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人体维持能量平衡和体温调节的过程中,脂肪组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科学家们认为棕色和米色脂肪细胞主要通过解偶联蛋白1 (UCP1) 介导的产热机制来调节能量平衡。然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可能存在UCP1独立的,依赖ATP无效循环产热机制。这一发现尤其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因为人类的UCP1表达水平普遍较低且个体间差异显著。这种情况促使科学家们探索是否存在其他类型的产热细胞,以及它们如何在人体能量代谢中发挥作用。
2024年7月30日,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Christian Wolfrum实验室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文章Single-nucleus transcriptomics identifies separatees of UCP1 and futile cycle beige cells。他们利用先进的单核RNA测序技术,对小鼠和人类的皮下脂肪组织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团队在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产热脂肪细胞亚群,并将其命名为P2细胞。这些P2细胞具有独特的基因表达谱,富含ATP合成酶和氧化磷酸化相关基因,但UCP1的表达水平较低。研究人员发现这些细胞通过ATP依赖的无效循环来产热,而不是依赖传统的UCP1介导的解偶联产热机制。
模式图(Credit: Cell Metabolism)
在同期,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Bruce Spiegelman团队发表了背靠背文章Development of a functional beige fat cell line uncovers independent subclasses of cells expressing UCP1 and the futile creatine cycle,报道了类似的机制。他们通过开发新的功能性米色脂肪细胞系,并结合单细胞克隆分析,发现了一种独特的脂肪细胞亚群。这些细胞高表达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TNAP),但UCP1表达较低。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细胞主要通过ATP依赖的肌酸无效循环产热,而不是经典的UCP1介导的解偶联产热。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4.07.005https://doi.org/10.1016/j.cmet.2024.07.002责编|探索君
排版|探索君
文章来源|“BioArt”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