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伙,中国团队真是太逆天了,竟然能将煤炭变为蛋白质!
这项技术一旦推广起来,可以预见将彻底颠覆食物生产的游戏规则。
中国发明煤变蛋白技术
目前我们人类吃的蛋白质,大多数都是来自现代农牧业,比如一些猪牛羊等家畜和鸡鸭鹅等家禽。
但是喂养它们,首先要将一块巨大面积的土地转变为农田和牧场,这无疑会对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障粮食安全,我国一直以来都是有18亿亩的耕地红线,也就是经常进行耕种的土地面积的最低值。
然而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现有耕地仅45%具备灌溉条件,不稳定利用耕地高达7000多万亩,每年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损毁土地高达数万亩。
为此,我国每年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的农作物。
比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消费国和加工国,在全球大豆市场中的地位与影响力举足轻重。
2020年大豆进口量首次突破1亿吨。业内专家表示,以1亿吨的进口量计算,折合成耕地资源需要7.61亿亩,占当年粮食总播种面积43.30%。
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对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金额达到创纪录的409亿美元,同比增长14.5%,中国再次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
其中,大豆出口总额达179亿美元。
一方面出于环境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进口的担心,所以我国科学家就在思考,有没有一种更加简单高效低成本合成蛋白质的方法?
传统合成蛋白质的生产过程,通常依赖于微生物发酵过程。
其中包括选取特定的微生物株(如细菌、酵母或藻类),并在控制的环境中提供营养源(通常是糖类),使其生长并产生蛋白质。
随后,这些蛋白质会被收集、净化,并可能进一步加工成各种食品产品。
但是,其生产成本依然是硬伤,因此大规模商业化生产仍面临经济挑战。
而现在有好消息传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吴欣教授领导的团队,把目光投向了煤炭,利用技术手段,竟然从中生成出蛋白质。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研究人员发现从煤炭煤气化过程中,可以提炼出一种叫做甲醇的物质。
虽然这玩意对环境和人体有害,但是可以通过特定的生物技术,使其变成蛋白质。
然而,这项技术想要成功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
首先,要从自然界中筛选出能够利用甲醇作为碳源进行生长的酵母菌株,这需要大量的野外采样和实验室筛选工作,以确保找到最适合的菌株。
为此,研究人员从中国各地的自然环境中收集了超过20000个酵母样本,并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最终确定了一种名为毕赤酵母的酵母菌非常适合。
然后,他们对选定的酵母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提高其对甲醇的利用率,同时增强其耐高温能力。
这使得酵母菌能在较高的温度下生长,进而提高蛋白质的产量和质量。
据说,经过基因改造的毕赤酵母在甲醇中的发酵效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从中能够获得120克/升的干细胞重量和67.2%的粗蛋白含量,这意味着甲醇转化为蛋白质的效率高达理论值的92%,远超传统生物质转化过程。
该技术的成功实施,不仅提高了甲醇到蛋白质转化的效率,而且生产出的蛋白质具有高营养价值,使其成为理想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这么说吧,像鱼粉、大豆、肉类和脱脂奶粉等传统蛋白源,完全可以使用这种蛋白进行替代。
当然了,该技术的成功不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据说该团队已经开始进行工业化生产的试点,这标志着这一技术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转变。
此举不仅为解决全球蛋白质供应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展示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基因工程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巨大潜力。
结尾
不得不说,将煤炭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甲醇转化为高价值的蛋白质,真是脑洞大开的设计。
如果真是这样,必然是造福全人类的壮举。论聪明才智,还是中国科学家厉害。
就是不知道,这种蛋白质吃起来味道如何?
甲醇蛋白很早在国内就工业化过,只是成本与产出不成比例,甲醇要2千多一吨,一吨蛋白需要接近2吨甲醇及其它原料和工艺过程,最终成本远高于大豆蛋白,现在这个技术与工业化技术有什么优点。
任何研究都是有意义的,甲醇生物转化技术哪怕现阶段完全用不上最后被封存,它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储备。这意味着未来星际开荒又拥有了一项食物来源,只怕技术少,不嫌技术多
这么说吧,这种蛋白质你拿来造布料还差不多,但别给我吃[汗]
前面还有一个空气还是什么的造面粉[得瑟]
基因工程不就是转基因吗?还是说还有别的操作也属于基因工程?时间长了,这些知识不太记得了。
你以为煤炭不用钱?
愿不是据说。
基因改造,神之领域[点赞][点赞]
我有人体光合作用合成技术,以后只要每天晒晒太阳就能满足人体所需[得瑟][得瑟]有人来投资推广的不
这样的预制菜你敢吃吗?
万物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