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深深地影响着陆丰人民群众的精神与性格,润物无声地滋养着这片世代传承的文化土壤。
近日,陆丰首批6家非遗大师工作室揭牌,积极探索大师带徒制度和传承机制,搭建起非遗文化交流的平台,为陆丰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非遗文化力量。
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思路,陆丰市将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提升陆丰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强市,为陆丰走好“海洋强市、融湾先行”之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截至2024年5月,陆丰全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3项。其中,世界级项目1项(陆丰皮影戏)、国家级项目4项、省级项目15项、市级项目36项。
科学保护 大力推介
近年,陆丰市不断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管理、普及宣传和开发利用工作,并进行大力推介宣传,使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陆丰市各级文化部门集中力量深入挖掘,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建立非遗保护体系,对非遗项目建立档案,及时挖掘整理出内容涵盖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戏剧、体育、民俗、技艺等15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源线索1347条。
陆丰还走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老艺人)590多人,掌握了极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信息。
施韩洲雕刻画面。受访者供图同时,当地将非遗项目融入各式文旅活动中,以表演形式充分展示正字戏、皮影戏、南塘吹打乐等非遗节目,让群众零距离体验和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例如5月30日,“中国旅游日”陆丰市系列文旅活动在玄武山旅游区开幕。此次旅游日系列文旅活动中,陆丰以游园形式将非遗文化融入旅游宣传推介,不仅提升了活动内涵和游客体验,也进一步提升了陆丰非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近年来,陆丰还全方位、多层面进行采访、调查、搜集、记录,修订了《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资源汇编》二册;成功出版《陆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丛书二期;组织出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籍及宣传刊物近10万份、音像资料8万多套等,大大提高了外界对陆丰文化的知晓率。
坚持以特色促申报、以申报促保护的陆丰,也收获了丰硕的非遗申报工作成果。
截至2024年5月,陆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基地4个,市级基地8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6名(在世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名(在世12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32名(在世21名);传承人2713名,从业人员6181名。
打造特色 传承发展
陆丰文化是陆丰人民的智慧和结晶,从语言、饮食、建筑到民间习俗、民间工艺等,陆丰文化遗产都与陆丰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无不展现出浓厚鲜明的地方色彩。
近年来,陆丰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着力搭建多元特色平台,助推非遗文化出新出彩。
在2023年2月5日举行的陆丰市首届民间文化节上,该市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保护、乡风文明、文旅融合一体发展。
陆丰“乡村文化集市”。受访者供图活动中,非遗巡演舞台上,陆丰4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皮影戏、滚地金龙和甲子英歌舞精彩上演,掌声不断;南塘吹打乐、博美西秦曲等在陆丰民间备受青睐的传统文艺演出节目轮番登台,备受好评。
当晚,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文创产品展示区,正字戏脸谱、陆丰皮影雕刻工艺、碣石麦秆画、陆丰金属雕、古建筑木艺和陆丰贡案剪纸等,让市民在游玩的同时收获了不少传统文化知识。
2024年3月,陆丰市文化馆开展了《“滨海古邑 多彩非遗”——陆丰市非遗展厅一站式非遗展示活动》。通过图文展示、非遗书籍免费赠阅相结合等方式,呈现了陆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进一步激发市民群众参与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文化展馆中设置陆丰皮影体验区,增加了游客的互动感。汪旭莹 摄龙山中学一名学生说:“整个展厅内容很丰富,碣石麦秆画、陆丰金属雕、甲子贝雕等工艺美术品很精湛!参观过程中忍不住拿出手机一直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非遗文化挖掘保护作为陆丰市乡村振兴工作经验之一,还在全省乡村振兴大会被引用交流。
2023年4月,《“粤美乡村——文化新舞台”广东省乡村文化活动年工作方案》发布,包括13项重点活动。
其中,广东鼓励各地市组织乡村文化集市活动,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乡村文化集市,打造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非遗文化、饮食文化等乡村文化活动为一体的乡村文化活动平台,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全省推广的乡村文化集市,早在3年前陆丰便已开始积极谋划推进。
从桥冲镇溪碧村起步,扩展至全市,再得到全省推广,陆丰乡村文化集市打响了品牌,也为当地乡村发展注入了活力。
陆丰市积极将正字戏、陆丰皮影戏、滚地金龙、甲子英歌等多个非遗项目搬到乡村文化集市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送到基层,让非遗赋能乡村振兴。
演员在操作影身。汪旭莹 摄陆丰市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陆丰以文化振兴为契机,做好新时代文化精品创作,不断加大非遗文化展示力度,推广传播陆丰传统文化,打造文化盛宴,赋能高质量发展。”
此外,陆丰市还多次组织交流活动,加强艺术思维碰撞,助推陆丰非遗更好地“走出去”。
2019年6月,陆丰市正字传承保护中心赴泰国参加中国-东盟戏剧合作文化交流演出活动。
演员们现场表演了《古城会》《百花赠剑》两个传统剧目。娴熟的演艺技巧、矫健的身手和清丽委婉的正音唱腔,展示了陆丰正字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今年4月20日至21日,陆丰皮影戏在广州图书馆与远道而来的土耳其卡拉格兹皮影戏展开了一场跨越5950公里的“非遗对话”。
作为世界级的非遗项目,皮影艺术历史悠久,昔日曾依托“海上丝绸之路”在各国间传播。陆丰皮影戏和土耳其卡拉格兹皮影戏分别于2011年和2009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场跨越国度的相遇,只为了共同讲好非遗保护传承、文明交流的故事。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陆丰始终坚持以匠心筑梦,让薪火相传,非遗文化才能代代接力、源远流长。
皮影戏工作人员组织小朋友参与DIY活动。资料图守正创新 生生不息
为让非遗文化大放异彩,陆丰在守正创新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陆丰市探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弘扬红色文化、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等有效融合,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的活力。
南溪滚地金龙展示馆内放置的两个龙头。 陈保良 摄例如,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先后创作了《春之潮》《张飞归家》《黄厝寮》《金笔情》等作品;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先后创作《泪花》《碧海丹心》《海陆丰女子粉枪队》《一切从简》《游春》《兰湖赠毯》等剧目。
2023年7月,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结果公布,陆丰皮影戏《海陆丰女子粉枪队》获奖。
这是一部以赤坑红色妇女粉枪队队长阿月(赖月婵)为原型创作的红色革命题材精品剧目。
陆丰市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党支部副书记张晓丽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大创新,融入了皮影、木偶、真人舞蹈、荧光皮影等元素,给观众带来了传统与现代技术融合的视觉感受,并融入舞蹈风格,用正面影身表演现代舞蹈,创新了传统皮影戏的表演技艺。”
除创新剧目,陆丰市正字戏、皮影戏传承保护中心还探索成立产业公司,加强自身品牌研发。陆续推出皮影戏文创、正字戏脸谱等创意衍生产品,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纪念品,通过创意转化与旅游产业接轨,创造非遗附加值。
当然,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非遗工作者的努力。
正字戏脸谱。汪旭莹 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守护了正字戏60余载,一直致力于将正字戏发扬光大。81岁高龄的她仍然坚持以排戏、授徒、写书等方式传承和传播正字戏,还主导整理清末民初正字戏手抄古剧本36卷410多册,挖掘、整理、重排了宋元南戏剧目、音乐唱腔和陆丰皮影戏近60台,为中国戏曲史和宋元南戏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从一个普通的演员到国家三级演员、从一名普通的办公室文员到班子成员,十几年来,张晓丽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地为陆丰皮影作出贡献。她积极参与陆丰皮影戏的传承保护工作,挖掘整理皮影资料、归档,并对原十多部剧目进行清查,获评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称号。
自2008年入行以来,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演员钟晓琳一直坚守在正字戏传承保护的第一线。她时刻不忘传承好、发扬好非遗文化职责,苦练正字戏表演技艺,传承南戏载歌载舞的传统艺术风貌。2023年,她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
6181名非遗从业者正为陆丰灿烂的文化事业贡献青春、付出心血。他们坚持守正创新,代代接力,让陆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放异彩,生生不息。
南方+记者 汪旭莹 陈保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