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硕士陈涛:38岁失业投千份简历无人要,无奈送外卖,如今怎样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2024-06-22 08:40:40

985哲学硕士做外卖员,这个新闻在2023年的时候曾在网上引发热议。

当时,一位自称是985哲学硕士的男子发布视频,诉说自己投递千份简历无人问津,最终不得不做起了外卖员维生。

这件事情看似个案,却折射出当下中年人就业的困境。

一位学历如此高深、经历过事业辉煌的人,为何会跌落到这个地步?难道学历真的已经无足轻重了吗?

让我们从这位"985哲学硕士外卖员"的经历说起,探讨一下中年人就业的现状和原因。

陈师傅的曾经辉煌

陈涛出身书香门第,自小就是同龄人的佼佼者。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被视为家里的骄傲。大家都对他的前程充满期待。

果不其然,凭借优异的成绩,陈涛如愿以偿地考入了四川大学哲学系,拿到了哲学硕士学位,成为了985高材生。

毕业后,陈涛凭借出众的文字功底,先后被多家知名媒体公司聘为记者。他的事业就这样一路青云直上,前程似锦。

首份工作是在《看天下》杂志社,陈涛文采斐然,工作能力获得领导赏识。几年后,他又被《中国新闻周刊》挖角,从事更有分量的采访报道工作。

再过几年,陈涛试图突破自我,他加入了国内顶尖媒体《南方周末》,成为了资深记者。这份高薪体面的工作,让他过上了优渥的生活,他觉得自己算是成功人士了。

事业陨落的开端

谁也没料到,陈涛的事业就这样陡然跌落谷底。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崛起,传统纸媒行业陷入了困境,就连《南方周末》这样的知名杂志社也难逃厄运。

面对经营困难重重的现状,杂志社不得不采取一些自救措施。其中就有一个评稿制度,凡是稿件没被评为优秀,都要打回重写。

陈涛虽然挂着资深记者的头衔,但他的稿件质量也经常被评为不合格。有一次,他整整花了1个月的时间修改一篇稿子。

巨大的工作压力让陈涛长期处于精神紧绷状态,他甚至开始焦虑失眠。在这种恶性循环下,陈涛的稿件质量直线下滑,最终他选择离开《南方周末》。

中年再就业的艰辛

离开传统媒体后,陈涛尝试转行做公关等行业。虽然薪资丰厚,但他发现自己和这些行业格格不入,精神落差太大。

后来,陈涛和朋友一起创业开了家公司,想要靠自己的本事赚钱,不再受制于人。可是新公司还未起步,就遭遇了疫情的重创,一年后就宣告破产。陈涛12年北漂积蓄就这样尽数打了水漂。

资金枯竭后,陈涛开始投递简历求职。他前后投了上百份,只收到一家公司的"不合适"回复,其他皆石沉大海。打电话询问原因,令人震惊的答复让他无力:

"您已经超过35岁,不符合我们的招聘要求。"

陈涛万没想到,如今找工作不仅看能力,连年龄也成了重大障碍。即便自己有985硕士学历,也无法获得面试机会。这无疑是对中年人的一种年龄歧视。

为生计做闪送员

陈涛在家失业了大半年,身无分文。为了温饱,他不得不放下身段,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

正值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外卖员成了紧缺职业。陈涛看到网上急招的广告,虽然薪资不高,但能解燃眉之急,他毫不犹豫注册成为外卖员。

2022年,陈涛开启了"闪送员陈师傅"的新生活。他每天骑着电瓶车,往返于商家和顾客之间。据他自述,当时每天要送百余单外卖,辛苦一天只能赚200多元。为了省房租,他只能住在10平米的地下室。

外卖员的生活并不好过。为了避免被罚款,陈涛曾骑车跑了十几公里,结果只赚了20多元。随着疫情好转,更多人从事这份工作,订单也变得"僧多粥少"。

与年轻人相比,陈涛的手速较慢,只能接一些距离远、单价低的订单,收入微薄。压力和无助感让他情绪几近崩溃,于是他录制了那条爆红视频,发泄心中苦闷。

爆红后的曲折

视频一经发布,立即在网上引发热议。第二天陈涛就开启了直播,最高峰时有30万人观看,当天他就赚了3000元人民币。

粉丝们也纷纷为他提供工作建议,甚至有不少公司向他抛出了"橄榄枝",希望能聘请这位"985哲学硕士外卖员"。陈涛以为自己终于能够重新就业了。

2023年4月,陈涛辞去了外卖员工作,怀揣着重新就业的希望回到了成都老家。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尝试过多种职业,比如摆地摊卖水果、参与纪录片拍摄等,但都难以为继。

有人建议陈涛可以利用自己的网络热度,开直播或在视频里叫卖书籍赚钱。但他认为这样做太过廉价,有失身份。作为一名曾经的正式员工,他坚信人应该有一份正经职业,过上体面的生活。

如今的陈涛只想在慢节奏的成都生活,远离压力,不再拼命赚钱。但这种想法也让他陷入了新的困境,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中年人就业困境

事实上,陈涛的遭遇并非个例,反映了当下中年人普遍面临的就业困境和生存压力。

一方面,企业青睐年轻人,认为他们有更大发展潜力,中年群体往往被边缘化。很多公司甚至将35岁作为雇佣的年龄上限。

另一方面,中年人往往还要承担赡养老人、抚养子女等重大家庭责任,无法像年轻人那样自由选择职业和生活方式。

在职场中,中年人常常遭到忽视,被视为"昂贵劳动力"而遭到剥削。企业为了控制成本,往往先裁撤中年员工。一旦失业,他们就很难再次就业。

这不仅是个人的困境,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重视。我们应该呼吁消除年龄就业歧视,为中年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

重拾人生新方向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人生低谷后,2024年3月,陈涛终于重新找到了方向:当老师。一位记者朋友的介绍,让他有机会加入西安一所民办高校。

起初陈涛还有些犹豫,但最终他还是勇敢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在经过7道严格面试流程后,学校正式聘请了他担任教师一职。

重新走上讲台,已年过39岁的陈涛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几岁。他乐在其中,希望能带领学生们开启知识之门,了解这个多彩的世界。

人生远远不止一条路,或许上天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可还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如果陈涛没有勇气重头再来,就无法开启新的生活。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切莫用曾经的价值,评估当下的自己。

结语

陈涛的经历引发了社会对中年失业问题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个人的困境,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重视。

我们呼吁消除年龄就业歧视,为中年人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同时也期望中年人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勇于尝试,拥抱新的人生机遇。

只有互相理解和体谅,携手共进,才能让社会在发展中不留下任何一个群体。我们应当为所有中年人发出心声,让他们重拾尊严和希望,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参考资料:

[1]一个高校教师的“奇幻转变”:当过记者,送过外卖,摆过地摊,“书呆子”正逐渐成熟--极目新闻

[2]送外卖的38岁哲学硕士回到成都--九派新闻

0 阅读:0

冷紫葉诉说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