,拓展农业产业链条。通过创新的方式,把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结合起来,吸附生态农产品的特定销售对象,还把消费这类高端农产品的城市人群吸引到农村来,把产地变市场之外,还能让农民获得餐饮、民宿、土地出租等等更多的衍生效益。

相信只要农民真正能在家里赚到钱了,也就能在农村真正呆下来了,山区丘陵地带的农村也就真正有了生存发展的可能。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唯物辩证思想,不同农村条件不一,发展没有固定模式,只有因地制宜才是务实的。欢迎您在评论区给出意见,感谢阅读点赞、收藏转发,更多内容请关注“原生态乡村”!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