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开市场业务公告第六号: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简称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
消息发布之后很多股民奔走相告,活水来了!恰逢10月9日股市出现较大规模的下跌,如果这5000亿元顺利到账进入股市,当然会对市场构成正面的刺激作用,因此诸位股民说的活水来了也不无道理。可是同一天,《证券时报》却报道有超过20家银行发表声明,严禁信贷资金流入房市、股市等领域,让不少人又看不懂了。事实上10月8日的时候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交通银行和中信实业银行等八大金融机构共同出资联合创办,中国人民银行主管的《金融时报》也报道:金融管理部门已对商业银行进行了窗口指导,要求金融机构应当高度重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投资者保护,强化内控和合规管理,严控加杠杆。业内人士强调,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这是商业银行必须坚持的金融监管红线。
这两个消息放在一起,更加让投资者会困惑,这究竟是要放水刺激股市上涨,还是不让上涨?要搞清楚背后的原因和真实的目的,就要搞清楚究竟这两个不同的政策是什么,怎么来的,以及目的是什么。银行信贷资金严禁违规进入股市由来已久,银行贷款是有专门目的的,无论是房贷、经营贷、开发贷、消费贷等等,都是有明确的资金用途和还款来源的。银行信贷资金从来都是严禁违规进入股市的,因为股市风险巨大,银行资金如果借道进入股市可能会出现较大损失,如果无法归还可能造成金融市场不稳定。特别是近几年更加强调脱虚向实,对这一规定的执行始终没有放松过。
那么既然要严控银行信贷资金违规流入股市,为什么央行又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呢?首先我们要看大背景,上个月一行一会一局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很多政策,实际上就是在对股市提供支持。毕竟那个时候股市已经从2023年8月下调印花税之后连续下跌了1年的时间,指数也从3300点下跌到最低2635点。投资者怨声载道,IPO也受到影响大幅度减少,同时各个创投机构无法兑现股份,也就减少了新的投资,这对于整个经济发展都是不利的。
正因为如此,央行才创设了这一新的金融工具。但是在使用这一金融工具的时候进行了一些限制,只有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才能申请。这是为了避免天量的资金无序进入股市之后股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监管部门是希望股市保持平稳状态,而不是疯狂状态。包括向增持和回购股份的公司提供资金,这也是对资金的使用进行了限制,鼓励投资,不支持投机。
事实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虽然创设了5000亿元,但是并不是直接冲击市场,而是间接的。我们要知道2020年银保监会制定了《关于优化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及风险状况等指标,明确八档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最高可到占上季末总资产的45%。保险公司虽然已经有很大的投资,但是距离上限还比较远,实际上并不需要使用这一金融工具。证券公司为了控制自身风险,自营的规模并没有占到很大,绝大部分资金都是用于向客户提供两融服务收利息的。所以他们可能会利用这一金融工具获得资金做这一业务。至于基金公司使用这一工具的可能性就不高了,因为基金公司虽然管理庞大的金融资产,但是这些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的所有权是基金持有人的,基金公司不能用别人的东西来做抵押获得资金。
综合来看,这一新的金融工具虽然首期设置了5000亿元,但是一方面短期内使用不会很大,另一方面替换回来的是国债和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需要先变现后才能使用。因此对股市的直接冲击会下降,主要是间接作用。所以我们说,政策的目的是希望股市保持稳定,从之前连续下跌的状态中扭转,但是绝对不是刚出ICU就进KTV,不希望暴涨暴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