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一个星期,嫦娥六号将携带月背月壤归来,在此之前,当嫦娥六号成功“挖土”之后,世界很多国家都对此表示祝贺和赞赏,同时也充满兴奋的期待即将来到地球的月壤。
就在此时,欧空局(ESA)却突然表示,将不会参与由中国主导的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对于和嫦娥七号、八号的合作,ESA也语焉不详,说现在还没确定。
嫦娥六号搭载的有欧空局的载荷,此前认为有了这次良好的合作,后续欧空局和中国的探月合作可能会更加频繁,但在嫦娥六号尚未返回的时候,欧空局就迫不及待的宣布不与中国合作,这是为什么呢?
摇摆不定的欧空局这不是欧空局第一次突然变脸,早在2014年的时候,中国航天就和欧空局达成了协议,双方合作开展深空探测、载人航天等多领域的研究,当时双方的合作氛围良好,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欧空局之所以愿意和中国合作,主要是因为2010年中国已经公布了要建设中国的空间站的计划,而国际空间站最多到2030年就要退役,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再想到太空做实验,恐怕只能和中国合作了。
欧空局未雨绸缪,与中国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这对他们未来的太空研究将是一个很大的保障。
同时,在载人航天方面,中国也拥有了成熟的技术,欧空局可以借助中国的科技力量,加快他们载人航天的发展。
所以说,与中国合作对于欧空局来说,是存在诸多利益的,而且当时欧空局最大的合作伙伴美国,在航天领域已经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疲态,中国就成为欧空局最好的选择。
此后在2017、2021年,欧空局派出宇航员到中国接受培训,这些宇航员不仅进行了载人航天的各类技术培训,而且都在努力学习汉语,可以说,这就是在为进入中国空间站做准备,当时外界普遍认为,中国空间站迎来的首批外国访客,应当是欧空局的宇航员。
但是到了2023年初,欧空局突然宣布,不再与中国合作,打断了原本进展非常顺利的与中国空间站的合作,究其原因,美国的干预恐怕“功不可没”。
这也难怪,毕竟中国的航天发展让老美越来越感到忌惮,一个“沃尔夫条款”堵死了中美航天合作的道路,如果让欧空局继续和中国合作,指不定欧空局在将来都能超越美国,这怎么可以容忍?
况且,中欧之间的合作越是深入频繁,中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自然也就越大,美国是极为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的。
但是欧空局对于世界航天科技发展的趋势自然心知肚明,他肯定不愿意彻底断绝与中国的合作,这才会坚持参与了嫦娥六号的项目。
欧空局参与嫦娥六号探月嫦娥六号任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在月背“挖土”,这对于人类来说是首次,其中的科研意义非常巨大。
此前人类从月球获得的土壤样品,全部集中在正面,这对于研究月球的形成过程、月球地质特点等问题来说,自然会显得有些偏颇,无法窥探月球的全貌。
月背承受着来自宇宙更多的陨石撞击,嫦娥六号所降落的艾特肯盆地,就是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太阳系中最大的撞击盆地,月球古老的地质风貌,在这里得到了完好的保存,月壤的成分将展现出月球形成、进化的过程。
所以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就显得弥足珍贵,甚至有可能向人们展现月幔的物质成分,如果在其中发现了新的矿物质,那就更具有研究价值了。
同时,月背探索对于科技水平要求极高,单是进行月背通信,就是很多国家都无法解决的难题,科学原理大家都知道,但做到就是另一回事了,我国的鹊桥二号中继星此次完美的完成了中继通信任务,这有赖于我国强大的制造业水平。
包括美国,目前也无法独立进行月背探索,还要借助我国的中继星来实现通信,这是真正的全球“独一份”。
欧空局虽然中断了载人航天的合作,但嫦娥六号这样的机会实在诱人,他们当然希望与中国合作,中国对于国际航天合作一向秉持着开放的态度,在对欧空局的载荷进行评估之后,也答应了。
6月2日,嫦娥六号成功在月背软着陆,并释放了欧空局载荷,开始正常工作,欧空局局长表示,非常感激并且也很自豪能够参与中国的嫦娥六号项目,对中国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欧空局载荷的探测成果,自然也会与中国分享,而我国也表示,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会与世界各国分享,这就是国家合作的好处,能够使科研成果互通有无,对于参与合作的各方来说都有好处。
包括美国,甚至不顾《沃尔夫条款》的限制,也要厚着脸皮希望中国能够分享月壤,我国的回应就是,希望美国能尽早扫清两国太空合作的障碍。
虽然欧空局在嫦娥六号的合作中获得了好处,但又不得不看美国的眼色,对于将于2026年发射的嫦娥七号,欧空局不可能不动心,但又不能不给美国面子,所以直到现在,也没有明确表态,足以看出欧空局其实非常纠结。
欧空局不表态,不代表世界上其他国家不愿意合作,嫦娥七号一经公开合作意向,迅速吸引了各国的关注,众多国家和科研组织向中国提交了合作意向书。
最终经过筛选,我国选定了包括埃及、巴林、意大利、俄罗斯、瑞士、泰国、国际月球天文台协会等7个国家、国际组织的6台载荷,共同奔赴月球。
本来,嫦娥七号还将与阿联酋合作,搭载阿联酋的拉希德二号火星车登上月球,但美国却以各种理由禁止阿联酋与中国进行合作,这件事也就此作罢。
距离2026年还有两年时间,至少目前嫦娥七号,包括将来的嫦娥八号,并未对欧空局彻底关上大门,就看欧空局自己能不能顶住压力,与中国合作了。
但是对于中国的国际月球科研站项目,欧空局却明确表示不再参与,这又是为何呢?
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宏伟蓝图早在2020年,中国和俄罗斯就确定了国际月球科研站的合作项目,就在2024年6月12日,普京签署了一项法律,批准中俄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这相当于俄罗斯从国家法律层面,确认了与中国的合作。
这就很有意思了,普京这边刚签字,欧空局就明确表示不再参与,毕竟,现在整个欧洲谁也不敢公开宣称要与俄罗斯深入合作。
实际上,对于中国来说,欧空局参与进来自然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不参与也没关系,对我国根本不会有什么影响,哪怕没有任何国家与中国合作,建设月球基地的事情中国也要做,这本来就是“计划的一部分”。
不过和俄罗斯合作,我国应该会省些力气,从目前公布的中俄合作计划中可以看到,俄罗斯将为这项项目提供不少助力。
目前大致的工作将分几个阶段来完成,首先是初步研究阶段,科研团队将对国际月球科研站进行设计,并在月球上为其选址。
选址的问题是很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后期科研站的正常运转,俄罗斯将于2026年发射“月球-26”探测器,采集月球极地土壤,同一年中国将发射嫦娥七号,对月球南极进行探测,并寻找月球上的水,这些探测器的科研成果,都会对科研站的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步就是开展科研站的建设工作,这一步其实是最难的,当然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无异于在月球上真的盖出来一个“广寒宫”。
这一阶段的工作要解决大规模向月球运送货物的问题,届时我国的重型运载火箭一定会派上用场,中俄计划从2031年开始,至少执行5次联合任务,用来在月球建设科研站。
目前的规划是尽可能实现全自动化施工,所有的工程设备、技术设备,都要实现远程控制,同时,科研站的建设不仅要考虑通信、探测等科研工作,也要考虑空气、水、能源、导航的全面到位,要满足人类在月球短暂生活的需要。
这将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工程,中国作为“基建狂魔”,终于走出了地球,要到月球搞基建了!
最后一步,就是要实现科研站的顺畅运行,有了这个基地,就可以非常方便的研究月球的一切信息,矿物含量、地质结构、月球内部等等信息,都将逐步为人类所掌握。
在月球上,还可以很便利的进行太空观测,对近月空间进行全面探索,为以后得深空探索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同时,在月球独特的太空环境中,可以开展大量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从基础科学到应用科学研究,都将会从中获益。
目前,国际月球科研站对全世界各个国家开放,已有12个国家和太空研究组织参与到这一项目当中,人类迈向太空的步伐将从这里起步。
中国虽然在太空科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技术手段都已经领先全球,但并没有秘不示人,始终敞开了合作的大门,如果是这种情况下还错失了与中国合作的机会,只能说是自己瞎折腾,到时候看着月球上忙碌的各国科研人员,不知道某些国家会作何感想。
参考资料:
Space News:《ESA-China moon cooperation could end with Chang’e-6》
环球时报:《嫦娥六号带了多少载荷?目前地面接收到了这些数据》
环球时报:《太空合作中俄要在月球建什么》
央视新闻:《国际月球科研站新成员+3,嫦娥七号“牵手”6台国际载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