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刘少奇让陈毅把元帅衔让给粟裕,陈毅爽快表态:没问题!

南书房 2024-06-11 16:56:36

1955 年的授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时光回溯到 1951 年,彼时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作战的彭德怀,向中央发出了一封极具意义的电文。彭德怀指出在朝鲜战争中,因我军缺乏军衔体系导致诸多指挥不便,特别是与朝鲜人民军协同作战时,这种困扰尤为明显,军衔评定刻不容缓。于是,毛主席在次年决定在全军推行军衔制。

军衔制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在 1955 年大授衔时,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些将领对自己的军衔表示不满,觉得低了而抱怨;但也有一些将领展现出了无私的胸怀,愿意让出军衔。这其中,陈毅就明确表示愿意将元帅军衔让给粟裕。

其实,我党在抗战时期就曾有过军衔制。当时八路军和新四军中有 31 名将领被国民政府授予将官军衔,如朱德、刘伯承、贺龙被授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周恩来和叶剑英为中将,徐海东在 1955 年被授予大将,而他在抗战时就已是少将。不过,这些我党高级领导人基本都穿着我军朴素无军衔标识的军装。

抗战胜利后,毛主席曾两次临时授衔。随着解放战争的推进,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虽早已意识到军衔对作战指挥、军队正规化和士气激励的重要性,但因战争的残酷激烈,一直未能正式实施军衔制。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1955 年的授衔才得以进行。

在评定军衔过程中,为了公平公正,党中央特别成立了“军衔评定小组”,综合考量从土地革命时期到当时的战功、资历、品行、军职、年龄等多方面因素。当军衔评定结果出来后,一些将领表达了不满,而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却展现出了高风亮节。

刘少奇找到陈毅,诚恳地说:“陈毅同志啊,粟裕战功赫赫,党内军内几乎无人能及,我一直向党中央建议,可否让粟裕授予元帅军衔,你能否将你的元帅军衔让出来呢?”陈毅听后爽朗地笑道:“哈哈,没问题啊,粟裕若被授予元帅,那也是实至名归,我参加革命可不是为了军衔和荣华富贵呀!”

对于粟裕,毛主席也曾多次表示以其战功评定“元帅”绰绰有余。当初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毛主席还曾考虑让粟裕担任志愿军总司令。然而,当刘少奇提出让陈毅让元帅军衔给粟裕的事在党中央会议上讨论时,周恩来等多位领导人表示了反对。周恩来指出,陈毅作为红军创始人之一,对党的贡献极大。从资历上看,陈毅在红军时期就担任重要领导职务,而粟裕当时还是低级领导干部;抗日战争时期,陈毅一直是新四军的一把手,粟裕只是新四军下属第一师师长。

而且,从党内建设等其他方面考虑,陈毅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周恩来的反对完全是出于公平公正、一心为党的考量,并非因为与陈毅关系特殊。

而粟裕在得知此事后,也马上表示了拒绝。他曾批评那些过分关注军衔的行为,认为这违背了革命初衷。他对身边人说:“看看毛主席、总理、刘少奇、邓小平这些同志,他们的历史功绩哪一个不比我们大,他们都不要军衔,我们怎么好意思去争呢?那是惭愧的事啊!”他甚至主动表示不要元帅军衔,觉得给自己大将军衔都太高了。

罗荣桓、徐海东等人也纷纷向党中央表示自己的军衔高了。后来,当有将领抱怨自己军衔低时,党中央就以粟裕谦让的例子来教育他们,这些将领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从陈毅谦让元帅军衔和粟裕嫌大将军衔高这两件事,就能清晰地看到我党与腐败的国民党的本质区别。正是因为我党拥有这样一大批无私奉献、一心为党的革命家,新中国才迎来了繁荣昌盛的今天。这段历史,将永远被铭记。

0 阅读:452
评论列表

南书房

简介:以专业的眼光让历史更加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