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丨汽车“油电”之争,特权减少是大势所趋

My车轱辘 2024-06-17 18:06:09

近日,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表示,在纯电车在整车销量占比达到50%时,建议相关部门研究一下“油电同权”。他之所以提出这个观点,是因为最近人们对于“油电同权”的呼声日益高涨。

事实上,关于“油电同权”的争议早已有之。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大幅提升,关于取消新能源汽车“政策特权”的呼声逐渐显现。那么问题来了,“油电同权”对新能源车究竟是利好还是利空?

谨防新能源车成“巨婴”

所谓“油电同权”,就是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在享受权益和承担责任上都应该一视同仁。事实上,过去几年汽车行业一直处于“同车不同权”状态。即燃油车一直当“冤大头”,比如交上大量燃油税收,却无法享受免限购、免限行等政策红利,反倒是免缴税的新能源车“坐收渔翁之利”。

以“绿牌”政策来举例,其带来的好处颇多。因为“绿牌车”在众多限号城市可以畅通无阻,并不会受到蓝牌车型那样的限制。比如上海地区的车辆想要上牌,需要通过竞拍的方式购买车牌,价格普遍在10万元左右,如果买新能源汽车就直接送沪牌,还不限行,搁谁不心动。

除了绿牌之外,免征购置税,也能够省下好大一笔钱。我们就以一辆价格20万元的燃油车型来算,购置税大约在1.7万元,再加上每年燃油车需要缴纳车船税和养路费。仅此两项对比,油车车主就需要付出更高额的购车费用和用车费用。

所以很多人觉得这样对燃油车车主十分不公平,燃油车交了这么多的税,新能源车不仅不承担,还要来抢路权。随着新能源车渗透率的提升,这种状况不应该持续,未来新能源车也需承担相应的道路维护费,以实现真正的“油电同权”。

是否“油电同权”,街坊意见不一

对于“油电同权”,网友的态度大致分为两派。支持派:现在新能源车享受着各种优惠,对于燃油车来说并不公平,“同车同权”有助于营造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公平竞争环境。另外,如果一直让油车供养电车,对国家税收等各方面造成的压力非常大。数据显示,2023年税务部门对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车船税1218亿元。

反对派:新能源车的竞争力还面临不确定性,同等条件下,电车还是打不过油车。从环保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无疑具有巨大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和缓解环境压力。在这个背景下,突然取消“油电同权”,可能会让一些原本打算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望而却步,从而不利于环保事业的发展。

无论支持也好,反对也罢,随着渗透率的不断攀升,新能源车逐渐深入人心。可以说,目前新能源车的竞争力已经初步形成,比如油耗、静谧性、智能化等。这些都是新能源汽车真正吸引消费者的点,即便是失去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也有自己的“护城河”,该买的还是会买。

“特权”减少是大势所趋

当然,其实国家也在不断收紧政策。比如在去年初,国家级别的新能源补贴就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另外,从今年7月1日开始,相关节能、新能源汽车需要满足一定条件,才能享受车船税和购置税优惠政策。

无论是国补的取消,还是购置税优惠的调整,政策都在释放同一个信号,那就是:是时候撒开“孩子的手”。逐渐取消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整个行业的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是有好处的。通过与燃油车公平竞争,能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生存能力,在国际市场的环境下,才能更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

不过,“油电同权”在倒逼头部企业进一步提升新能源车产品力的同时,自然会将压力传导至弱势的造车新势力车企。因此,还在享受政策红利期的部分新势力车企,需要提前准备了,包括加大研发投入和开拓海外市场,确保产品的竞争力,要不面临的只有被淘汰的份。

不管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都是车市的亲儿子,如今应该放在一个更公平的“天秤”上,让市场这个“无形的手”发挥作用,才是大势所趋。毕竟,依靠补贴的产业是不能长久的。从长远来看,相关扶持政策开始逐步收紧乃至取消,将是必然。即使“油电同权”不会在这两年内实现,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变成现实。届时,传统燃油车与新能源车将迎来终极对决。至于胜负,拭目以待吧。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