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9岁的郭女士,平素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常因小事郁怒,持续数天没有好心情,春节后,郭女士发现上腹有一较硬肿块,触之疼痛,已持续一个多月了不仅不见缓解,且日见加重。遂在家人的一再催促下,来到诚顺和中医馆,找到擅长治疗各种骨伤疼痛疾病的名老中医孔政主任诊室寻求诊治。
孔政主任把脉时,郭女士自诉,上腹发现硬肿块已一月有余,按之疼痛,五天前曾发烧,尿色红,经治疗热退,尿变淡黄,前天心前区突发剧痛,难以忍受,疼时向脊背放射,约1小时疼痛缓解,如此发作,1日3次,缓解后全身不适,时有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大便溏,每日1次,今日来诚顺和医馆途中,疼痛再次发作,较前2天发作为重,疼时呕吐黄色酸水。刻下:脉沉弦无力,舌质红、苔薄白而腻。体温36.1℃,痛苦面容,两眼窝轻度下陷。腹部平软,肝下界在右肋下三横指处可触及,质较硬。剑突下突起,边界不清,拒按,脐右上方有一边界不清之包块,固定,压疼明显,肠鸣音存在。
综合四诊信息,孔政主任诊断郭女士的腹痛为肝气郁结,气滞血瘀之症。宜以舒肝活瘀,理血行气之法治疗。治疗方案如下:
针灸:取太冲、行间、阳陵泉、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合谷等穴位针灸后加手法推拿,每三天1次。
方药:当归12克,白芍15克,五灵脂10克,制郁金10克,焦山楂20克,鸡内金10克,青皮10克,香附12克,藿香10克,广木香3克,半夏10克,厚朴10克,川楝子10克,砂仁10克。每剂3煎,分3次服,早中晚饭前各服1次。嘱先服3剂,服完再诊。
二诊时,郭女士反馈,上药连服3剂后腹痛停止,精神好转,食欲增加,但大便仍溏,每日1次,孔政主任仍以以原方去当归、青皮、川楝子,加谷芽12克,茯苓12克,陈皮10克处方。
郭女士前后连服9剂汤药,配合3次针灸推拿治疗后,全身症状和腹部肿块消失,触及无疼感,食欲增加,大便正常,追访2个月,至今未见复发。
孔政主任介绍,气滞血瘀是指因气的运行郁滞不畅,导致血液运行障碍,出现血瘀的病理状态。血液的正常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若气行不畅,无法行血,则血停而瘀生矣。
气滞血瘀多因情志内伤,抑郁不遂,气机阻滞,而致血瘀。肝主疏泄而藏血,肝气的疏泄作用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作用,因而气滞血瘀多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临床医学上多见胸胁胀满疼痛,瘕聚、症积等病证。气滞可导致血瘀,血瘀必兼气滞。由于气滞和血瘀互为因果,多同时并存,常难以明确区分孰先孰后。如闪挫外伤等因素,就是气滞和血瘀同时形成。但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气滞血瘀,辨别气滞与血瘀的主次则是必要的。
放眼现代社会,如今的人们生活节奏紧张,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缺乏运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气滞血瘀的发生。这种体质的人群需要调理气血。气滞血瘀导致的疼痛,中医可以在辩证的基础上,通过按摩、针灸、中药等方法调理。
气滞血瘀的症状有哪些?
孔政主任介绍,气滞血瘀是中医常见的一种病理状态,它描述的是体内气血流通不畅,导致气血瘀滞、阻塞不通的状况。气滞,指的是气的流通受阻,不能顺畅地运行;血瘀,则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不畅,形成瘀血。这种病理状态可能导致多种不适。
气滞血瘀的症状多种多样,可能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常见的症状包括:
|疼痛|
气滞血瘀常常导致疼痛,疼痛部位可能固定不移,如刺痛、刀割样疼痛等。疼痛可能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质量。生活中常见的气滞血瘀症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痛”:
①胃痛
情志失调,气血瘀滞所致的胃脘胀痛,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久,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胃炎、消化性溃疡见上述证候者。
②胁痛
肝失条达,气血瘀滞所致的胁肋胀痛或刺痛,痛处拒按,入夜痛甚,舌质紫黯,脉象沉弦或涩;肝病见上述证候者。
③头痛
瘀血停留,阻滞脉络所致的头痛如锥刺,痛处固定不移,舌质紫黯或瘀斑;血管神经性头痛,外伤头痛见上述证候者。
④妇女痛经
冲任瘀阻或寒凝经脉所致的经前或经期腹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或伴有胸胁乳房胀痛,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舌紫黯或有瘀点, 脉弦或弦滑。
|肿胀|
气血瘀滞可能导致局部组织肿胀,尤其是在四肢、腰部等部位。肿胀可能伴随着疼痛,影响日常生活。
|皮肤改变|
气滞血瘀可能导致皮肤色泽发暗、有瘀斑、瘀点等。皮肤可能变得粗糙,失去光泽。
|情绪改变|
气滞血瘀可能影响情绪,导致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这些症状可能进一步加重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
|其他症状|
气滞血瘀还可能引起月经不调、痛经、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以及心悸、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症状。
气滞血瘀自检:
1、觉得说话有气无力或中气不足,经常觉得疲累、不想说话;
2、脸色苍白或比较黯淡;
3、经常性心悸、胸闷,或阵发心胸疼痛,唇暗,舌有紫气;
4、出现胁肋刺痛、黄疸、纳差、腹胀等症状;
5、肢体容易麻木,甚至疼痛,手足逆冷或发热;
6、女性经前或行经时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行而不畅,逐渐增多,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则痛感减少或消失,伴有经前胸肋胀痛;
7、男性少腹、会阴、睾丸坠胀不适,或有血尿,血精。舌质紫或有瘀点;
8、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细。
上述症状越多,说明气滞血瘀的情况越严重。
造成气滞血瘀的原因有哪些?
1、邪气侵袭:常见原因有感受外邪,如风热、寒邪等,邪气强盛,机体气机升降功能失调,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
2、情志不遂:若长期处于情志不遂的状态,如过度思虑、情志抑郁等,可导致气机郁滞,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
3、饮食不当:长期饮食不规律、过度摄入寒凉食物等,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受损,影响气血的生成和流通。
4、跌扑损伤:若不慎跌倒,导致损伤,可导致气机升降出入失常,气机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的情况;
5、久病不愈:若患者久病不愈,可导致机体气血虚弱,气机运行不畅,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
6、先天不足:若患者先天体质虚弱,存在先天不足的情况,导致肝肾亏虚,肝肾亏虚可影响气血运行,气机运行不畅,也可导致气滞血瘀的情况发生;
7、其他:从西医角度讲,气滞血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心情郁结、饮食不节、缺乏运动等。当机体出现此类情况时,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针对病因进行调理。
中医调治气滞血瘀的方法有哪些?
针对气滞血瘀的病理状态,中医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孔政主任介绍,中医治疗和调理气滞血瘀常用的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
中医治疗气滞血瘀常用的药物包括活血化瘀药、行气止痛药等。这些药物能够促进气血流通,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具体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针灸推拿|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也是治疗气滞血瘀的有效方法。针灸能够刺激穴位,调整气血流通,缓解疼痛、肿胀等症状。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气滞血瘀的症状。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对于气滞血瘀的治疗也非常重要。患者应保持饮食规律,避免过度摄入寒凉食物,增加温性食物的摄入,如生姜、红枣、桂圆等。此外,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的症状。
|心理调节|
心理调节对于气滞血瘀的治疗同样不可忽视。患者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影响。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进行心理调节,以改善气滞血瘀的症状。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和治疗气滞血瘀的关键。
1、保持愉快的情绪,有助于改善气血运行。避免大怒、惊恐、忧思等不良情绪对气血运行的影响。
2、坚持体育活动,运动量因人而异。每次运动锻炼应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
3、气滞血瘀体质平时宜多饮水,每天摄入量不低于2000毫升约8杯水。
4、坚持快步走运动。据测试,快步走时所吸入的氧气,是人体安静状态下的8倍,能大大改善血瘀状态。
5、寒则气滞、寒则血凝,气滞血瘀体质除衣被保暖外,在寒冷环境的时间不宜过长。
6、每天用热水泡浴,有利于改善全身气血运行,如能定期进行药浴、按摩,则效果更好。
7、少吃盐和味精,避免血黏度增高,加重血瘀的程度。
8、饮食宜忌:
不宜吃甘薯、芋艿、蚕豆、栗子等容易胀气的食物。不宜多吃肥肉、奶油、鳗鱼、蟹黄、工蛋黄、鱼籽、巧克力、油炸食品、甜食,防止血脂增高,阻塞血管,影响气血运行。宜选用有行气、活血功能的饮食,例如:白萝卜、柑橘、大蒜、生姜、茴香、桂皮、丁香、桃仁、韭菜、黄酒、红葡萄酒、洋葱、银杏、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
中医有个治疗气滞血瘀的「止痛神器」
平时生活中,气滞血瘀难免会导致身体疼痛。不管是头疼,颈肩疼,腰腹疼,还是关节疼,它们的原因大都是体内气血不通了。
中医说不通则痛,是指气血运行不畅,阻滞于经络、脏腑等处引起的疼痛。比如因为外界的风寒湿邪入侵,外伤等导致的气滞血瘀,经络痹阻而引起疼痛。
对于以上瘀滞而致的疼痛,只要把堵塞的气血痰给化开就好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祛瘀,从而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孔政主任推荐一个只有两味药的方子,“元胡+白芷”,却是治疗气滞血瘀导致疼痛的妙方,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只要身体疼痛,都能够用它来止住。
●元胡又名延胡索,玄胡,属于罂粟科的一种。罂粟我们都知道,是毒品,服用会让人上瘾,但是它也有极强的止痛功效。作为它的近亲,元胡也能止痛,最重要的是服用元胡不会上瘾。
元胡,擅长活血、行气、止痛。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这样介绍它:“延胡索,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
通过把气机打开,化开瘀血,这样体内的血液,气息就能重回畅通,身体的各种疼痛也就自然消退了。
●另一味药白芷,味辛。我们说辛善发散,能够解表散寒。体内阻塞经络之物大多数为风寒湿这些寒凉,辛味的白芷能够以自身的热、辣将其“烘散”。
除此之外,白芷还擅长走窜止痛,能够游走在肌肤、筋骨、脏腑之间,上下表里,只要是有风寒,它都能将其驱散,只要是有疼痛,都能将其止住。
现代研究表明,白芷具有镇痛、解热的功效,对于癌症治疗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两味药都能祛瘀通络,活血止痛,组合在一起,理气活血,止痛镇痛,对于气滞血瘀产生的疼痛,治疗效果良好。
当然,这方子不是万能的,对于不是因气滞血瘀产生的疼痛,用它治疗不一定有用。因此,切忌擅自用方,服药还是要找医生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