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科尔沁草原,大多数人可能马上会联想到内蒙古,其实,科尔沁草原有很大一部分位于今天的辽宁和吉林,后来,由于农业带北移,草原的开垦,科尔沁草原现已大部分淹没在农田与村庄里,但在一些相对偏僻的地方,仍然保留着科尔沁草原的原貌,只是由于面积有限,已经没有天苍苍,野茫茫的风采,但还是可以让人感受到曾经辽阔的科尔沁草原的几许风采。而在这几片小小的草地上顽强生存下来的蒙古族同胞虽然经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有相当一部分却依然保留了自己的族群特征,甚至民族语言,他们的执著,他们的坚守,让这些农田包围下的草地变得色彩丰富,他们和这片片草地共同构成了吉林西部独具特色的湿地风景与蒙古族风情,为吉林的民族文化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未遭放垦的松嫩草原
吉林省长岭县腰井子羊草保护区
长岭县本为科尔沁草原的一部分,原属科尔沁左翼中旗,由于清未的草原放退,这里早已是纯粹的农业区,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农业县内,却完整的保留下了一块完整的科尔沁草原的遗存,这就是长岭县腰井子羊草草原自然保护区。
腰井子羊草草原自然保护区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西北部,距长岭县城75公里,是长岭县和乾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交界处。地理坐事标为东经123度26分-123度40分、北纬44度34分-44度43分,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4公里,呈椭圆形。隶属长岭县三十号乡管辖,总面积23800公顷(合238平方公里)。
该保护区属松嫩草原的低洼地带,海拔高为140-160米之间,为波状平坦地形,相对高差约5-20米,沙丘间为平坦草甸。该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年蒸发量1368毫米,降水量为313-581毫米,气候干燥寒冷,无霜期150天左右。
境内植物种类达三百多种,主要植被类型有榆树疏林、羊草草原、狼针草、线叶菊草原、大针茅草原和盐生群落。其中以羊草草原分布最广,面积最大。是吉林省最好最大的羊草草原。
保护区内划分为核心区和一般区,核心区为600公顷左右,其余为一般区,产实行不同的保护管理措施。
被开垦的松嫩草原(部分)
吉林省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
包拉温都系蒙古语,意为紫色的高原。清代属蒙王地。光绪末年开始耕耘,归醴泉县所辖。民国四年,属瞻榆管辖。1958年属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位于吉林省通榆县的西南部,距县城约95公里,东与瞻榆镇相连,南与通辽市相邻,西与兴安盟相邻,北与良井牧场、新发乡相邻,乡政府就地在包拉温都迷子荒村。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总面积240平方公里。全乡有4600多人口,蒙古族占全乡的60%。
包拉温都最著名的特色就是山杏,全乡有山杏林1100亩,60多万株杏树,还有很多榆树,其它树木。在2005年成立了省级包拉温都自然保护区,保护天然山杏林,开发了旅游业。
此外,这里由于南靠科尔沁左翼中旗,西靠科尔沁右翼中旗,蒙古族比例高达60%,因而较好的保护着蒙古族语言和文化,是吉林省蒙古族语言文化保留较好的地区。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五道营子村屯的蒙古族韩都冷是著名的蒙古族民歌手,能够用纯正的蒙古语演唱经典的科尔沁民歌,这在吉林省的蒙古族已经非常难得,韩都冷经常通过唱民歌,把一顿顿民族文化大餐奉献给乡邻们,在杏树林里、在美丽的草原上、在家乡的田野上、在年节喜庆的日子里、在屯子里广场上为乡邻们演唱。为了让科尔沁民歌有人继承,他收一男一女两个徒弟:男生何额日敦和女生包图亚。由于他为传承蒙古族民歌所作出的努力,2012年11月6日,韩都冷被白城市政府评为“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民歌传承人”。蒙古族风情和无边的杏花成为包拉温都的两张名片,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
向海蒙古族乡位于吉林省通榆县西北部, 历史上属于科尔沁右翼中旗,草原开恳后始归澧泉县,后归瞻榆县,后归通榆县。解放后设向海蒙古族公社,1983年始称向海蒙古族乡,乡政府驻地香海庙。全乡总面积为117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952公 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6768公顷);林地面积35000公顷(其中天然林9000公顷、人工林26000公顷);草原面积14382公顷;水域面积15588公顷;芦苇面积7884公顷。
向海蒙古族乡境内地形复杂,多种生物区系与复杂的生态环境互相渗透,境内有霍林河、额穆泰河两条河流,向海、兴隆两座水库。沙丘、草原、湖泊、沼泽纵横交错、星罗棋布。沙丘榆林、湖泊水域、蒲草苇荡、羊草草原构成了独特的四大景观,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共有植物595种,其中药用植物220多种;脊椎动物300多种,其中鸟类293种,兽类37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5种,鱼类29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35种中向海有52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10种,二级保护动物42种。尤其是丹顶鹤,她体态优雅、白羽黑翎、丹顶艳丽、高贵清秀、已被吉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鸟,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乡内。
向海是通榆最大的蒙古族聚居区,全乡27000人口中,有蒙古族8451人。 向海村被列为吉林省蒙古族特色村寨,另外,乌兰塔拉村蒙古族特色鲜明,蒙古族语言文化保存完整。湿地,仙鹤,草原,蒙古族风情,是向海展现给世人的最亮丽的风景。
向海乌兰塔拉草原风景
吉林省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和吐哈气蒙古族乡
莫莫格蒙古族乡位于吉林省镇赉县县城东部,距县城45公里,东与大屯乡、五棵树相连,西与东屏镇接壤,南与黑鱼泡乡为邻,北与哈吐气蒙古族乡交界。幅员面积5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23公顷,林地3567公顷,草原面积14636公顷,水面7930公顷。全乡总人口13802人,少数民族有蒙古族、满洲族、达翰尔族、回族,其中蒙古族人口5489人,占全乡总人口的40%。
哈吐气蒙古族乡所在地距镇赉县城55公里,东与五棵树镇为邻,西与东屏镇相连,南与莫莫格乡接壤,北与坦途镇交界,辖5个行政村,3个直属场,27个自然屯,全乡幅员面积1555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099公顷,占总幅员面积的12.3%;草原面积6720公顷,占总幅员面积的43.2%;森林面积为2135公顷,占总幅员面积13.7%;森林覆盖率为22.5%,其余多为泡沼和盐碱地。全乡境内有4848口人,其中少数民族1889人,占境内总人口的39%。其中,蒙古族1870人,满洲族17人,朝鲜族1人,达斡尔族1人。
莫莫格吐哈气那达慕
莫莫格和吐哈气所在的镇赉县清初属科尔沁右翼后旗扎萨克领地。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蒙荒解禁”,垦户渐增。宣统元年九月(1909年10月),盛京将军奏准,于科尔沁右翼后旗东部地区设立镇东设治局。宣统二年八月初三(1910年9月6日),奉旨准设镇东县,县署驻南查干淖尔(蒙古语“白泡子”之意),后移驻现址。1947年8月,镇东县与赉北县合并为镇赉县。1949年5月划归黑龙江省管辖。1954年9月15日,正式划归吉林省管辖,隶属白城专区。
莫莫格与吐哈气是镇赉蒙古族主要聚居区境内保存有大面积草原、湿地,蒙古族语言文化保存较好,一些村屯的蒙古族完整的保留着蒙古语言、文化和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其中莫莫格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科尔沁草原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草原与湿地相结合的自然景观。 莫莫格湿地景观 莫莫格吐哈气那达慕 除上述蒙古族乡外,在白城市还有新艾里蒙古族乡,呼和车力蒙古族乡,德顺蒙古族乡,胡力吐蒙古族乡,双辽市有那木斯蒙古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