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月底,最高的1.3万多亿,到最低的4000多亿,市场的成交量只剩下1/3。
将近9000亿的活跃资金,就这么“失踪”了。
很多人看到这种极致的缩量,有点背脊发麻,冷汗直流,但这并没有缩量到真正的极值。
如果不是有量化还在自动交易,市场的成交量可能还要进一步萎缩。
2018年的大底,市场的成交量仅2000亿出头,相比2015年巅峰时刻2.2万亿,只剩1/10。
2012年-2013年的大底,市场的成交量最低才600亿出头,对应2010年的高点,5000亿,只剩1/8。
2008年的大底,市场最低的成交量在300亿出头,对应2006-2007年最大的成交量4000亿,只剩1/14。
而这轮调整,如果从2021年开始计算,最高的成交量是1.7万亿,当下是原来的1/4。
市场还有进一步缩量的空间,千万别觉得现在已经到了市场的极限了。
市场可能随时打破我们的预判和认知,尤其是在喊停高频量化交易之后。
那部分最喜欢交易的资金,现如今也开始慢慢躺平了。
如果再去掉部分北向资金的话,那市场的真实交易量,可能还真能到巅峰1/10的水平。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缩量的情况,资金都干嘛去了?
都说资金也要抄底,也要布局,这么小的量,资金怎么布局,怎么抄底。
这不就成了一个悖论,资金压根没有时间和机会抄底,底部的筹码,他们是怎么拿到的。
今天主要针对这个事情,和大家聊一聊,资金在缩量的时候都在做什么,又是怎么拿到底部筹码的。
先聊第一个问题。
市场极值缩量的时候,资金在干什么。
我们把资金分为两类。
第一类,做超级波段的大资金,也可以理解为长线资金。
长线资金,对于底部的布局,肯定是分批买入。
但是有个前提,就是要有筹码卖出。
所以,长线资金都是在成交量相对比较大的时候出手,而不是真正的底部出手。
因为底部没有太多的筹码,容纳不了这么多资金。
所以,作为耐心资本的典范,这部分资金早就在下跌途中缓慢布局了。
他们或许也不知道市场究竟会跌到哪里,但每天买一点,每个价位买一点就行了。
当市场上没有筹码卖出的时候,长线资金也就躺平了。
既然买不到,那就等着吧。
亦或者,他们在自己认为估值合理的区间,也已经打光了所有的子弹。
那么到真正低点的时候,手里所剩的资金也不多了,也就无所作为的躺平了。
第二类,以炒作热点为主的游资,也可以理解为短线资金。
短线资金,是以赚钱效应作为买卖依据的资金。
他们不管牛市和熊市,只要市场有赚钱效应,那就抓紧时间干。
但如果市场开始缩量,意味着赚钱效应自然而然就会变差,对手盘都会变少。
这个时候,这些短线资金的炒作热情也会开始降温。
这就好像赌桌上,赌客没有了,作为庄家的人,也就只能躺平观望,等待新的机会了。
所以,热点匮乏,市场资金交易意愿越来越弱的时候,短线资金自然也会选择躺平。
这种躺平,不是因为他们手里没钱了,而是因为找不到对手了,是被动的。
这部分资金,在市场回暖之后,会迅速回场。
他们不需要提前布局,基本上是哪里热度高就炒哪里,突击建仓,不会拖泥带水。
所以,当市场陷入了缩量的循环,走势开始呈现阴跌的时候,不论长线短线的资金,都会慢慢的降低交易频率,导致缩量进一步加剧。
一个是持仓躺平,一个是持币躺平,但结果都是躺平。
真正的大资金,掌控全盘的资金,是怎么拿筹码的?
首先,你要搞清楚,这个大资金究竟是谁。
答案应该有了吧,这个大家应该都心知肚明,否则也别在股市里混了。
大资金肯定能掌控全局,是因为后台数据尽收眼底。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们怎么拿筹码,又是以什么价格拿筹码?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拿筹码的价格。
比如,我们知道3000点以下,是大资金建仓的区间。
但我们不知道最终会跌到2700,还是2600,甚至是2500。
所以,我们作为散户,是很难建仓的,也只能分批的入场。
更要命的是,指数点位和个股还不是一回事,散户没法清晰的知道未来炒作的方向,所以买个股可能出现踩雷的情况。
但是对于这部分大资金来说,一切就简单很多了。
一种方式,是直接购买指数型ETF,比如沪深300。
另一种方式,是做深度调研,选择好的赛道,以及优质的上市公司,然后购买股票。
而散户,最多只能参与第一种方式,买个股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当然,聪明的散户跟着社保基金买,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大资金在下跌途中的布局,目标是筹码,而不是浮盈,所以他们可以接受浮亏。
也就是,他们边买还会边想办法砸盘,打压价格来拿更廉价的筹码。
所以,他们的建仓不是在一个点位,而是在一个区间。
至于区间的最下方,一定是是白骨皑皑。
这里堆积着爆仓的雪球,强制平仓的私募基金和融资盘,还有大量被动赎回的公募基金。
和大家想象的可能不一样。
自从引入大量交易工具之后,底部强制平仓出来的筹码就有很多。
这部分带血的廉价筹码,就是市场挖坑的动力,也是最终决定市场低点位置的关键。
一路下跌被动的拿筹码,主动砸盘引发的连锁反应,再拿筹码。
这就是他们收集筹码的主要方式,也是整个筹码循环的关键所在。
至于市场是不是缩量,其实都不影响他们拿筹码,只是效率高和低的问题。
另外,所谓的最后一跌,到底是谁干的,想必大家现在也应该心里有数了吧。
股市里,只有尔虞我诈,没有人情世故。
一切都是为了筹码和利益,这才是资本的真面目。
不是通过求发展促建设,而是通过博杀获取短利,是这个巨大资金的太短浅了,所以只能短牛长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