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谈Alpha|长期主义去伪存真,2022年留得青山在A股?

财经下午茶 2022-04-07 15:19:48

“是运-20!解放军来了!”

“决胜时刻,我们终将战胜疫情!”

对这些事持不同的看法,本质上反应了每个人对疫情形势的判断。

我更多的感受是平静,因为相信“国运”。

上海、长春,一个是现在工作的地方、另一个是故乡。先后经历“封城”,也几乎同时迎来决战时刻。不断登上各大热搜,一举一动都在搅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作为本轮疫情的亲历者,看了很多关于疫情的报道,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压力。想传播“正能量”内容,担心被沉默的大多数围观;想评论“真实”事件,又发现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想吐槽“拍脑袋”的决策,往往可能是通过科学方法权衡利弊的产物……

无论从各国疫情防控策略及数据,还是专家对于奥密克戎的看法,不得不承认,人类可能很难从整体上消灭新冠病毒。庆幸的是目前变异株虽然传播性增强,但致死率在降低。人民的生命健康得到保证,意味着各国疫情防控策略制定及执行,会有一定的“容错率”。

同时经历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也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便未来应对更大挑战的情况出现。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不小心有些扯远了,还是回到擅长的财经领域。对投资者而言,检验一条信息是否具备价值,在于能否最终帮助改善投资回报率。

最近疫情的反复、俄乌战争进程、美联储加息周期等信息,对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A股再来一轮牛市你也很难解套?留得青山在,机会在哪里?

短期相信逻辑,长期更信直觉

实践证明,决策层对于当下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展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有着非常清晰的认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去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一系列操作体现政策一贯的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不搞大水漫灌,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好支持实体经济。全球受困通胀烦恼,美联储新一轮加息周期的负外溢性明显,俄乌战争的进程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彼时A股很多票处于历史高位、走势也呈衰竭之势,这么一看,今年一季度A股市场的调整也属情理之中。

解释已发生事件的背后逻辑、洞察市场特点相对容易,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前瞻性的思考会更有价值。

关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已经有很多研究去做详细阐述,在这不多赘述。尽管疫情对一季度经济增速产生些许影响,但政策空间还在,过去发展积累的家底也可以应对今年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总而言之,202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问题不大。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

“预期转弱”导致居民、企业、投资者的信心不足。短期消费、投资增速会受到影响。此外,中美关系演变、俄乌战争进程这里只谈一点共性,减少各国对全球化的信心,全球供应链从专注效率,逐步关注安全问题。随着各国逐渐接受与疫情共存的事实、一些供给处于恢复中,中国的出口也会受影响。最终,经济出现短期扰动,进而影响资本市场增量资金入场的节奏、存量资金博弈的领域。市场走弱又反过来强化预期转弱,产生负螺旋效应。

市场普遍将决策层在3月中旬的表态当做A股市场中的政策底对待。有关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自身职责,积极出台对市场有利的政策,慎重出台收缩性政策。对市场关注的热点问题要及时回应。凡是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应事先与金融管理部门协调,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

不管怎样,在预期转弱、短期趋势发生改变的时候,投资者还是应保持谨慎。年底召开二十大,防止市场出现大起大落,才是决策者最关心的事情。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的生命就像流星一样,一闪而过。不能因为人类生命的短暂,就对自己所处时代赋予过高的权重,拼命寻找长期趋势的拐点。

当今社会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世界大于我们的认知。短期的判断,我相信数据和常识;但长期的趋势,我只有一个朴素的信念:相信中国会更好!

再来一轮牛市也很难解套

“时间的玫瑰”在2022年迎来凋零?其实玫瑰是带刺的,时间也会选择与谁成为真正的朋友。

之前很多所谓的长期主义者,只是因为恰逢牛市挣钱了没有勇气止盈,或者恰逢熊市赔钱了不舍得割肉。他们距离长期主义、价值投资还很远,因为这需要眼光和耐心,更需要相信国运。

根据过去经验,投资者一般挣三种钱:央行放水、企业盈利、投资者博弈。放水刺激股市的情况短期较难出现,企业的钱需要眼光和耐心,博弈的钱要知道谁在牌桌上。

本章的内容,我从2018年开始系统思考。起因是2017年以来的白马行情,结构性牛市促使基金市场火爆,更多的人关注北向资金动态。有声音认为,依据成熟市场发展经验,A股将快速迎来投资者结构转化,从散户主导转为机构主导。

这种判断难免过于乐观,结构转化很难在短期实现。未来即便完成转化,也会付出一些成长的代价。

目前,A股依旧是个人投资者为主导的市场,因为一些制度设计,很多机构投资者所表现的行为,也会被称作“大散户”。

由于过去退市机制不完善,上市公司体量也不大,一般每隔几年就会迎来一波全面牛市,即便投资者在当时股价的“最高点”站岗,最终都会迎来各自解放的日子。因此,持股不动比频繁换股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有效的策略。

然而,接下来将会有显著不同。

随着市场全面迎来注册制,上市公司加速扩容,同时退市机制也有了显著改善。参照成熟市场的发展规律,未来很多股票很难获得资金的关注。结构牛成为常态、全面牛退出历史舞台。

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比如估值过高,此外没经受住周期洗礼的好公司也可能变成坏公司,最后迎来退市。

一些人也在苦苦追寻选出十倍、百倍牛股,穿越周期跨越牛熊。这要满足三个条件:1)有能力找出标的;2)合适的价格买入;3)买入的钱可以持有足够长的时间。

最终只有“不差钱”的专业投资者(个人或机构),才能变得“更不差钱”。

因此,持股不动的策略就变为,选择优质的标的、在合适的时机买入,最终该止盈止盈、该止损止损。而不是像此前“傻抱着一只”,期待有朝一日再创辉煌。这又对投资者止盈止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公募、私募规模迅速发展,外资加速涌入,与此同时居民的财富配置从理财、地产等领域逐步向权益资产转移。这些确实为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

然而,没有亲身经历两轮以上完整的牛熊,其实很难被称之为成熟的投资者。资本市场只存在交学费的说法,经验分享的价值非常有限。这些增量资金很难对一些诸如“敬畏市场、安全边际”等老掉牙的词产生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

最终交易行为更多体现为,信奉顺势而为者,离不开追涨杀跌;自诩长线投资者,其实是看长做短;追踪题材事件驱动者,比的是手速等。

很多新股民还期待“时间短、风险低、收益高”。对他们而言,这就是投资中的不可能三角形。只有下场体验,经历多次起起落落,才知道自己适合亲自做投资or交给更专业的人。

所以如果人性不变、由人来主导交易(目前多数量化交易依旧是人工+智能),那市场其实没有所谓的“新鲜事”。能翻阅多久的历史,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一根阳线改变信仰、一根阴线怀疑人生”,“从股民变成股东”等情况依旧会屡次出现。

因此,A股还要经历1-2轮“类似过去的牛熊转换”,投资者结构才会出现显著且深刻的变化。

任凭市场环境如何改变,多数参与股票交易的人,最终追求的就是盈利,也就是绝对收益。相对收益更多时候是一种自我心理按摩,或者被用来进行业绩比较。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效率大幅提升。A股市场越来越规范,内幕交易较难有容身之地。因此,决策流程就变为:找出有价值的公开信息——进行专业的分析——制定符合自己的交易策略——执行策略并复盘改进上述流程细则。

简单来说,股票交易一买一卖的背后就是三件事:择时、择股、风控。

投资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能否做到知行合一。我们永远无法挣到超出认知以外的钱。靠运气挣得钱,最终都会凭实力赔回去。你为错过的大牛股惋惜、为本应该割肉时没下手叹气,实际都是超出了自己的认知范围所致。

虽然伪长期主义者永远不会消失,但会逐渐远离A股舞台中心。

降低预期,要留得青山在

正如上文提到的宏观形势下,A股投资者结构没有显著变化、小周期会有波动但最终服从大周期,打开行情软件多多翻翻“季线走势”,今年要降低回报预期,留得青山在。

正是因为有很多伪长期主义者的存在,市场的波动有时候才会超出预期。行情好了,“巴菲特”遍地都是;行情一般,“巴韭特”哀嚎遍野。

小资金的优势在于不受流动性约束,大资金的优势在于组合更有效率。在行情较弱时,要根据资金性质及体量控制回撤。

由于篇幅受限,今天只提供一些思考方向,更多细节期待与大家在今年陆续展开探讨:

1)机构抱团的大票,谨慎对待。如果趋势上涨的时候没参与喝汤,那么趋势走弱的时候去接飞刀?消费、科技领域普涨难现,核心资产也将迎来去伪存真、分化加剧。

2)风格轮动,一些小票值得关注。盘子大的票需要更多资金推动,进场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小票风格或再次出现,但不会普涨,拿着放大镜找寻属于你的机会。

3)新能源汽车领域追寻性价比。此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一直在新能源整车、电池、原材料,预期已经些许透支。新能源车相关的零部件、汽车电子,或许会有惊喜。

4)地产龙头迎新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历来很关注。今年短期涨幅较大,但行业每一次出清,都会为优质公司扫清竞争对手。2019年提出的四个维度综合选择标的(按照重要性排序)依然适用:现金流管理能力、土地储备情况、估值水平、战略发展方向。

5)医药跌出来的就是相对机会。普涨难现,需要精挑细选。当你此前看好一家市值上千亿元的药企有机会成为中国首家市值破万亿的药企。那为什么在股价短时间被腰斩之后(板块整体调整),反而对它的前景充满悲观?

6)黄金存在“波段式机会”。2021年通胀是热词,数字货币、大宗商品迎来升势,而黄金已经横盘调整两年。今年恰遇多事之秋,全球通胀预期依旧引发关注,乱世黄金可以多多留意。

7)其他。元宇宙板块成交量及形态说明一切;基建总会有那么两下;数字中国、疫情复苏仍需精挑细选等。

胜可知,而不可为

一季度,经济出现新的下行压力、资本市场开年调整、中概股迎来雪崩,很多投资者都感到至暗时刻到来。不禁又让人想起那句投资名言:

“不要亏损本金”

“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

在泡沫时克制欲望、在低谷时克制恐惧,知易行难。长期主义者也会不断迎来去伪存真,最终只有时间选择的朋友才会留在舞台中心,市场的理性程度和自我修复能力也会不断变强。

投资就是一种修行。无论是哪个流派,最终目的都是在市场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取得绝对收益,不去做过多无意义的争论。因为账户里的钱不会骗你,你也只应该对它负责,这才是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的初衷。

投资也需要时运。外部机遇+个人努力+一定运气=成就。机遇、运气两者不可控,我们只能做好自己。当努力配的上梦想,成功便会不期而遇!哪怕真的因为一时点子背赔的钱,最终靠实力也会挣回去。

最后,再强调一遍:“今年降低预期、留得青山在”。当外部面临诸多不确定,我们能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的手。引用孙子兵法中的一段话: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市场缺的永远不是机会,而是当机会来临时,能有筹码可以All in!

0 阅读:0

财经下午茶

简介:给我一杯茶的时间, 还您一个财经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