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多尔衮,许多人或许会将他描绘为一个深陷情网的“恋爱脑”,在权力与爱情的天平上,他毫不犹豫地倒向了后者。假如多尔衮当初选择了前者,那么历史的舞台上,或许就少了福临这一角色。
然而,多尔衮对孝庄的深情是否真的如传闻那般深厚?他是否真的为了心爱之人,而毅然舍弃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这其中的真相,或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充满了种种难以言说的玄机。
多尔衮的人生中有两次绝佳的机会可以登上皇位,但出乎意料的是,他都未能把握住。
第一次,是在努尔哈赤临终之际,大汗的宝座原本应传给多尔衮(那时努尔哈赤尚未称帝,国号仍为“金”)。然而,由于多尔衮年纪尚幼,皇太极却捷足先登,将大汗之位揽入怀中。
第二次机会,发生在皇太极突然逝世之后,皇位悬空,群龙无首。这一次,可以说是多尔衮离皇位最近的一次。
多尔衮在第二次机会中为何再次未能把握住皇位呢?如果说第一次是因为他的年幼和实力不足,那么第二次错失良机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多尔衮与皇位失之交臂的原因,常被归结为他对孝庄太后的深情厚意。但这样的解释似乎过于简单。难道多尔衮一旦称帝,便无法与孝庄共度此生吗?九五之尊的身份,难道不足以让他随心所欲?
皇太极逝世后,皇位继承权的问题浮出水面。按照传统,皇位应由长子继承,这位长子便是豪哥。他与多尔衮素来不和,面对皇位之争,更是毫不退让。尽管多尔衮年长豪哥三岁,但按辈分仍需称他为叔叔,这让豪哥心中更是不服。
多尔衮手握重兵,又有兄弟的支持,似乎胜算在握。然而,皇太极的嫡系两黄旗坚决反对他继位,甚至不惜以武力抗争。这是因为,若皇太极的子嗣继承皇位,两黄旗仍是天子亲卫,地位稳固。而多尔衮上台,则意味着两黄旗将失去原有的地位,被多尔衮所掌控的两白旗取而代之。
为了避免军队内耗,让明朝残余势力得利,多尔衮不得不另寻他路。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在多方压力下,多尔衮决定立福临为帝,即后来的顺治皇帝。这样既打破了豪哥的计划,又向孝庄传达了自己的心意。尽管多尔衮未能直接登基,但他找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法。
满清入关后,明朝覆灭,多尔衮已非昔日年幼之辈。他手握重兵,自封为摄政王,辅佐顺治皇帝。然而,他内心的野心并未熄灭。从叔父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随着名号的更迭,多尔衮的权力也日渐膨胀。他离皇位仅一步之遥,但终究未能如愿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