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川集团董事长阮英:进一步提升关键性战略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中国经济周刊 2024-03-29 14:20:58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张燕

作为关键基础保障,供应链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环。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金川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阮英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金川集团将聚焦资源与高品质原材料自主保障,加快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进一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充分发挥创新链产业链融通优势,大力开发镍钴铂族等有色金属新材料,攻克“卡脖子”技术,提高特色优势先进基础材料和关键战略材料等高端产品保供能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力,不断增强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提升关键性战略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随着全球绿色化转型加速,镍、钴及金、银、铂、钯、锇、铱、钌、铑等具有高稀缺性的矿产资源,被视为高技术金属及未来可持续技术所应用的金属。”阮英提出,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局面,应进一步提升关键性战略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金川集团是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在国内拥有的镍、钴及铂族金属资源,分别占已探明资源储量的60%、98%、90%。”阮英介绍称,虽然金川集团资源保障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程度居国内前列,但与国家战略需求相比,公司控制的资源量稍显不足,与国际矿业巨头相比仍有差距。

围绕保障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阮英建议,一方面设立国家镍、钴及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利用重点研发专项,开展镍、钴及稀贵金属资源高效和高质化利用研究。另一方面加大国内资源勘查及开发,全面开展镍、钴及稀贵金属资源成矿靶区遴选、资源潜力评价,重点推进甘肃等地资源精勘细查。通过政府资金补助、资源税费优惠,支持贫矿资源开采利用,并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战略性资源优先向行业龙头配置的支持举措。

阮英同时建议,要加强二次资源循环利用。建议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组织镍钴冶炼、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企业,建立电池回收产业链联盟,强化“白名单”制度,形成上下游企业高效协同的产业集群。在稀贵金属方面,鼓励二次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成立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发中心,开展资源普查、共享资源空间数据、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工作,创新开发低成本回收工艺。

加大对新材料技术创新扶持力度

“立足国家所需,在保障资源自主可控的基础上,新材料产业还需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进一步释放活力。”在阮英看来,新材料是支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尤其在“双碳”目标下,新材料对新兴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镍、钴及铂族金属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据阮英介绍,2005年,金川集团经科技部批准,建设了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持续技术攻关,该研究中心在高功率型三元材料、高镍低钴、高电压单晶三元材料等方面建立了技术领先优势。

“以镍、钴及铂族金属为主要原料的先进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各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阮英表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布局金属新材料相关的技术创新中心十分必要,有利于提高我国新材料产业的制造技术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为此,他提出了支持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转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议。具体来说,他建议在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建设体系中,以国家镍钴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基础,通过优化整合,以龙头企业牵头,聚集产业链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等,打造镍、钴及铂族金属新材料全产业链的西部技术创新高地。

“通过攻克我国镍、钴及铂族金属新材料等先进功能材料开发中存在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引领产业技术发展方向,提高我国战略新材料的自主保障能力。”阮英说道。

支持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2024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政府工作报告亦提出,“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

“有色金属行业既是我国工业领域降碳的重点行业,也是实现‘双碳’战略的关键性材料的重要保障。”为此阮英建议,要在支持有色金属产业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同时,在支持有色金属行业新工艺技术创新与应用方面不断发力。

在阮英看来,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是实现新能源就地消纳、优化企业用能结构的重要途径,建议由政府出台更加具体的政策,强化舆论引导,鼓励企业大力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在新能源指标配额、电网接入等方面给予支持,做到“快审、快批、快建”。同时,鼓励有色金属企业,参与“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设,为高耗能属性的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双碳”目标打好基础。

此外,阮英表示,将节能作为减碳的重要途径,出台专项政策,鼓励企业强化产品能耗和设备能效对标,加快节能工艺技术开发应用,积极引进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加大节能增效激励力度。鼓励企业加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投入,通过资金补助、税费抵扣等方式,更大力度地支持有色金属行业加快数字化赋能,深入推进智慧矿山、数字化车间建设,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生产方式持续提升转变。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4年第6期)

1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