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该炸掉”?让西安居民痛恨的三门峡大坝,是壮举还是败笔?

历史睿眼观 2024-02-02 17:35:43

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之一,因其水势浩大而被历代文学家所称颂。然而一旦到了汛期,这条大河就会咆哮不止,中下游百姓深受其害。

解放之后,我国在三门峡一带修筑了一道用于防洪的大坝,从此黄河才被治的服服帖帖。

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中下游的百姓尝到了大坝的甜头,可中上游的关中居民则吃尽了苦头,甚至提出把它炸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千年水患一朝除根

历史书上不乏有关黄河泛滥的记载,单是地处中原的汴梁城(开封)就不知被淹了多少。

水患一出,百姓流离失所,因为救援不利又会造成饿殍遍野,场面实在惨不忍睹。

据说当年大禹治水,治理的就是黄河。因为他治水有功,所以才当上了众望所归的部落首领,这才有了他的儿子进一步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

至于其他朝代,凡是能在治理黄河方面取得功绩的大臣,最后无一不是位极人臣。

这不仅道出了国家对黄河的重视,更道出了治理黄河的艰辛。

新中国成立以后,尽管百事缠身,党和国家领导人还是率先考虑到了黄河的治理问题。

因为抗战时期蒋介石盲目的“以水代兵”,掘开了位于黄河上的花园口大坝,结果导致黄河把广大的下游淹的一塌糊涂,造成上千万的老百姓成了难民。

洪水退去之后,淤泥遍野,根本无法耕种和居住,流浪回家的百姓苦不堪言。

为了有效的利用这里的土地,也为了杜绝水患再次发生。中国水利工程师陪同着柯洛列夫等苏联专家先后转战12000多公里,对整条黄河进行了勘察。

经过反复的对比,他们最终选中了三门峡这个地方。这个地方的特点非常突出,一来它位于黄河的主干道上;二来它的南北方向是连绵不绝的大山,中间只是一条狭窄的通道。

如果在这个地方修筑大坝,自然条件非常便利,但苏联人毕竟对我国的地形不熟,当时我们国家的专家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所以当三门峡大坝修好之后,无意中竟然留下了一条隐患。

三门峡大坝对黄河的影响

相对于长江上的三峡大坝和黄河下游的小浪底大坝,三门峡大坝作为建国初期的水利工程的功绩是值得肯定的。

当这座大坝修筑成功之后,它仿佛成为了中下游人民身边的一道防护墙,从此以后,无论上游的洪水如何肆虐,位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和山东始终稳如泰山。

随着水利工程的进步,国家又在三门峡大坝下游的孟津地区发现了更加适合修筑大坝的地方。

这里的山势不仅形成了多个天然的蓄水池,而且地貌的落差也便于修建规模更大的发电站。

当2001年这座被叫作小浪底的大坝走马上任之后,人们惊奇的发现,下游黄河的水竟然不再浑浊,黄河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清河,同时黄河的水流更加平缓了。

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两岸百姓,自然而然的就开始放心大胆的恢复生产。他们不仅在黄河沿岸修建了不少鱼塘,更是修筑水渠把黄河水引到了庄稼地里进行灌溉。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崛起,一座座紧挨着黄河河道的河景房和度假村拔地而起,它们又进一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中原崛起的号角吹响之后,位于黄河沿岸的郑州率先站了起来,短短20年的时间里,它就发展成为了中原城市群中规模最大的城市和交通枢纽。

当南来北往的客人们感叹着郑州巨大的变化,看到它的GDP指数一再碾压兄弟省会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够想到这都是三门峡大坝的功劳。

然而谁能想到,三门峡大坝被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百姓歌功颂德的时候,却成了黄河中上游百姓深恶痛绝的夺命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人为造成的灾难

三门峡大坝修建于建国初期,无论是资金还是经验都存在着不到位的问题。

苏联专家对中国水情不熟,单单依靠着从列宁格勒大坝带来的经验,照搬到中国,本来就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中国方面需要快速解决中下游的水患,把大量的黄泛区清理出来,抓紧恢复生产和建设,自然也缺乏充分的考虑。

他们考虑过水力发电,也考虑过下游的控水排沙,唯独没有考虑过一旦修筑大坝之后,提升的水位会对陕西和山西这些中上游地区产生不利的影响。

由于缺乏足够的水库蓄水,更缺乏足够的资金去多修几个泄洪口,三门峡大坝上游的水情马上就受到了影响。

当聚合混凝土修筑的大坝把多余的黄河水拦在自己上游的时候,这些水立马就引发了黄河倒灌问题,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距离三门峡大坝最近的渭河。

短短几日之内,渭河的水位就破天荒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涨,以往流入黄河的水不但没有流走,反而跟着多余的黄河水又流了回来。

迅猛的水势瞬间就冲垮了渭河两岸的农田,毫无准备的当地人被冲的人仰马翻。

眼看着如同汪洋大海的洪水,满脑子疑惑的受灾群众只能成群结队的逃到地势高的地方等待政府的救援。

这种曾经发生在黄河中下游的水灾惨状,没想到竟然在渭河两岸再次重演了。

在新中国政府的强力救援下,人们很快返回了家乡,然而却发现一丝奇怪的情况。

原本清可见底的渭河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泛黄,而提高的水位始终没有下降。

这就导致了很多农田和房屋彻底的留在了水下,很多人不得不在政府的安置下搬到他乡。

然而灾难只是刚刚开始,随着时间的蔓延,它的危害才慢慢的被人们所发现。

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它在流经黄土高坡的时候,裹挟了大量的黄土,因此它的含沙量比起其他河流要高的多,以至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黄河总是泛着黄色的波涛。

当三门峡大坝这条“减速带”把黄河之水拦下的时候,那么势必就造成了大量的沙土从水中被分离出来。这些沉淀的沙土很快就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灾害。

陕西本来就是个缺水的地方,当地人除了依靠境内的几条主要河流,就是依靠数量有限的地下水过活。

如今高涨的水位确实能够改善一部分饮水资源,但是厚厚的沙土却堵住了河水向下渗透的缝隙。

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很多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就爆发了出来。那些依靠地下水生活的百姓一度取水困难,他们不仅需要把井打的更深,甚至还需要通过政府修建水渠从远处的河流中把水引过来。

这种工程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所要花费的周期也很长,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不便。

然而更为可怕的是,一旦黄河上游发生汛情,那么被三门峡大坝堵住的洪水就开始在西安在内的关中地区肆虐。

关中的地形是一个巨大盆地,古代君王之所以在这里定都,就是看中了它四面环山的优越地理。然而这种地理环境换一个角度来说,那更像是一个碗的碗底。

如果这样的环境遭遇洪灾,无法分流的洪水将会造成比中原地区更为严重的后果。

得知真相的西安市民们恨死了这座给他们带来灾难的大坝,甚至有人口出怨言抱怨政府应该早些炸掉它。

三门峡大坝的功过是非

平心而论,三门峡大坝的出现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它的出现解决了建国初期黄河中下游洪水的泛滥,使得河南、山东这些传统的粮产地能够得以恢复,国家有精力在中原地区发展生产,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盘活整盘棋。

然而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之后,这种当年不完善的水利工程,所做的贡献就大大缩水了。

一方面新修的小浪底水利枢纽规模更大,设施更加先进,水库的数量更多,容量更大,完全可以替代三门峡大坝来抗洪控沙;另一方面积压在三门峡大坝上游的沙土过厚,所产生的生态恶果,会加剧悲剧的发生。

所以说,也许未来的某个时间段,三门峡的大坝还真的会向西安市民们所盼望的那样,寿终正寝,回归自然。到时候,小浪底将以更加科学的手段来继续三门峡大坝的事业。

0 阅读:0

历史睿眼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