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这三十年的和田玉市场,恐怕只能用疯狂来形容,无数天价藏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但就在近几年里,和田玉行业却又突然陷入低迷,让人不禁思考背后的原因。
一、效力有限的鉴定!
和田玉鉴定主要分两种,最普及国检和地矿证书,只确定矿物成分是不是透闪石为主的和田玉,其他皮色、沁色、产地、产状一概不问。
另外一种所谓的n1证书,号称能判断皮色真假与籽料真伪,但实测却有很大误差,可信度更是无从谈起。
二、反复无常的国标!
和田玉国标经历多次大改,但总的趋势就是越改越大、越改越多,反反复复不停扩招。
高考扩招造成学历贬值,和田玉的扩招同样让玩家陷入混乱。几百块的罗甸玉和几十万的籽料都叫和田玉,这东西还怎么玩?
三、遍地开花的产地!
还是类似的问题,和田玉原本是我们的国玉,现在却成了世界通行玉种。俄罗斯、加拿大、巴基斯坦、韩国,都是广义和田玉的主力产区。
相比之下,新疆出产的和田玉反而成了极少数。也许再过几十年,和田玉真的与和田没有什么关系了。
四、纷繁复杂的玉种!
就拿黑青玉举例,同样的黑青色和田玉,可能是黑青籽料、黑青山料、塔青山料、格尔木黑青,甚至还可能是广西黑青玉。
而要分清这些玉种,只有靠自己的眼光和经验,这就有点太为难普通玩家了。
五、难以判断的产状!
和田玉有六大产状,籽料、山料、山流水、戈壁料、旱籽、水返沙,每种产状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可现在的和田玉市场,却出现了很多山料制作的仿籽藏品。加上喷砂毛孔不断更新换代,想买真籽料恐怕只会越来越难。
六、乱七八糟的造假!
上面说的产状问题其实就是个开胃小菜,真正厉害的是做皮、加色、二上、去黑这类高端造假。
让籽料皮色更深,让沁色饱满度更好,让白玉白度更高,对这些“化学家”来说不过是手到擒来。
七、老气横秋的雕工!
和田籽料能这么火,苏工的俏色巧雕居功至伟,这种巧妙运用皮色和籽形的雕刻方式,让和田籽料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
只是这几年苏工的风头明显有些不足,甚至出现了“面包卖不过面粉”的怪现象,躺在功劳簿上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八、创新乏力的题材!
题材问题也是和田玉的一大短板,毕竟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创作的成本也会水涨船高,这就迫使更多商家选择更加稳妥的传统题材。
如果不相信可以对比一下天工奖和子冈杯的获奖作品,这几年还有几件是和田玉,心里应该就明白了。
九、网购直播的炒作!
网购直播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但也给很多商家提供了浑水摸鱼的平台。
像和田玉这样的特殊商品,实物交易尚且不能保证真品,更何况是通过图片或视频选购。不给“家人们”卖假货,都对不起主播的“良心”。
十、脱离群众的价格!
这也是当前市场面临的最大问题,和田玉原本就是一种文玩藏品,现在却成了少数人才能买得起的“奢侈品”。
脱离群众永远是最可怕的事情,无论说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