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造假售假”,这样的违法行为从古至今,都一直是受人唾弃的。
当这个“假”字和代表着传统文化的文物牵扯在一起时,很有可能还会罪加一等,但也不乏有些例外的情况存在。
来自河南洛阳的老人方兴庆对文物“造假”,一年时间里创造出了1.6亿的产值。
即便是被警方带走,最后也能毫发无伤的回到家里,继续从事“造假”的事业。
那么在这件事的背后,究竟存在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呢?“造假”真的不犯法吗?
村子里的富豪1963年,方兴庆还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拿着一个战国时代的“牛鼻象背铜镜”找到了一位文物工作者请教。
当这位文物工作者看到这个历史悠久的文物之后,立刻就兴奋了起来。
急忙询问方兴庆这是在哪里搞到的东西,很有可能会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贝。
见此情形,方兴庆也是成就感满满,告诉了这位文物工作者这其实就是自己制作出来的仿品,是“现代”东西。
经过实体雕刻、模具制作、青铜器配方、浇铸、雕刻等多项试验才被方兴庆给研究出来,在这之前,他只不过是一个破旧的青铜古镜罢了。
拿到市场上之后,转手就卖了200块钱。
要知道,那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200块钱,大家还处于一个吃大锅饭的阶段,这背后的含金量有多高不言而喻。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方兴庆找到了自己未来的路,开始了他的“造假”致富之路。
在做了两年之后,他又从一个民间手艺人手里偷学到了鎏金的技术。
将这一技术和其仿制青铜器的技术结合起来之后,他所打造出的青铜器质量就再上了一个台阶。
仅仅是一个铜镜,就卖出了上千元的价格,是当时村子里名副其实的富豪。
值得一提的是,他打造出的那个足足有860公斤重的仿古铜钟,还悬挂在了济源的王屋山上。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2012年5月10日发布的 关于《仿古青铜器集散地调查:不打擦边球就没生意》的报道
不过,所有的成功都并非是偶然,方兴庆也是一样,他能够成为村子里的第一个万元户,还要归功于他的“好学”!
书中自有“黄金屋”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并没有像其他农民一样一心只知道种地,即便是没上过几年学,却还是对读书有着极高的兴趣。
不过,他喜欢看的书籍也和普通人有些不一样,有历史书籍,还有《天工开物》等关于制造工具的书籍。
最重要的是,在看完这些书之后,方兴庆去思考了,并且将其付诸到了实际生活当中。
一次家里下地干活的锄头坏了,方兴庆就运用着自己在书中看到的一些知识,三下五除二的就给修好了。
毫不夸张的说,家里的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只要是经过了方兴庆的手,就不可能会出现问题。
但除了这些优点之外,他也因为爱鼓捣东西这件事没少被家人数落,身边的人都觉得他是在不务正业。
一个农民,就应该操心好地里的事情才对。
直到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方兴庆得到了一个残缺的青铜古镜,脑海中随之萌生出将其修复出来的想法,这才有了后面的致富故事。
可俗话说得好:“人红是非多!”
虽然方兴庆老人制作的仿制青铜器在售卖时已经向买家明确了是仿制品,但那些买他东西的人怎么说,方兴庆就无可奈何了。
时间一久,就有居心叵测的人动了歪心思,做出了违法的行为,同时也给方兴庆老人带来了麻烦!
都是误会一年春节,方兴庆正在家里高高兴兴的过年,享受欢快团圆的气氛,却被几位突然出现的警察给打破,直接将其带到了警局。
一番询问之后,方兴庆才知道自己是和一起文物走私的案件牵扯上的关系,警方是在抓捕了一个古董贩子之后,顺藤摸瓜找到了方兴庆。
本以为是抓到了一条大鱼,可谁知经过调查和取证,发现方兴庆的确是一个守法公民。
并没有参与到什么倒卖文物的案件中,他只不过是一个制作仿古工艺品的手艺人罢了,很快就又将其进行了无罪释放。
但自从那件事之后,方兴庆也明白了日后要在自己仿制的工艺品上加上落款这件事的重要性。
可这件事虽然是过去了,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的风波却并未就此结束。
方兴庆所做的生意让村民们都眼红了起来,纷纷也开始入局其中,从最开始的小物件做起,慢慢的直接变成了上千斤的大家伙。
至于制作的方法,自然不是对照着真品去仿制,大多数都是在按照画册上的图片去进行的翻模,进行反复的试验。
即便是翻模失败了,那就再来一次,总会有成功的时候。
有的时候,还会有村民直接去北京的潘家园买个成品回来,照着成品去翻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硬生生的将方兴庆所在的烟涧村打造成了“中国仿古青铜器第一村”。
据统计:
“烟涧村拥有一定规模的仿古青铜器公司26家,专业加工户180余家,年产值达到1.6亿多元,实现盈利3000多万元。”
村民们不用再背井离乡的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四五千元的工资。
真正做到了“伸手一摸就是两汉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信息来源:经济网2024年6月25日发布的 关于《河南伊川:让仿古青铜更溢彩,村民日子更美好》的报道
各种稀奇古怪的青铜器这里都有,种类甚至比博物馆里的青铜器还要多。
什么战国方鼎、春秋莲鹤方壶在这里都是屡见不鲜。
有的产品甚至还被销往了国外,被多家省级博物馆进行了收藏,并且还出现了内卷的现象,如果手艺不精的话,是要被市场所淘汰的。
结语未来,希望烟涧村能够继续保持这样的盛况,并且在此基础上去谋求更加多样化的发展。
比如建设青铜特色小镇,推动乡村旅游,让这些小作坊逐渐走上产业化,品牌化、专业化等。
相信这样一来,村民们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加美好,同时也能够让青铜器走进千家万户,让大家更加近距离的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为什么他们要造假的东西卖钱呢,难道不能出去打工吗
人家这个叫仿制,不是造假,也没说造出来的是古董,用造假来说事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