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讲历史:国民政府的统治

热情的金 2024-05-10 07:20:34

这个国民政府指的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从1927年4月18日建立开始,到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我这里,只讲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另外再讲。

一、国共对峙时期

1.宁汉合流

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宁汉合流”。标志着中国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2.统一国家

1】1928年,蒋介石复职,继续北伐,攻占北京,改名北平。

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济南惨案”。张作霖因战事不利,决定退回东北,日本在皇姑屯将他炸死。

2】1928年底,东北易帜,标志形式上统一。

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东北三省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3.训政时期

1】1928年9月宣称进入训政时期。10月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民政府总揽中华民国之治权,政府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组成,设主席1人,委员10~12人,国民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1936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公布《五五宪草》,准备进入宪政时期。

2】按照孙中山设计,要经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时期。国民党形式上完成统一后,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国民党公布的《训政纲领》规定: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闭会期间,政权委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其实质是国民党一党专政。

考试院。1913年,北洋政府建立文官考试制度,限于男子,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对在任文官从文凭、经历、工作成绩、学识、工作经验几个方面进行甄别。孙中山总结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主张设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方面的运行制度。1929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条例》《考试法》,1933年公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公务员制度建立。吸收传统考试监察制度的优点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女子也可以参加考试,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对一般在职人员采取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

3】训政开始后,国民党规定训政期限为六年,后借口一再拖延,直到1948年才打出行宪招牌,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正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但是,中共等党派没有参加,缺乏代表性。

国民党由初期代表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党派,逐渐缩小为仅仅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集团。

4.经济改革

宣布保护国内实业;统一财政;统一货币,发行法币,取代银元;修改不平等条约,关税自主;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5.中共独立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

1】南昌起义。

①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围攻,损失严重。

②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的率领下,转战湖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③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

①1927年8月7日。会议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②评价。结束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使全党没有在白色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没有注意左倾情绪,后发展为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3】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①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组织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进攻长沙途中受挫,毛泽东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②建立井冈山根据地。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开始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③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革命队伍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随后改称红军,开始苏维埃运动。

④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工农武装割据”。

①土地革命。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

根据地的巩固与扩大:到1930年夏,全国已经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建立。1929年后,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

②政权建设。1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宪法大纲规定: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战士及一切劳苦大众。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5】苏维埃运动。

苏维埃本是俄文совет(soviet)的音译,意思是代表会议。起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当时是一种工人和士兵的直接民主形式,其代表可以随时选举并随时更换,暗含着巴黎公社式的政权形式,是立法职能和执法职能的结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1.11.7~1937.9.6),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建立的中央政权机构。是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首都为江西瑞金。中央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是中共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扩大了影响,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建设,以及后来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

5】长征。     

①原因。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②过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四渡赤水,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取得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③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6】遵义会议

①时间:1935年1月。

②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会后不久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③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6.日本逐步扩大侵华

1】原因。

①军国主义传统。

②称霸世界计划——大陆政策。1927年夏,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田中奏折”),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③大危机打击沉重,转移国内矛盾,国内市场狭小,转嫁危机。

④中国内战,造成东北空虚。

⑤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为标志。政策:独裁;扩军备战;《基本国策纲要》。建立原因:封建性军事性传统;对华盛顿体系不满;经济危机打击沉重;军部法西斯势力推动——九一八事变、二二六兵变。

2】九一八事变

①概况: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借此对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日军占领沈阳,随后,占据整个东北。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在吉林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②影响。

A.中国东北开始沦为日本殖民地,增强了日本的实力,刺激了日本进一步扩张的欲望。

B.东北人民开始抗日,中共发表抗日通电、组织了东北抗日联军,中国是最早开始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三万余人。在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等领导下,东北抗日联军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

C.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D.国民党为了应付民众舆论,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力量剿共,连续发动第四次第五次围剿。

E.国民党开始分化出抵抗派。1932年一二八事变爆发后,驻守淞沪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等抗日将领率领下,奋起抵抗,寸土不让,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迫使日军三易主帅。1932年宋庆龄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3年1月,日军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奋起还击,安德馨率全营300官兵力战殉国。日军侵占承德后,继续沿长城进犯,二十九军宋哲元等部英勇抗战。将士们在冰天雪地里身携手榴弹,手提大刀,与装备先进的日军拼死肉搏,使喜峰口失而复得。1933年冯玉祥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要求抗日。

F.国际联盟派出代表调查九一八事变,主张国际共管,助长了日本的侵略。

3】一•二八事变。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得到全国民众的积极支援。

4】华北事变。日本逼迫国民政府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实际上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进而又加紧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日本蓄意制造的这一连串事件,总称“华北事变”。

①经过。1935年驻华日军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而策动华北各省脱离南京中央政府,实行“自治”的一系列事件。1935年1月日军制造了“察东事件”,迫使南京政府承认察哈尔沽源以东地区为“非武装区”。7月,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借口“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胁迫南京政府批准“何梅协定”,察哈尔代理主席秦德纯与土肥原签定“秦土协定”,接受日军所提取消冀、察两省境内的国民党党部等多项要求,使河北、察哈尔两省的主权大部丧失。11月,土肥原贤二提出《华北高度自治方案》,通县成立脱离南京中央政府的冀东防共自治政府,12月18日,在北平正式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在日本侵略者的压力下,南京国民政府特派宋哲元为委员长。

②影响。

A.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华北事变使中国抗日救亡运动进一步高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反对华北自治。这一运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C.华北事变改变了国共两党的关系,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提供了可能。事变发生后,中共发表的“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并于1936年9月发出《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正式将“反蒋抗日”的总方针改为“逼蒋抗日”,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D.华北事变促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急剧分化,在此影响下发生的西安事变,反映国民党内部分化加剧。在对日政策上发生分歧,形成以蒋介石为首的亲美英派和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

E.华北事变加深了美英与日本的矛盾。

5】国民政府对日侵华态度。

国民政府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以主要力量“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对日本侵略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英美等国出面调停,幻想依赖国际联盟迫使日本撤兵。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背景。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热河事变、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民族运动高涨,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共产国际七大召开,提出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国共政策发生转变。中间党派要求联合抗日。中共抗日,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核心。

2】制定。1935年8月1日,中共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再次明确表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实行对日作战,红军愿立刻与之携手,共同救国。宣言中共愿意同一切参加抗日救国事业的党派、团体、名流学者、政治家和地方军政机关进行谈判,共同筹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并呼吁各党派和军队首先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正式确立了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总路线,提出“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1936年5月5日,中共向国民党政府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将“抗日反蒋”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政策。8月25日,中共中央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致中国国民党书》,信中再次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意义。推动了抗日民族运动的高涨,国共捐弃前嫌,逐步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全国人民共同抗日。

8.西安事变

1】背景

①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包括东北军和西北军在内的军队围攻陕北。

②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

③1936年12月,蒋介石亲赴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全力“剿共”。

2】概况: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于1936年12月12日晨,扣留蒋介石,以武力逼蒋抗日。

3】和平解决

①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

②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4】意义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②它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局面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初步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获得了休整的机会。为准备抗日争取了时间。

二、抗日战争时期

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向宛平城射击,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还击。中国全面抗战由此开始。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1937年7月8日,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号召实行全民族抗战。

2】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在庐山开谈话会,听取各方人士对抗日救国的意见。

3】1937年7月,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4】周恩来向蒋介石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5】国共两党经过协议,将红军主力正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为正、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6】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

7】9月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国共产党在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3.防御阶段四次会战

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国民政府奋起自卫,组织了淞沪会战。11月中旬,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这次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

2】忻口会战: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随后,忻口会战历时近一个月。这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11月初,太原失守。

3】徐州会战:1938年1至5月,徐州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4】武汉会战:1938年6月中旬,武汉会战开始。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会战前,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演讲,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

4.相持阶段的抗战

1】国民政府内外政策的变化。1939年初召开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容共防共限共反共八字方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随后发动三次反共高潮,最突出的是1941年1月发动的皖南事变。

2】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面对十余万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4】工业和高校内迁:抗战时期,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这些壮举,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5】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政策。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适应战时需要,实行统制经济政策,统购统销、专卖制度。除将所属一些厂矿内迁外,对自愿内迁的民资工业,也给予贷款和运输的便利,还强制一批所需工厂内迁,对发展大后方的经济及抗战,都有重要作用。但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并没有实现其在《抗战建国纲领》中提出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的要求,民族工业也没有得到扶植,还被官僚资本侵蚀。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海外华侨在陈嘉庚等侨领的号召和领导下,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5.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3】国际地位的提高

①1942年初,以中、美、英、苏为首的26个参加对德、意、日轴心国作战的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②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

③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救援英军,战绩名扬海外。

④1943年,通过谈判,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

⑤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置日本的基本策略,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6.共产党的抗战

1】敌后战场的开辟。

①洛川会议。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洛川会议。会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八路军、新四军按照中共中央的战略部署,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地道战、地雷战等多种形式的游击战争。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2】沦陷区的斗争。

积极开展抗日宣传。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掠夺中国资源实行“以战养战”的部署。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3】百团大战

①背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图谋以“囚笼政策”消灭敌后抗日根据地。

②概况。1940年8月至次年1月,八路军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③意义。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果,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4】皖南事变。

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制造了三次反共高潮,最严重的是皖南事变。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引发了中共和民主人士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的抗议。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5】根据地建设。

①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首府为延安,属于民国特区政府。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共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开辟敌后根据地,1938年春115师晋察冀第一个,120师晋西北,129师晋冀豫、冀鲁豫,新四军皖北、苏北、淮南,到后期建立了19个根据地。总后方是陕甘宁根据地。

②军事上,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抗日游击战》

③政治上,设置各级参政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陕甘宁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也实行民主选举。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④经济上,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建设成效显著。

6】中共七大。

①目的: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作准备。

②召开: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举行。

③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④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7.日本的殖民统治

1】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持续六周的烧杀劫掠,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30万人以上,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2】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①标志。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进入相持阶段的标志。

②原因。

A.日本战线过长,兵力、经济有限,需要巩固。

B.国民政府元气大伤、外援通道被占,力量需要恢复。

C.人民需要进一步组织发动,中共力量发展。

③日本侵华方针的变化。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集中力量打击中共力量。1938年底近卫文麼提出“善邻友好、经济提携、共同防共”三原则,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使国民政府分化出投降派,汪精卫投敌卖国。

3】日本在占领区的殖民统治

①政治上,实行“以华制华”方针,在占领区扶植傀儡政权。1940年3月,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

②军事上,建立伪军,华北实行囚笼政策、华中实行清乡运动。

③经济上,实行“以战养战”,对占领区大肆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掠夺劳动力。

④文化上,实行同化政策。

4】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三光”政策。

日军在华北连续五次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实施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三光”政策。

5】日军轰炸重庆。

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造成严重伤亡和破坏。

6】其他暴行。

①日军建立731部队,践踏国际公法,实施细菌战,残杀中国军民。

②日军还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

日军731部队用中国小孩做活体实验

8.抗日战争的胜利

1】日本投降

①各方打击: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与中国军民一道,迅速消灭日本关东军;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解放区战场展开全面反攻。

②日本投降: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

③台湾光复:10月25日,陈仪在台北代表中国政府庄严宣布台湾光复。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③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④胜利原因。A.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B.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坚持到底。C.持久战战略的正确指导。D.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互相配合。E.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配合、支持、支援。

⑤主要特征。A.全国共同抗战。B.国共两党在民族大义面前第二次合作。C.两个抗日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军海陆军的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全世界人民的支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结束。E.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中国人民空前团结起来,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抗战胜利

三、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或叫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是中共所谓农村包围城市,农村革命力量积聚到超过城市反动力量,最后夺取了城市,中共由在野党上升为执政党。

1.重庆谈判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②中国共产党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成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③国民党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2】内容。1945年8月。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3】意义:国民党被迫承认中共平等地位;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在人民面前表现了和平的诚意;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了影响;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方针,国民党若破坏协定,发动内战,就失去了人心。

2.政治协商会议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但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很快否决了这些协议。    

3.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

2】战争进程四个阶段。

①中共防御阶段。1946年6月,国军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开始;全面进攻;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

②中共反攻阶段。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序幕,威胁南京、武汉。内线作战、外线作战。

③战略决战阶段。1948年9月-1949年1月,三大战役。

④追歼残敌阶段。1949年1月,蒋介石下台李宗仁代理,1949年4月北平谈判。4月21日渡江战役。进军全国。

4.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1】中共中央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

2】1946年7至10月,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5.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

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2】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3】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6.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

1】财政经济危机

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民族资本主义萎缩。

原因。官僚资本掠夺。美货充斥。战争破坏。

影响。经济崩溃。要求民主政治。民族资产阶级对国民党失望,倒向中共。

2】政治统治危机

①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民不聊生。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人民的斗争。

②全面内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共产党在国统区也领导了以学生运动为中坚、各阶层爱国人士广泛参与的人民民主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③1946年10月占领张家口后,召开了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它确认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中共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国民党的国民大会。

④1947年5月,上海学生发起反饥饿、反内战运动,提出“向炮口要饭吃”的口号。运动迅速发展到全国。5月20日.宁、沪、苏、杭地区六千多学生在南京联合示威游行,遭到国民党的殴打,发生了“五二0血案”。

⑤1947年,国民党污蔑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为中共暴乱工具,宣布为非法团体,民主党派被迫转入地下。

⑥1948年初,沈钧儒等在香港改组中国民主同盟,宣布要摧毁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和国民党反动派决裂。

3】伪国大的召开

1946年11至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过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7.土地改革和政权建设

1】土改。

1947年夏,《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政权建设。设立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西南等行政区,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和以下行政单位,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理论。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应该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8.战略进攻与战略决战

1】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

①辽沈战役: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声势浩大的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万余人,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优势。

②淮海战役:11月初,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发起规模空前的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南线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已被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获得解放。

③平津战役: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联合发动平津战役,历时64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52万余人,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④意义: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①背景。三大战役结束,胜利在望。1949 年 3月5~13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

②内容。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

③意义。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10.北平和谈破裂与蒋介石统治的覆灭

1】北平和谈: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但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双方代表达成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2】渡江战役: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3】覆灭原因。政治上坚持一党专政,阶级基础日益缩小,内部分裂。经济上官僚资本膨胀,通货膨胀,经济崩溃,民心丧尽。军事上发动内战,战略错误。外交上美援断绝。

1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1】胜利原因

①国民党: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②共产党取胜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共取胜基本经验。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坚持中共领导。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2】胜利的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

1 阅读:156

热情的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