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苏联红军以其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奋斗,承担了德军百分之65的总兵力,成为全球反法西斯的最强大力量,引起了世人的注目和敬佩。
然而在这个严峻的战争背景下,令世人惊讶的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居然连续6次向中国八路军的领袖毛泽东发电报,请求八路军派出两个师的兵力支援.
究竟是什么故事?让斯大林会向中国共产党进行求助呢?
腹背受敌的苏联1939年4月,日本对苏联远东地区垂涎已久,希望借机侵略苏联,扩大自己在亚洲的势力范围。在诺门坎地区,日本频繁进行挑衅,试图打破苏联的防线。
面对日本的挑衅行为,苏军的耐心终于到达了极限。苏联军队在朱可夫元帅的指挥下,毅然发起了反击。
这场战役让日军遭受了惨重的伤亡,使他们对苏联产生了深深的畏惧,日本在随后的战役中也因此不敢轻易配合德军,从而延缓了他们对苏联的进攻。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对苏联发动代号为“巴巴罗莎”的侵略战争,他们势如破竹,仅仅三天之内就向苏联纵深推进了400公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苏联红军损失了超过30万人,苏联的飞机损失超过1600架,损失惨重。
面对苏联的失败,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集结了超过70万的兵力,进行了一场名为“关东演”的特大军事演习,这场演习并没有掩饰其针对苏联的目的,而是明确显示出了日本对苏联的敌意和野心。
斯大林意识到腹背受敌的危险性,他发出了第一份电报给毛泽东,希望能够商量并寻求支援,在电报中他以商量的语气请求八路军派出一定数量的旅或者团级部队,部署于长城一带。
他希望借助八路军的力量,共同牵制日军的战斗力,减轻苏联军队的压力,并且希望能够破坏日军在该地区的战略交通线,削弱日军的后勤支持和补给。
毛泽东深知苏联红军在抵御德军入侵方面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也明白斯大林对于支援的急切需求,然而他们也清楚地意识到八路军作为中国抗日斗争的主力军,不能轻易把自己置于过度的风险之中。
八路军自身也在中国国内与日军作战,而且苏联与中华民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融洽,毛泽东深知苏联的困境,但他也不得不考虑八路军自身的实力和战略需求,他明白如若派出团级的兵力支援,这几乎就是全部的家当了。
在对斯大林的回应中毛泽东强调,八路军应该从长远的战略角度出发,而不是仅仅考虑一两场战役或者战术的配合。
他警告说,如果单纯地派出几个军事单位,孤注一掷地与日本军队对峙,那将是一种不计后果的军事冒险行为,就像以卵击石,必然自取灭亡。
毛泽东拒绝斯大林要求1941年9月30日,莫斯科会战正式爆发,随着战事的进行,到了11月初,180万德军在众多火炮、坦克以及飞机的支援下已经突破了莫斯科外围的最后一道苏军防线。
他们距离莫斯科仅有8公里的距离,甚至能够透过望远镜看到克里姆林宫的尖塔。
对苏联来说,保卫莫斯科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莫斯科的陷落将使苏联的战略地位遭受严重挫折,对整场战争的走向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刻,苏联的命运似乎悬在一线。
1941年秋季,正当斯大林为莫斯科保卫战焦头烂额之际,潜伏在日本的红色间谍传来了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
根据间谍的情报,日本已经与德国达成协议,一旦德国攻破莫斯科,他们将对苏联宣战并从远东地区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这个消息对斯大林和苏联政府来说简直是雪上加霜,面对德军的强大攻势,苏联已经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如果再加上来自日本的威胁,苏联的处境将更加危险。
斯大林急忙寻求毛泽东的支持,他马上发电给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再一次请求他派遣武装力量到长城一线,以支援苏联红军在远东地区的作战。
尽管面临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毛泽东仍然坚决顶住了这些批评和压力,他深知八路军的实力远远不足以直接支援苏联,而且在目前的情况下,巩固根据地才是最为重要的任务。
就在这危急的时刻,上天开始眷顾斯大林,当年莫斯科的冬天早早来临,苏联军队趁着德军的装备受限,以及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顽强地进行了反攻,并最终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终胜利。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德军的战斗力大幅增强,于是在当年的5月份,他们发动了代号为“蓝色行动”的夏季攻势。
德军调动了大量的部队和装备,以及精心策划的战术计划,他们对苏联领土进行了多个方向的攻击,试图迅速推进到关键的战略地点并占领更多的领土。
在这场战斗中,德军以惊人的1:30的战损率完胜苏军,彰显了其强大的战斗力和战略执行能力,这一系列连续的胜利也引起了日本军方的注意,他们开始对局势做出新的动向。
斯大林收到日军在远东边境集结的情报后,感到十分焦虑。为了遏制日军的进攻,他再次给毛泽东发电报,希望八路军正规军能够前往南满地区,袭击日军并破坏其交通线,以阻止日军的进攻。
当时的八路军正在经历着艰难的时期,日军对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了怀柔政策,将注意力集中在八路军身上。
而国民党则以八路军都在敌后,运输不方便为由,对八路军采取了经济封锁政策,断绝了八路军所需的重要军用物资供应,八路军的根据地遭受了严重的威胁和困扰。
为了自救,八路军被迫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运动,以应对物资匮乏的情况,这不仅需要调整整个生产体系,提高自给自足的能力,还需要调整部队的运营方式,确保在物资匮乏的情况下也能保障战斗力和生存能力。
在这种恶劣的局势之下,国民党部分势力竟然勾结日军进攻共产党根据地,特别是胶东半岛的牙山根据地,八路军在那里遭受了持续八个月的惨烈攻势,甚至遭遇了国民党投降派与日伪军三次联合扫荡。
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八路军领导层深感压力和困惑,他们意识到,如果现在北上支援苏联,无异于自取灭亡,因为在自身根基都无法稳固的情况下,冒险北上助战对于八路军来说是一种非常危险的选择。
面对斯大林的电报请求,毛泽东并没有着急回复,对于电报中无视国民党的恶劣行径、对中共领导层的责备以及置身困境的指责,毛泽东感到十分愤怒,他认为斯大林的态度是一种不公正和不尊重的表现,毛泽东心中对苏联的感激之情逐渐被斯大林的态度所冲淡。
在充分权衡利弊后,毛泽东最终决定不轻易答复斯大林的电报。
德军于6月底和7月初发起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次进攻旨在一举占领这座城市,斯大林格勒是苏联的工业和粮食基地,以及一座重要的石油生产地。
它也是以苏联领袖约瑟夫·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因此在象征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德军意图通过占领斯大林格勒来摧垮整个苏联。
德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攻势,试图夺取这个城市,这场战斗演变成了激烈的近战,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斯大林向毛泽东发出了第四封电报,这一次提出苏联将提供两个师的精良装备,希望八路军能够前往满蒙边界接收。
毛泽东收到这封电报后,对于苏联提供两个师的精良装备表示欣喜,同时也意识到这对于八路军的发展至关重要。
斯大林开始安排八路军的精锐部队前往满蒙边界接收这些装备,并在保证物资安全的同时,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装备水平,以更好地应对日军和德军的威胁。
毛泽东清楚,即使八路军成功抵达满蒙边境,再想抽身回来也是非常困难的,日军很可能会将其围歼,而长途行军的艰难可能导致部队在半途中遭受重创,没有后勤保障的情况下,行军中遇到的困难可能会让八路军承受无法预料的损失。
考虑到这些风险,毛泽东决定拒绝斯大林的提议,他意识到八路军应该集中精力巩固根据地,保障部队的安全,以更好地应对日军和国民党的威胁。
没过多久,斯大林的第五封电报就来了,内容变得更加含蓄和客气,他并未明确要求派遣多少部队,而是询问是否能派遣少量的游击队前往满蒙边境进行武器的轮换交接。
毛泽东再次拒绝了这一提议,对他来说,共产党的军队是极其珍贵的资源,不容许将其置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中。
毛主席的策略到了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已经接近尾声,苏联红军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主动优势,用绝对的优势包围了数十万在城中被困的德军,斯大林开始感受到了困兽之斗的气息,他开始担心德国和日本可能会联手进行最后的顽强抵抗。
因此他第六次向毛泽东发电,请求他派遣一定数量的师或团级规模的部队,部署在长城一线,以限制日军的行动。
毛泽东以军事家的眼光,敏锐地认识到斯大林格勒战役对整个欧洲战场的重要性,他深知苏联在此次战役的胜利将彻底扭转德军的局面,使其永无翻身之日。
他意识到战争的真正转折点将会是在未来,而不是在那个时刻,因此他坚持巩固根据地和保障自身的力量,而非在外部战场做出冒险的军事行动。
然而,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世界格局开始发生改变,这一胜利确实成为了整个二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深刻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和走向。
斯大林深谙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的密切合作关系,因此意识到若不扶持毛泽东,未来朝鲜地区的利益将不会落到苏联手中。
他清楚意识到在中苏关系中选择支持毛泽东的重要性,因为毛泽东所代表的共产党力量在中国逐渐壮大,将对苏联未来在东方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斯大林深谙地缘政治的复杂性,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后期,日军已不再对苏联远东地区构成明显的威胁。
自1941年珍珠港事件以来,日本一直在与美国及其盟友进行战斗,使其难以分散精力对付苏联。
苏联在远东地区一直保持了庞大的兵力,且其装备水平明显高于日军,使得日军的威胁相对微弱,斯大林不断给毛泽东发送电报,其主要目的是出于自身的战略考虑和未来的利益。
他清楚地明白,支持毛泽东及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取得胜利,将有助于苏联在中国东北地区和东方地缘政治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斯大林之所以一再强调支援苏联,是为了确保毛泽东在中国的成功,同时维护苏联在整个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利益。
毛泽东深谋远虑,对斯大林的战略意图心领神会,他意识到苏联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诉求,这在东方地缘政治格局中至关重要。
因此他迅速做出了回应,立即命令罗瑞卿、杨成武和吕正操等领导人率领各部队前往长城一线,做好了未来战略行动的准备。
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苏联的支持对于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至关重要,通过此次部署,他不仅能够在东北地区抢占有利地位,还能有效保护冀中根据地、华北等根据地,为未来的战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的战略眼光和果断行动最终得到了验证,他的决定不仅确保了八路军和其他共产党军队的军力得以保持,还为未来的中国内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联逐渐占据了上风,德军逐渐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苏联红军继续取得胜利,逐步推进到德国本土,最终占领了柏林,粉碎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国梦想。
在打败德国后,苏联在1945年8月8里对日本宣战,在雅尔塔协定的背景下,苏联对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收复了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区。
这一举措彻底肃清了该地区的日本关东军,标志着东北地区由日本占领转变为苏联和中国的控制区。
八路军在此期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切断日军的联系并迅速占领东北,为苏联军队的进攻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八路军与苏联军队进行了秘密的换防工作,确保了在东北地区的战略优势。
毛泽东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和独立性的原则,他的智慧和远见使得中国能够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保持战略上的稳健和灵活,历史的长河中,毛泽东的理性思维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值得我们深思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