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河南商丘的一家医院里,79岁的李文贵老人因骨折接受了手术。本应是一次常规的髋关节置换,却在手术后不久导致老人意外去世。
家属悲痛之余,将遗体送往火葬。然而,当火化完成,他们领回骨灰的那一刻,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在骨灰中竟然发现了一个不属于常规火化物品的金属手术器具。
这一发现迅速引发了争议和调查。李清平,李文贵的子女之一,起初以为这可能是医院的一个简单错误。
但随着进一步的调查和证据的浮现,情况似乎并不像最初那么简单。如果医院确实在操作中犯下了严重的过失,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轻率地推卸责任?
李文贵的不幸去世2013年,河南商丘的一家医院中,79岁的李文贵因为不慎跌倒导致骨折,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医院迅速对李文贵进行了详细的检查,确认需要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预约很快就安排下来,李文贵被送入无菌的手术室,医生和护士团队都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
手术室内,医生们穿着整洁的手术服,戴着口罩和手套,一切准备工作井井有条。手术台上的李文贵在全麻下安静地躺着,一切看起来都很正常。
医生们沿着预先划定的部位准确切开,小心翼翼地替换掉受损的髋关节。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器械和材料由护士递交,每一步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几个小时后,手术宣布成功完成。李文贵被转移到恢复室,逐渐从麻醉中苏醒。医生对家属表示手术非常顺利,建议几日后可以出院。家属对医生的专业性表示感谢,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就在李文贵手术后的第三天,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李文贵开始出现呼吸急促、疼痛加剧等症状。
医生急忙对他进行检查,但未能立即找出病因。尽管医院紧急进行了各种抢救措施,李文贵还是在病情急转直下中去世。
家属在巨大的悲痛中接受了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按照常规,李文贵的遗体被送往了当地的火葬场。
在火葬场,工作人员进行了规定的程序,李文贵的遗体在高温中化为灰烬。当火化完成后,工作人员开始清理炉内的残留物,这是一项例行公事,通常不会有任何异常。
惊人发现:遗物中的手术部件李清平在火葬场的工作人员引导下,小心翼翼地接过了装有父亲骨灰的容器。容器是标准的陶瓷制品,表面光滑,色泽沉稳。
工作人员将骨灰盒递给他时,还附带了一份简单的手续文件,确认了所有法定程序的合规完成。
由于深重的悲伤,李清平在接回骨灰盒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勇气去打开它。骨灰盒就那样静静地放在家中一个安静的角落,与李清平的日常生活保持着距离。直到法律诉讼的准备工作迫在眉睫,他意识到必须要面对这一切,包括那段痛苦的记忆。
在诉讼前夕的一个夜晚,李清平终于决定打开骨灰盒,以确认盒内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任何异常可以作为诉讼的证据。
他小心翼翼地解开盒子的扣锁,缓缓揭开盖子,只见里面除了灰白色的骨灰外,还有一些被火化过程中高温烧蚀的金属碎片。
李清平注意到其中一个较大的金属部件,这个部件的形状和大小明显不同于一般的骨灰中可能出现的小饰物或牙齿填充物。
他用手轻轻拾起那块金属,仔细观察。这是一个金属制的医疗部件,外表有些焦黑,但仍能看出是精密的医用材料。他马上联想到这可能是手术中使用的某种部件。
这个意外的发现引起了李清平的强烈疑虑。他回想起父亲手术前,医院曾明确告知将使用的是高品质的进口医疗材料,费用相对较高,但能更好地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然而,这块在骨灰中找到的金属部件让他怀疑,医院是否真的使用了承诺的高质量进口材料,还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换成了成本远低的国产替代品。
李清平联系了几家专业的医疗器械鉴定机构,希望能对这块金属部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鉴定。在提交了必要的文件和证明材料后,他将那块部件送到了一家有资质的鉴定中心。鉴定结果需要几天时间,而这几天,李清平几乎是在焦虑和等待中度过的。
鉴定结果终于出炉,证实了李清平的怀疑:这块金属部件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国产手术用固定器,其成本远低于原本承诺使用的进口材料。
证据调查:医院的不当行为在接到鉴定结果后,李清平了解到,从他父亲骨灰中发现的金属部件,实际上是用于DHS固定手术的低成本医疗器械。
这种手术通常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骨折,其使用的固定器成本远低于髋关节置换手术所需的高级医疗部件。
具体来说,DHS固定器的市场价约为7000元,而髋关节置换所需的部件价格则高达39000元。
这一发现让李清平进一步确认了医院在手术过程中的不当行为。原本,按照医院与患者家属的协议,应该使用高价的进口髋关节置换部件,以保证手术质量和患者安全。
然而,实际使用的却是价格远低的国产DHS固定器,这不仅违反了双方的初衷,更涉及到了医疗诚信的严重问题。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点,李清平联系了多家医疗器械供应商,详细询问了关于DHS固定器和髋关节置换部件的性能、用途及市场价格。
通过与多个供应商的交流,他获得了详细的产品目录和价格表,这些资料清晰地显示了两种部件在成本和应用上的巨大差异。
随后,李清平又前往医院,希望能从医院管理层那里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他带着从鉴定中心获得的报告和供应商提供的证据,向医院质询为什么会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更换手术部件。医院的回应是,手术时使用的材料选择是基于医生的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但他们没有提供具体的证据或文件来支持这一点。
法律诉讼:家属追求正义除了私下更换医疗器材,在李文贵入院的第一天,医院安排了常规的皮试,以预防任何可能的药物过敏反应。
这是一种标准的预防措施,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不会因未知药物过敏而出现危险情况。通过皮试,很快发现李文贵对头孢类抗生素有过敏反应。
尽管医院的测试结果清楚地表明李文贵对头孢过敏,但在接下来的治疗中,医院的行为却与测试结果大相径庭。
根据医疗记录,李文贵在接下来的三天内,竟然被分别使用了11支头孢类抗生素注射剂。这种药物的使用,显然违背了初步的皮试结果,增加了患者的风险。
此外,李文贵手术后的两天内,李清平在审查医院提供的账单时发现了另一处异常。账单中列出了几项药物费用,这些药物在医嘱记录中却完全没有提及。这意味着李文贵根本未曾使用这些药物,却不明不白地被收费。
面对这些明显的矛盾和问题,李清平决定直接向医院寻求解释。他携带了相关的医疗记录和费用清单,找到了负责李文贵治疗的部门。
在与医院管理层的交谈中,李清平详细说明了他的疑问,尤其是关于药物过敏和未经批准的费用扣除。
医院方面的回应却显得非常回避和官僚。他们首先是试图解释说,使用头孢类抗生素是基于一种紧急的临床判断,认为在特定情况下的好处可能大于已知的过敏风险。至于未记录的药物费用,医院解释称可能是由于行政错误或记录失误造成。
然而,李清平对这些解释感到不满和怀疑。他觉得医院在处理他父亲的治疗和后续费用问题时存在严重的管理漏洞。
尽管他多次尝试推动医院提供更为合理的解释或承担责任,医院方面却坚持认为李文贵的死亡是一个正常的医疗结果,不应该被过度解读。
医院的态度似乎是在告诫李清平和他的家人,不要无事生非,不要对一个已经结束的案例做无谓的追问。
这种反应只是加深了李清平的疑虑和对医院的不信任。他认为,如果医院在他父亲的治疗中就这样草率且轻视患者的健康,那么可能还有其他患者也遭受了类似的不公正待遇。
决定进一步采取法律行动成为了他的必然选择,他开始更加系统地收集证据,准备将这一系列问题带到法庭上审理,寻求公正的裁决。
诉讼结果在2018年9月的法庭上,经过一系列详尽的证据呈现和激烈的法律辩论,法院最终做出了对李文贵家属有利的判决。
审判过程中,李清平的律师团队提交了一份厚厚的证据文件,包括医疗记录、鉴定报告、专家证言以及与李文贵手术相关的医疗设备供应情况等。
法院审理认为,医院在李文贵的治疗中存在明显的过失,特别是在使用已知过敏药物和手术材料的替换问题上,医院的行为构成了医疗过错。
法官在判决书中指出,医院未能遵循基本的医疗安全标准,违反了对患者的基本职责和照顾义务,尤其是在患者已明确过敏的情况下仍旧使用相关药物,显然忽视了患者的安全。
因此,法院裁定医院应承担90%的责任,判决医院赔偿李清平及其家族25万元。这一判决在李清平和他的家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虽然不能完全弥补他们的损失,但在一定程度上认定了医院的责任,为他们带来了一些慰藉。
然而,不满意初审结果的李清平决定上诉,要求更公正的裁定和更高的赔偿。2019年,李文贵案件的二审在同一法院开庭。
二审中,李清平的律师团队进一步加强了对医院过错的论证,特别是强调了医院在管理和监督上的重大疏忽,以及这些疏忽直接导致了李文贵的死亡。
在二审的法庭上,法官更为深入地审查了所有相关的医疗记录和证据,同时听取了更多的医疗专家的见证。
专家们对医院的操作程序和决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认为医院在李文贵的治疗上显示出了系统性的失误和管理上的漏洞。
基于这些加强的证据和更为彻底的法律分析,二审法院最终裁定医院存在严重的过错,需要承担全部责任。
法院判决医院赔偿李文贵家属35万元,这一裁决比初审判决增加了10万元,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对李文贵家属损失的认可和对医院过失的严厉谴责。
参考资料:[1]郭建,郭州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与医疗损害鉴定的焦点问题探讨[J].科技与健康,2024,3(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