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糟了营长,敌人这次冒雨追击,离咱们不到10里了。”
1928年7月20日,湖南省嘉义镇的深山里,浑身湿透的侦察员正在向黄公略报告。
敌人是装备精良的一个团,而起义军只有一个营和少量游击队员。
此时,彭德怀正在平江紧急筹备起义,而黄公略如果不能消灭这伙尾随的敌人,就不能按时与彭德怀汇合,会破坏整个战局。
关键时刻,杨奇清站了出来,可他一个年仅17岁的少年,又该如何挽回战局呢?
那天,杨奇清刚刚参加了国军独立第五师第三团三营在嘉义镇的起义,紧接着又要作为向导,将起义军带至平江,与彭德怀汇合。
听闻黄公略率部起义,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非常震惊,为了不让起义在全省引起连锁反应,他不惜派出重兵,决心将起义扼杀在摇篮里。
国军师长陈光中派出黄少先团打头阵,紧紧追击起义军,又从外地抽调两个团支援。
杨奇清领着起义军,沿既定路线行进,不料却在半路遭遇特大暴雨。
眼看无法行军,杨奇清向黄公略建议,不如去游击队在山中的基地歇歇脚,烤烤衣服。
黄公略虽然着急,可碰到大雨也毫无办法,只好接受杨奇清的好意。
游击队对起义军的到来表示了热烈欢迎,赶紧忙活着抱柴生火、煮茶烧水。
可是游击队长却面露难色,他们自己尚且靠着野菜杂粮度日,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但人家冒着风险起义,自己却连一顿像样的饭菜都拿不出来。
杨奇清嘿嘿一笑,说:“山下团防局有的是粮食和大肥猪,何不去拿点,招待好朋友?”
游击队员们一听都高兴起来,纷纷摩拳擦掌,准备厮杀一番。
谁知杨奇清却摆摆手说:“不用大动干戈,让她们几个出马就行了!”说罢,指了指几个女游击队员。
杨奇清深知团防局主任黎光宗贪财好色,所以才出了这一计。
几个女游击队员假装走亲戚,路过团防局时向哨兵求助,要求进去避避风雨。
黎光宗一看来了女人,赶紧笑着让哨兵开门。
没想到大门一开,埋伏在周围的杨奇清就带人冲杀进去,直接将包括黎光宗在内的所有团丁全部俘虏。
游击队员们将粮仓中的大米装车,又去忙着赶猪、捞池里的草鱼,甚至连酒窖里的老酒也统统搬走,准备用这些东西好好慰劳起义军。
可没想到,肉还没煮熟,侦察员就跑来向黄公略汇报:“报告营长,黄少先团没等雨停,冒着雨追上来了,离咱们不到10里了!”
黄公略对几位领导说:“敌人这是下了死命令,坚决要消灭我们,如今要是不吃掉这伙敌人,恐怕会被动挨打,影响整个战局。可敌我兵力悬殊,咱们没有胜算啊!”
就在众人苦思对策的时候,杨奇清说:“咱们这点人,如果要战胜敌人,就要好好利用地形。虎形山黄金洞地势险恶,易于埋伏,咱们要是在那里伏击敌人,肯定可以以一当十。”
黄公略深表认同,但又提出了疑问:“敌人怎么会听咱们的,让他去哪就去哪?”
杨奇清笑了笑,指着一位面容姣好的女游击队员说:“我看她可以扮演黎光宗的姨太太,而我则扮演她的护卫。你们先走,把我们俩绑在这,我有办法对付敌人。”
国民党黄少先团的尖兵发现了游击队的基地,立马派兵包围,可里面早就没人了,只有一堆堆篝火,上面架着大锅,里面的肥肉和草鱼还没煮熟。
经过一番搜查,他们在柴房里发现了被绑着的杨奇清和那位女游击队员。
黄少先盯着大锅,断定起义军是仓皇逃走,在听了“姨太太”哭哭啼啼的讲述之后,才知道起义军向虎形山一带跑了。
黄少先得知杨奇清认识路,直接下令让“姨太太”自己回家,而让杨奇清引路,火速前去追赶起义军。
此时大雨逐渐停止,正是追击的最佳时机,杨奇清带着他们在崎岖泥泞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行军,跨过溪流,穿过峡谷,来到虎形山脚下。
黄少先已经累得不行,却根本见不到起义军的影子,他气得用枪指着杨奇清的头说:“你小子不会是赤匪吧!这带的什么路?”
杨奇清一指不远处的黄金洞方向,说:“那不就是嘛!”
黄少先顺着一看,那里果然升起炊烟,还能隐约看到两个哨兵在站岗。
黄少先大喜,命令部队分成两队左右夹击,向山顶冲锋。
等到两队人马在黄金洞前汇合时才发现,之前看到的哨兵原来是两个稻草人,而地上只有几个熄了的柴堆,连个人影子都看不见。
趁着这个机会,杨奇清身子一闪,直接翻过一块岩石,滚进了茂密的草丛里。
黄少先这才知道上当,派出一个排追赶杨奇清,其余大部队则赶快撤离。
可这时候再撤已经晚了,四面山头上的子弹如雨点般打来,手榴弹一颗接一颗地爆炸,把黄少先的部队都打晕了,只想着逃跑,没人敢还击。
一仗下来,黄少先团有一半被击毙,他自己也成了起义军的俘虏。
黄公略起义后首战胜利,缴获枪支数百,子弹无数。
更重要的是,他们于7月21日及时赶到平江,与彭德怀汇合。
22日,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独立第五师第一团,会同黄公略的第三营,在平江起义,红五军成立,新的篇章就此拉开。
在这场载入史册的平江起义中,年仅17岁的杨奇清功不可没。
自古英雄出少年,正是因为年轻时这些实战历练,杨奇清才成长为中央首长的守护者,新中国的一代神探。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