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浦东新区,是上海最成功的规划?
陆家嘴CBD,张江科学城,外高桥港区,临港新片区,浦东国际机场
没有浦东新区大开发,哪来上海国际大都市
当中国社会进入改革开放大浪潮之后,上海城市发展也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为了振兴上海,城建必须跳出拥挤的中心城区,另辟蹊径
问题是,西扩、北上、南下、东进,到底哪个更适合上海呢?
“西扩”是指以中心城区为点,向虹桥机场以西拓展,逐渐扩大城市化地区
其实沿沪宁铁路往内陆发展不太符合上海国际港口的定位
而且虹桥机场横在西扩必经之路上,城建绕过去不太现实
再加上拆改比较费人力、物力、财力
因此,“西扩”最先被否掉
“北上”是指以江湾机场为中心,沿长江南翼开发宝山、吴淞地区,类似于上世纪30年代初《大上海计划》
顺黄浦江而下往长江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符合上海国际港口的定位
只是吴淞口布局有钢铁、石化等重工业,这限制了上海城市未来的发展
“南下”是指向闵行、金山、奉贤等区域发展,一直到杭州湾
顺黄浦江而上往杭州湾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符合上海国际港口的定位
只是中心城区到杭州湾有50公里远,开发周期比较长,不太符合上海当下严峻的发展形势
“东进”是指跨越黄浦江,开发浦东
“东进”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跨越黄浦江,以当时的基建水平和经济实力,搞跨江工程难度比较大
但“东进”的优势也是其他三个方向无法比拟的
一方面,它符合先沿江、再跨江,然后从上游到下游、从河口再到海洋的一般城市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发展陆家嘴能更好的解决外滩面临的金融、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总的来说,开发浦东是疏解上海老城区臃肿的一条最经济、最方便的捷径
最后经过多方讨论,上海确立了以“东进”为主,“北上”“南下”为辅的发展格局
浦东定位为发展金融、贸易、科技、文教和商业服务设施,建设新居住区的现代化新区
工业开发重点放到长江口南岸和杭州湾北岸“两翼”,集中力量建设吴淞、金山卫、闵行3个卫星城
吴淞以宝山钢铁为主,打造冶金基地;金山卫以上海石化为主,打造为基地;闵行以机械、仪表、电子为主,打造装备制造基地
中心城区是上海城市的主体,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避免走“摊大饼”的落后发展模式,上海采用了“多心开敞式”的结构布局
即旧区以苏州河为界,划分为南北2个分区
南分区面积为46平方公里,人口270.2万,以金融、贸易等第三产业为主
北分区面积为47平方公里,人口190.5万,以临港工业、物流等第二产业为主
新区以旧区为中心,划分为五角场、真如、漕河泾、陆家嘴等9个分区
计划把旧区部分文教、科技、商业、公用事业调整迁并到新区,使各个分区能协调发展
1990年,国务院同意上海开发、开放浦东,浦东获得了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这表明国家对上海的期许甚至要高于深圳
为了加快浦东开发、开放,上海先后兴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延安东路隧道复线等跨江工程,规划建设上海第二机场—浦东国际机场
1992年,浦东新区设立,范围包括原川沙县以及中心城区浦东部分
同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总体规划方案》获批
浦东新区整体空间布局为:“三轴五区”
“三轴”指以黄浦江、杨高路所夹地带为轴线的南北组团式发展轴
以陆家嘴金融中心为起点,经花木至川沙、浦东国际机场的东西发展轴
以吴淞口滨江公园为起点,经外高桥港区至浦东国际机场的临水发展轴
“五区”指陆家嘴—花木、外高桥—高桥、庆宁寺—金桥、周家渡—六里、北蔡—张江五个分区
陆家嘴是上海中央商务区,花木是浦东新区行政、文化、商业、博览中心
外高桥是上海深水港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高桥是上海石化基地之一
金桥是上海出口加工区,集高新技术、贸易经营、商业服务、生活居住于一体
北蔡—张江的核心是张江高科技园区,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通信、机电等高新技术产业
除了周家渡升级为文化会展、六里改造为生活园区用途外
另外四区至今仍是浦东新区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浦东新区前后只用了16年时间(1993-2009年),GDP就从164亿暴涨到4001亿
2009年,上海为了更好的配合“东进”,特地把南汇区并入浦东新区,补齐浦东新区最后一块版图
浦东新区在南汇规划有南汇新城和临港港区,从而让上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沿海城市
浦东新区一面利用中心城区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另一面反过来带动中心城区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的调整
从而达到恢复和再造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