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天军击落全球鹰?尚待证实,但正好聊聊高空高速过时了吗

达哥有点味 2024-06-25 14:22:51

之前爆料苏-57受损详情的俄罗斯空天军相关社媒账号“FighterBomber”今早发了个大新闻,说黑海上空的一架RQ-4“全球鹰”无人机被俄军击落了。

当然这个消息是否真实还需要查证,因为社交平台上也有开源情报分析师认为俄军并没有取得该战果,还给出了呼号“FORTE10”的一架RQ-4无人机安全降落的信息截图。

各路开源情报的不同说法,左为空天军相关账号的宣称

在有更加确切的信源之前,咱不趟这趟浑水,今天不讨论RQ-4是否真的给乌军的ATACM导弹提供了支持,也不谈这和此前苏-27放油逼坠RQ-9有什么战略层面的区别,单纯地从技术上说一说,为什么以RQ-4为代表的高空侦察无人机这么难打。

RQ-4“全球鹰”战略侦察无人机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是飞得高。

下图是美国空军官方给出的RQ-4型无人机技战术性能概述,可以看到这位翼展达到39.8米的重量级选手飞得其实真的很慢——最高速度才310节,也就是大概574千米/时,比很多民航客机飞得都慢。

美国空军给出的RQ-4性能表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感到奇怪,不就一万八千多米吗?和上世纪动辄“双二五”、“双三”的高空高速时代相比,好像也不是很高嘛。

这就是典型的宣传带来的光环效应了——事实上自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起直到今天,能够飞到2万米以上的大气层内动力航空器根本就没有多少,RQ-4这个18288米已经超过了绝大多数战斗机甚至截击机的实用升限!

事实上,根据可靠资料(比如官方手册和宣传册),中美俄欧现役战斗机(不包括米格-31这位职业选手),实用升限超过RQ-4无人机的似乎只有F-15C和台风战斗机。

这二位标注的实用升限高达19812米(65000英尺),也是现役战斗机中唯二摸到2万米门槛的玩家。

我国战斗机中,歼-8F的升限实际上和苏-27系列一致,是18000米,歼-10的升限是16500米。

不要觉得这个数字很小,事实上美国空军给出F-22A的升限也就是大于15000米而已。

也就是说,绝大部分战斗机的实用升限实际上就是在15000米到17000米之间。

歼-8F和歼-10的实用升限

当然,实用升限其实也不是战斗机能够达到的极限高度。

比如我们的国军标就规定超音速飞机在达到实用升限后应该还具备以5米/秒爬升的能力。

如果不再具备这一能力、但依然可以保持等速直线飞行不掉高度,这个位置就是战斗机的理论升限。

而如果采取一些办法,比如开启加力后像鲤鱼跃龙门一样让飞机“跳”高一点再落下来,能够碰到但无法维持的最高点就是所谓的动升限了。

从这个描述大家也能看出来达到动升限是很危险的,高空空气极其稀薄,万一跃升没玩好发动机熄火就出大事了。

同理,战斗机挂载的空空导弹也是有最佳使用高度的。

倒不是因为导弹的火箭发动机要进气(冲压发动机可能有这需求),而是因为如果空气太稀薄,导弹打出去后弹翼和舵面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空气压力而失效,就无法击中哪怕是飞得比民航客机还慢的目标了。

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之前F-22打高空气球打得那么艰难,为什么日本空自的F-15J得费牛鼻子力气以仰视视角长焦才能拍摄到我们的无侦-7侦察机。

原因无他,就是实在太高了——RQ-4的一万八千米好歹还是实用升限,是个极限值,无侦-7的一万八千米可是巡航飞行高度,换而言之如果有需要还能再高。

无侦-7技术性能和空自好不容易拍到的实机照片

最后,有人会说,那我不用战斗机升空打,用地空导弹不行吗?

答案是可能还真不行。

因为地空导弹也是有射击包线的,简单来形容,就是打高时打不远,打远了打不高。

RQ-4和无侦-7因为飞得高所以不受地球曲率影响,隔着几百千米就能把所有信息全部侦察到位。

但地空导弹如果要射击数百千米外的远距离目标,射高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比如下面这个就是S-300/PMU系列地空导弹的射击包线图,可以看到,当射程达到200千米时,S-300系统使用的地空导弹能够打到的最高高度其实不到15000米。

这个高度威胁一般的战术战斗机是足够了,但拿高空侦察机就没什么办法了。

这也是为什么文章开头的社媒账号放出消息说VKS是用米格机击落了RQ-4的缘故,目前空天军的武器库里,能够对RQ-4这种超高空目标造成切实威胁的,还真的只有实用升限22500米、动升限达到30000米的米格-31。

S300系列地空导弹射击包线

米格-31

历史总是螺旋上升的,武器攻防更是如此。

除了RQ-4和无侦-7这两位长航时高空侦察无人机选手外,更典型的例子还有真切达到“双三”、更高更快的无侦-8。

我不能说高空高速的时代会重新到来,但是显然这样的剑走偏锋会给未来战场带来不一样的变数。

1 阅读:162

达哥有点味

简介:观点难免迥异,旗帜必须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