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烟小生a
编辑:苏叭叭
前言
在这个崇尚成功、追求卓越的时代,我们常常听到那些令人惊叹的天才故事。
然而有一个名叫张炘炀的年轻人,他的经历却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困惑和反思。
一个10岁就考上大学,13岁成为硕士,16岁攻读博士的天才少年,本应该在人生的赛道上一骑绝尘。
29岁的张炘炀,不仅没有成为万众瞩目的科学家或企业家,反而选择了“躺平”在家“啃老”的生活方式。
这个曾经被冠以“神童”光环的年轻人,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天赋的诅咒,还是自我清醒的沉沦?
天才儿童崛起
张炘炀的故事始于他惊人的早慧。
2岁就能认字,5岁便开始上小学,这个来自河北邯郸的男孩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他的学习之路如同火箭般迅速,连续跳级让他在同龄人还在玩耍时就已经踏入了大学校园。
10岁那年,张炘炀以505分的高考成绩进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虽然分数不算特别高,但考虑到他的年龄,这已经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大学期间,他的表现更是出色,多门课程成绩名列前茅。
他的大学老师张跃辉教授回忆道:“我教了他三门课程,他成绩都非常好,一般都是第一名。”
然而张炘炀的学习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在初中阶段,他的成绩曾一度下滑,基本排在班级倒数。
这种起伏也许预示着他未来道路的波折,尽管如此,他仍然以惊人的速度完成学业,13岁开始攻读硕士,16岁进入博士阶段。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2023-10-23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如今的他无业没钱只想躺平?
博士阶段成为了张炘炀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
原本以为会一路高歌猛进的他,却在这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北航规定需要发表两篇SCI论文才能毕业,而张炘炀花了整整5年才完成这个要求。
最终他用了8年时间才拿到博士学位,这远远超出了常人的预期。
毕业后张炘炀曾短暂在宁夏师范学院担任外聘教师,但很快就辞职了。
现在的他,选择了一种令人意外的生活方式——“躺平”在家,依靠父母的经济支持生活。他坦言:“我现在没有固定工资,差不多每两三个月,父母就会主动给我打一万块。”
这过山车的思想言论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
一代天骄的陨落
这种生活方式引发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认为他浪费了天赋,有人则同情他可能承受了过大的社会期望。
张炘炀本人似乎并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他说:“无业一身轻,我不工作一辈子都可以,不止可以靠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父母的父母的父母。”
然而张炘炀的父母却是知道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让他饭来张口,让他衣食无忧,甚至一切都是在监督下进行。
和朋友的玩闹都得不到自由的空间!
他的大学老师张跃辉教授忧心忡忡地说:“这个年纪不能再犹豫了,该干啥要决断,千万不要躺平。”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3-9-23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当抢跑神童“甘于平凡”|媒体札记
他本来就没有起飞,没有什么陨落,他也许真的是一个可以行程万里的飞机,但你没出跑道啊,他现在还在跑道上滑行……”
张炘炀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的深思。
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又会给未来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认真思考。
无论如何,张炘炀的经历提醒我们,教育不应只关注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生活技能。
也许只有在智力和情感都得到均衡发展的情况下,一个人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实现真正的成长和成功。
让我们根据蛛丝马迹逐渐还原事情本来的面貌。
爱还是“控”?
从张炘炀的早期经历可以看出,他的父母采取了相当严格的培养方式。
他们全程监督孩子的学习,为他创造了一个专注于知识获取的环境。
这种方法在短期内确实取得了显著效果,让张炘炀在学术方面远超同龄人。
然而这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分注重学习成绩可能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张炘炀的父母管控下,儿子连最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连衣服都不会洗”。
信息来源:光明网 2023-9-22 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士!今年“神童”28岁了,父母定期给他打钱...
这种情况在很多“神童”身上并不罕见,他们在学术领域表现出色,但在日常生活和社交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其次长期的高压学习环境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虽然张炘炀在学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在成年后选择“躺平”的行为,或许正是对早年压力的一种反弹。
他曾表示:“我现在就想好好休息,不想再接受任何压力。”这种态度转变,反映出他可能在成长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心理压力。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过早接触高难度知识对孩子的影响。
张炘炀10岁就上大学,13岁读硕士,16岁读博士,这意味着他在很小的年纪就接触到了远超他年龄的知识。
虽然他的智力足以应对这些挑战,但情感和心理的发展是否能够跟上?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可能导致他在面对社会和人际关系时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此外张炘炀的经历也反映出社会期望与个人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一个“神童”,他从小就背负着巨大的社会期望。
人们希望看到他成为科学家、企业家或其他杰出人才,然而这种期望可能忽视了个人的兴趣和选择。
当张炘炀选择“躺平”时,社会的反应多是不理解和批评,很少有人去思考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真正的爱
张炘炀的价值观转变也值得我们深思。
从早年追求学历、知识到现在的“无业一身轻“,这种巨大的转变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早年经历的反思和对自我的重新定位。
他对父母态度的变化,从依赖到怨恨,也反映出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内心挣扎。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平衡发展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生活技能和情感智慧。
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信息来源:钱江晚报 2011-10-18 媒体评神童博士张炘炀:是爹坑了儿子
张炘炀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不应该只是为了追求短期的成绩和荣誉,而应该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我们需要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和成长规律,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生活能力,也应该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张炘炀的故事,从“神童”到“躺平”,犹如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社会在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念上的诸多问题。
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真谛不应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灌输和学历的追求,而是要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这个案例警示我们,过分追求早熟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需要重新思考,什么才是真正有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教育方式。
也许让孩子按照自然的节奏成长,在适当的年龄阶段接触相应的知识和经历,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学历、地位、财富真的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我们应该尊重个体的选择,给予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结语
张炘炀的经历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情感的培养和心理的呵护,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下一代。
让我们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心态看待教育,为每一个孩子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探索、全面发展的环境。
因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点亮每个人内心的火花,而不是将所有人塑造成同一个模样。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他能啃的着吧哈哈哈哈,有愿意让他啃的。现在啃的人可不少呢哈哈哈
她父母太惯着她了,博士毕业后应该强制她去当兵,要么想方设法当上现役警察。博士算什么还不是书呆子?
毫无疑问,一看就是个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