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家庭养出来的孩子,一辈子都在讨好别人

学物理课程 2024-03-13 14:34:41

有这样一种人,总是忽略自己的情感将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他们不是当代活佛,也不是救死扶伤的菩萨,他们只是一个内心痛苦持续陷入讨好别人怪圈的普通人。

老好人其实一直在向自我妥协,在人生这场大戏里面,将他人作为一生的主角。

拼尽全力做一个好人的他们真的快乐吗?

之前就有#讨好型人格有多缺爱#的话题上过热搜,这样的人很缺爱,同时也承受了很多的压力。

人格的不同导致行为的差异,讨好型人格的本质就是缺爱,与原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习惯把喜欢的分享给别人

一位网友曾经坦言:“自己从小受的教育是”孔融式“的,习惯了将好的留给别人,将差的留给自己”。

令他惊诧的是从来都没有为此提出过异议,所以这位网友就觉得:“如果你问我要一块糖,而我没有将最大最甜的那一块糖给你,就好像自己做错了一样”。

过了很久,他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感很低,甚至沉浸在一种“自我牺牲”的漩涡中逐渐迷失自我。

直到他刷到一个视频,冲击了这位朋友的价值观。

什么是分享?

在视频中,父亲想吃孩子手中的面包,孩子将小的面包分给父亲。

爸爸说:“为什么分给我小的”。

孩子说:“因为我也喜欢大的,你要想吃大的,明天再去给你买。”

分享呢就是把你想要的东西分享给别人,所以你把小的分享给我也没有问题,在你自己有余力的情况下,帮助别人给别人分享是对的,不是强求你。

视频中的小女孩真的很幸运,从小就有人告诉她要在乎自己的感受,不要委曲求全。

很多网友评论说不要过于委屈自己,这句话真的教的太好了。

父母的教育真的很重要,羡慕。

为人父母之后我们也在不断成长,或许当我们幡然醒悟已经三四十岁了,但是没关系,从今天开始多爱自己一点,储蓄力量,然后分享,再帮助别人。

习惯讨好去换取爱

说起“讨好型”人格,那就不得不说松子。

她是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主角,松子是苍凉的,在她一生的修行中都没有学会好好爱自己。

从小就明白,父亲更加偏爱自己体弱多病妹妹,每次面对父亲拿着礼物略过她走向妹妹,内心会非常失落。

为了让父亲感到高兴并看见自己,不断的放低自己。

看马戏团表演时,学台上小丑扮鬼脸,选择父亲喜欢的学校,做着父亲从事的工作。

为了在中意的男同事面前展现自己完美的形象和工作能力,作为老师的她发现学生偷钱时,试图自己将钱补上,钱不够时将手伸向了同寝室老师的包,想着事后在解释也不迟。

后面事情闹大,学生不承认自己盗窃,又遭到同寝室老师的举报。

随后便被学校开除,觉得自己没脸面对父亲,只好离家出走。

不得不感慨:“当你卑微到尘埃里,谁都可以踩你一脚。”

松子终其一生对自己遇到的感情认真,坚定,真心付出,为爱讨好。

将作家男友当成自己的全部,扛起家庭的负担,忍受着拳脚相加,最后作家男友因为穷困不得志选择卧轨自杀。

当他觉得人生就要完了的时候,又遇到了新的爱情,他是自己男友的对手,也有自己的家庭,松子甘愿牺牲自己做情人,甚至可以做浴池女郎赚钱养男人。

最后惨遭背叛,失手伤人被判入狱。

不断地讨好去寻找爱,最后遍体鳞伤,童年的缺爱,导致她极度的渴望得到爱,或许松子人生的价值不在自己的手里,而是掌握在外在的世界和他人手里。

卡伦霍妮曾多次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提到:

“讨好者对于温情和赞赏有极度需求。”

一生的讨好是松子的人生,没有自我,过度依赖他人的肯定和评价。

后来反复来看,有悲又有愤,哀其不幸,怒其讨好,也告诫了更多的人:

永远被爱是弥足珍贵和罕见的的,一味的付出讨好,并不一定会得到回应与被爱。

可见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什么样的父母容易养出讨好型孩子?

1、忽视孩子的需求,习惯责骂贬低孩子。

曾经有这样一项调查显示:2000多名18-35的青年中,有90.6%坦言被父母责骂贬低过。

图源:人民网微博

身边这种父母的谩骂、挫伤真的是太常见了。

当孩子想去学习跆拳道时父母却说:你学习太差了,脑子又笨,还是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面吧!

当孩子认真学习考到80分跑去向父母分享喜悦时父母却说:“你一天不思进取,傻乎乎的乐呵啥,你大姨家那个弟弟人家都考100分呢!”

当孩子受人欺负时父母不但不安慰,反而却再找孩子的问题:“那么多小朋友咋就欺负你,怎么不找找自己的问题,你自己怎么不解决,还来找我们,活该你受欺负”。

还有的父母就是怕自己孩子飘,打击孩子是想让孩子知耻而后勇。

后面你长大了,给家里面人买的礼物他们也会各种挑刺、比较、甚至数落。

长期生活忽视孩子的需求,经常贬低,辱骂的孩子长大后会缺乏价值感,经常患得患失,活的小心翼翼。

2、有条件的关注和被爱

什么是被爱的前提?

爱我们的孩子不需要前提,当一个孩子因为自己做出父母喜欢的事情的时候去努力伪装而得到爱的时候。

这份爱的代价就是让孩子变得患得患失,为了讨好他人而存在。

3、自己本身就是讨好型人格的父母

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巨大的,当父母长期牺牲自己、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的父母,孩子也会形成自己不配被爱的低自尊感,总觉得低人一等。

父母是孩子的一个榜样,照见孩子一生。

讨好也会“遗传”,潜移默化之中永无止境。

写在最后

这三种家庭环境很难养出健康的孩子

作家三毛写给家父信中的一句话:“我一生的悲哀,不是没有赚得全世界,而是请你欣赏我”。

孩子其实要的并不多,我们静下心来去倾听他们内心的世界,一次温暖的陪伴,一次简单的出头,一句肯定的话语,就是孩子最大的幸福。

这些简单的付出会成就孩子的一生,让他们时刻觉得自己是值得的。

如果你现在还是讨好型人格,在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里,学会爱自己。

0 阅读:0

学物理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