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973年入伍,转志愿兵前到服务社买烟酒,嫂子说你放心,我回家不说

伊河史话 2024-01-01 05:29:14

【刘红军投稿   伊河编发】

我1973年入伍后,到勤务连当了一名驾驶员,1979年转志愿兵前,我到军人服务社想买点烟酒给领导送礼,柜台里主任家属说,你想要啥尽管买,你放心我回家不给老李说。

1972年12月,我从老家新县入伍,到了伏牛山深处的一个仓库,当了一名驾驶员。记得小时候,老家郭家河附近有个红军洞,我和小伙伴们经常爬到洞里去玩,听一位老人讲当年红军游击队与敌人斗争的故事,从小就接受红军精神教育,我们那里的人,对红军、对党领导的部队都有着深深的感情。

1972年12月,听说部队来征兵,我和村里几个同龄人一起去报名,然而后来体检时我却有一点脸红。

原来,小时候整天在水里玩耍,耳朵里常常进水,造成耳朵化脓,听力受到影响,总感觉耳朵里有东西。体检时,我知道自己的毛病,担心过不了关,就一直站在检测听力的那个办公室外面,先是隔着门缝观察,但由于人员进进出出,时常看不到,后来,我就找检查完的青年套近乎,仔细问医生体检的过程,特别留心医生检查听力第一步是啥,第二步是啥。我故意拖延着时间,想晚一点再进去检查。

等把情况摸差不多的时候,我才借口上厕所耽误了,给医生说了一堆好话,终于站到了检测位置。这时,医生给我一块棉球,叫我塞住左侧的耳朵,我把棉球放进耳朵后,没有堵严实,故意外往拨出一点,留出缝隙,便于听到医生问话。检查完左侧后,又如此这般听完了右侧,听力总算过了关。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有点违规,但我想当兵,动机是好的,一想到这,心里就坦然了一些。老家山清水秀,好是好,但很穷。我曾听说村里在当兵探家的人说,在部队吃得比家里好多了,也不会挨饿,就一心想当兵,动机也算不纯,但毕竟说得过去,我家里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当兵走一个,家里负担会轻一点。

上世纪七十年代,到部队吃饱饭,确实成了一部分农村青年参军入伍的一个重要因素。

仓库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到了勤务连汽车排。我们连住在深山库区里,库区围墙方圆十几公里,包裹着好几个山头,由于仓库没有铁路专用线,进出装备器材,全靠我们汽车排20多辆军用运输车,排长和4个班长也都是资格很老的兵。

我们8名新兵一到连里,就被派到武汉学习汽车驾驶,之后半年的时间里,我们先学习驾驶理论和车辆维修,后面侧重于驾驶运输车,1973年下半年训练结束回到了仓库。

记得那时的仓库里,解放牌汽车数量才7台,其余的都是苏联进口的那种嘎斯车。我还在仓库一角,见到过一辆废弃的前面长个大嘴的烧硫磺的运输车,听老兵讲,这车烧煤,发动时要引燃硫磺,人再转动旁边一个大轮车才能发动,这样的老爷车,可以进博物馆了。

但是,我对这辆老爷车却深怀敬意,它这样老了,想当年一定为仓库出了大力,看到它,就能想到先辈们在这个人烟稀少的大山里,度过的那些艰苦岁月。

后来,我被安排跟车,我的师傅姓段,豫东人,脾气有点急,但人很好,我刚上车时反应慢,他急得脸红,但并没有像别的师傅那样骂人,在他的手把手培养下,我一个多月就独自开大车了,师傅坐在副驾驶位置,静静地抽着他的烟。

老兵,是部队的骨干,他们就像星星之火,温暖着踏进军营的新兵。

原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着,然而我参加一次突击运输装备器材后,我才领略了驾驶的苦和累。

12月下旬一个深夜11点多,我们像往常一样熄灯休息了,空旷的库区上空,突然响起紧急集合号声,紧接着,连长的短促哨音也响了,全连集合,按预案分赴火车站突击卸装备,我们叫卸车皮。

我驾驶着车辆,跟着车队沿着库区盘山路,驶向20公里外的火车站,车灯不断划开深邃的夜空,向前飞奔。我们到了站台上,满载装备物资的一个专列已经停靠在一个偏僻的站台上,全库官兵已登上火车车厢,分批往汽车上搬运装备。

之后,我们使劲踩着油门,车辆吼叫着在空无一人的乡镇道路上往仓库飞奔。刚开始车情开得快,车辆上押运物资的战士,使劲拍打着驾驶室上的铁皮,喊着慢点开,上面太冷了,听到吼声,我连忙松了一下油门。我着急着往回开,忘记了车厢上还有押运的兄弟……

急难险重任务,考验和锻炼着每一名战士。

那次任务,我们昼夜不停,司机轮班休息,但车辆不停,我们一直干了46个小时才完成任务,虽然中间有短暂休息,但我是新兵,实际上我开的多。就这样,我在汽车排一直干到了第6年。

然而,到了第5年的时候,也就是1978年部队开始有了志愿兵,也就从那时起,我就萌生了转志愿兵的想法,转了志愿兵,就可以拿工资了,相当于地方上的工人,父母也极力支持我转志愿兵。

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我们这批兵,还有4个在部队服役,但转志愿兵有指标,去年第一年上级给仓库3个,今年也有可能不会有突破,万一是3个指标,意味着有一个转不成,就要退伍。我想留下来。

6年的军营生活,我早已不再是那个为了吃饱饭的战士,火热的军营,成了我报效国家和军队的精神寄托。

为了争取留下来,我是就听说我们这批兵有人在活动,我一直在汽车排,也不善于到领导那里活动,但这样肯定不行,一天下午趁着没人,我转到仓库机关大门外的军人服务社。

我假装着看货,在柜台外仔细观察着烟酒这些礼品,活动肯定要送礼,我听说有人到服务社买过这些东西。

这时,主任家属走到我面前说,你想要啥,就给我说,我保证回家不给老李说。主任家属也姓李,我们都叫她嫂子,她是服务社的员工,我以前曾在她进货时给她出过车。她的工资主要从售卖商品的差价里挣,卖货多工资就多,否则就少。

七十年代,地处山区小镇上的仓库军人服务社,东西虽然全,但也并不多,开水瓶、脸盆、牙膏牙刷、仿冒的军服以及少量的烟酒等,服务社两名员工,一个月一个人也就30元左右的工资,偶尔也有周边村镇的人来买东西。

然而,由于售货员都是领导干部家属,以前曾出现过一些情况。战士到服务社买烟酒,有的老乡聚会喝酒,有的给人送礼,家属们下班回家,和自己的丈夫,也就是我们的仓库领导闲聊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说过谁谁谁买了啥东西,发了啥牢骚,没几天,领导就在会议批评这类事,时间一长,有些战士就不到服务社买东西了,干脆跑到20公里外的镇上买,不想给领导留下话把。

这种事一出,战士们到服务社买东西的就少多了,直接影响两个嫂子的收入,她们这才明白是自己的嘴不严实,害得工资少了。

记得我入伍时的津贴是6元,到了第6年,涨到24元。仓库这么多的军人,每个月都发工资、津贴,这钱不花服务社,肯定花外面的商店了,肥水流到外人田了。从这以后,嫂子们嘴严了,凡事战士来买东西,先声明这事绝不回家说。

看到我支支吾吾的样子,嫂子马上想到了我是个6年的老兵,想买烟酒送礼。她直接说,小刘,要是这个原因买东西的话,我看你还是不要买了,你家里困难,连队和仓库不会不看你的工作成绩,胡乱确定谁转谁不转的。

以前给嫂子出车拉货闲聊时,她知道我父亲患病,我的津贴大都寄回家了,而且,我一向工作踏实,连续三年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还在1976年立过一次三等功。但是,别人买我不买的话,我心里就没底。

后来,我一想主任是她爱人,给主任送礼,不是正道吗?我一看四周没人,匆匆掏出早已准备好的70元钱,放到嫂子一侧的柜台下面,说,嫂子,我不会买东西,这点钱你看着给进6瓶茅台酒(10元/瓶),两条大前门(3.6元/条),到货了我来取。说完我就走了。

虽然我讨厌送礼,也不会送礼,但在人生的关键节点,我不得不从众。

第5天下午刚上班,我又到了服务社,嫂子一个人在,我的货已到了,我掂着东西,放进一个大包里就走了。当天晚上7点多,天黑透了,我敲开了主任家的门,嫂子在家,看到我拿的东西,她笑了,说你把这东西送我这了?她坚决不要,我红着脸把东西往墙角一放,撒腿就跑了。

第二天,没人找我,也没有动静,第三天,也没人找我,我想这礼主任收下了,心也就放下了。

后来,志愿兵转改工作开始后,我心里一点也不慌,有主任帮忙,这事十拿九稳,后来,仓库党委会开过之后,确定了3名转志愿兵的名单,名单里有我。这都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我没有喜形于色,而是照常做着自己的事情。

在连队宣布转改志愿兵名单后的一个星期天的上午,连队电话响了,主任家属打电话找我,说让我到服务社去一趟,半个多小时后,我气喘吁吁地赶到了服务社。

嫂子笑咪咪地递给我一个信封,这里是70元钱,你买的酒老李自己买了,钱你拿回去。我一看立马懵了,我转了志愿兵,哪还有退钱的,这钱我不能收。嫂子说,老李专门交待,这钱要在你转志愿兵以后退给你,为的就是让你放心。烟酒和心意老李收了,但钱你一定要拿走,否则,我就交到仓库账务室了。

一听到这,我的汗下来了,眼睛也湿润了,这钱我不能接。我后退两步,弯腰向嫂子鞠了一躬,连声说着谢谢后,狼狈地离开了服务社。

事情过后的第四天,仓库公务员拿着写有我老家地址的一个信封,到连队后悄悄交给了我说,你老家给主任写了一封信,主任看过后又封上,让我转交给你。

我回到宿舍拆开信封,发现里面有一张纸,里面还夹了70元钱。信是主任写给我的,主任让我好好工作,照顾好生病的父亲,不要有其他顾虑……

主任的公正和贴心,深深地触动了我,这样的领导值得我尊敬!

春节前,我探亲回家前,专门让让嫂子帮我进了80元的当地特产,我装了一大包,愉快地踏上回家的火车。我转志愿兵后,每个月都有36元的工资,在连队吃饭不掏伙食费,我便存下了点钱。

1989年,我转业离开了仓库,回到了故乡的山水间,但难忘的16年仓库岁月,包括那里的人和事,时常进入到我的梦里,让我魂牵梦绕!

对了,我们主任姓李,叫李振仁,后来转业到漯河,现在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不知他是否还健在。

岁月已深,我已渐渐老去,但16年的军旅岁月,如诗如梦,一直温暖着我平淡的生活。

生命里有段当兵的日子,真的不后悔!

【图片选自网络,联删】

11 阅读:3029
评论列表
  • 2024-01-03 13:00

    应该专程去看看老领导。

  • 2024-01-01 12:12

    你好[握手]同一年兵的战友不同部队,给你点[点赞]

  • 2024-01-02 15:27

    [点赞]

  • 2024-01-03 13:32

    吃苦历练成长,好人一生平安!

伊河史话

简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