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外壳下的营销:成年人不该有童话吗?

明朝似锦 2022-02-10 21:48:20
01 被网暴的“扮演者”

冬奥会顶流冰墩墩突然引起了网暴,俗称“塌房现场”。

看到词条的我一脸莫名其妙,不过搜索完前因后果之后突然理解了大众愤怒的点:你毁了我们的梦。

2月8日就出现了类似状况,央视的记者在连线运动员的时候,让扮演冰墩墩的记者开口说话,并且还当着观众的面脱掉冰墩墩的外衣,露出真容对着摄像头打招呼。

很难想象,作为央视总台,竟然会出现如此让人费解的做法。

本土IP大卖受到欢迎本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可是央视不仅没有维护冰墩墩的形象,反而揭穿玩偶,让大家看到吉祥物的扮演者。

正如网友所言:“自毁顶流。”

一但回想起冰墩墩皮下是一名男记者而不是憨态可掬的熊猫幼崽,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情不自禁有种排斥感,而这种感觉只要出现,就很难消掉。

如果说记者对镜头打招呼是策划出错,扮演者自曝且自大则没办法原谅了。

前几天,一名冬奥会志愿者突然在小红书爆出照片说自己是开幕式当天冰墩墩的扮演者。

如果说是被动发现并且宣传他长得帅,没有人会觉得他别有用心,反而会风评很好。

不过相反的是,这样特别的经历却被他用来吸粉和引流,微博迅速认证冬奥会演员,小红书自称“冰墩墩本墩”,当其他人质疑的时候迅速反击:“我不配吗?”

扮演冰墩墩的人有很多,但唯独他站出来自曝。每个人都心知肚明玩偶下方是人,不拆穿是因为大家只喜欢那个萌萌的形象,与扮演者无关。

而且这样的行为一但开了先河,就会有更多的人借着吉祥物给自己引流。

彼此默认的规则,却突然有人打破,这种感觉,真的不太好。

02 “童话”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很多被冰墩墩吸引过来的人都是被日本记者种草的,义墩墩的狂热喜欢可以说是冰墩墩成功出圈的一次营销,如果央视总台不知道该怎么宣传吉祥物,也可以用喜欢的方式安利给大家。

2月9日上午,冰墩墩做客义墩墩所在的北京演播室,互动看起来特别有爱,当日本电视台主持人询问冰墩墩:“睡觉的时候会脱掉宇宙服吗?”这个问题时,冰墩墩站在中间游移,不知道该选择哪个选项。

义墩墩看到它为难的样子后,挡在前面大声喊着:“这是个秘密!”然后冰墩墩感激的对着他贴贴,可爱又有趣。

大家不知道冰墩墩下面是一个人吗?都知道的。为什么还要维护形象呢?就是因为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才更让人觉得温暖。

我们见过太多迪士尼创造出来的IP,我们痴迷于玲娜贝儿的可爱,但从来没有人见过她说话,我们也看到过很多真人公主,但是她们的一举一动都符合自己的设定。

迪士尼的动漫角色不止一个人扮演,可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有人自曝说自己就是某一个角色,也不会质问观众:“我配不配”。

所以,迪士尼世界给了所有到访者一种神奇的魔法,叫做“童话”。

03 因为“相信”,所以存在

在引起大众愤怒的同时,也有很多人为志愿者打抱不平,因为他们小题大做,而且志愿者的说法也没有错,他就是扮演了冰墩墩。

撇开志愿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不谈,这种言论的背后其实是对维护吉祥物形象的不屑和嘲讽。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也不是小孩子,都明白玩偶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还会有人相信这是真的呢?”

“志愿者说得没错啊,他不扮演冰墩墩难道它自己能走吗?”

但他们忘了,吉祥物本身就是虚拟角色,人们对他的喜爱和支持也正是因为吉祥物保护了人们内心所有美好的想象。

所以才会有各种规定:不能说话,不能脱离设定,不能有性别区分,不能在扮演者之间造成差异…

如果戳破现实与梦之间的窗户纸,吉祥物的意义也不复存在。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真实感是做梦的关键,对梦的尊重是吉祥物成功的关键。

我们愿意“相信”,更需要有人维护这份“相信”。

点个赞,希望这种事情不会有下次。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2-02-11 12:55

    底下本来就是人,难道都不能面对这个事实了?尊重你们做梦,那你们能不能尊重不做梦的人?

明朝似锦

简介:明天永远美好而又充满希望~ 孤单世界,有我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