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视角看武术影视的文化精髓

陆凯看历史 2023-07-08 22:03:15

文/匹夫

编辑/匹夫

前言

目前,以武术为表演方式的电影电视越来越多,为影视武术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表达平台,将武术现象融入到武术影视中,从而对影视武术的内涵进行阐释,二者相得益彰。

电影武侠是武侠电影中最主要的一种,也是打上了武侠电影的鲜明标记。同时,电影武侠与文学武侠也有一定的关系。

影视武术是从文学武术中发展而来的,许多影视武术中的作品都是以文学武术作为载体,将其精髓通过电视、电影这个载体表达出来。

一、武术影视的艺术视角

在武侠电影中,在经过武侠情节的编排后,再经过技巧的表现而呈现出来,技巧表现的范围非常大。

艺术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一种思想和灵魂的融合,慢慢融入到了作品之中,因此,一件作品的价值是无法用实际的方法来衡量的。

导演喜欢将武打电影置于“神性空间”或者“超人空间”之中,将个人的思想,视角,强行注入导演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他特有的摄影方式。

在武打电影中,那些武林中的角色都有着非同一般的武功,遁地,隐身,飞檐走壁,对他们而言简直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在以往的武打电影和电视剧中,这些超人类的技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现,这是因为它们所处的物理空间缺乏动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电影和电视剧中出现了一些“飞檐走壁”的动作,电影和电视剧中也出现了一些夸张的动作。

人物的基本特性被特效与现代技术彻底改变,物质空间也不再是纯粹的静止,而是对人物产生了强烈的映衬或衬托。

如今,许多作品已经不以传统的神话为题材,而以大家所熟悉的市井智慧为题材,来塑造超人这一人物,带有强烈的黑色幽默,虽未达到神圣的程度,但却推动了一些特定的历史文化的发展。

周星驰电影中的主角都是很有人情味的,比如《功夫》中的周星星,既有一身绝世武功,又带着普通人特有的风趣与睿智。这样的电影,既不背离观赏者的心理特点,又能使观众获得精神上的放松。

电影和电视剧在武打片中常常使用到“超现实”的表现手段,使观众的情感得到激发。利用高技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

超现实主义打破了传统的表达方式,开辟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融合了观众对气愤、高兴、妒忌、好奇的情感。

融入了影视武术作品所独有的肝胆相照、恩怨情仇和茅塞顿开等情感,将观众带入一个建构好的理想空间。

在电影、电视等领域,运用超现实技术,提高电影、电视等艺术手段所表现的视觉效果,使人们在视觉上、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冲击。

以“侠骨柔肠”为主题,以“侠义之士”为主题弘扬“国粹”,这一主题是“武打电影”的精髓所在,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

中国武侠电影与美国电影的区别在于,中国武侠电影继承了一个民族的自强不息,在中国电影中独树一帜。

武侠电影作为一种将民族风味与电影、电视等元素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因其特有的娱乐性而广受大众喜爱。

从20年代起,以恰当的表达手法和闪烁着的国家文化之光而享誉全球的武打电影和电视剧。美学文化离不开娱乐,但是仅仅依靠娱乐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武侠电影将中国美学,道德,文学,宗教,以及民族文化的精华融为一体,形成了武侠电影的文化基础,使观众在观看的时候,能够真切地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之美。

不管是《金钱豹》、《定军山》、李小龙的电影、少林寺题材的电影、现代武侠题材的电影,都将“正义”与“国家”融合在一起。

武侠电视节目是对中国5000年历史悠久的武侠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一种全新的电视节目形式。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胡鹏以“黄飞鸿”为代表的武打片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到目前为止,以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有一百多部,所以黄飞鸿在中国影视圈,中国文化圈,甚至是中国武林的历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他所表现出来的那一套,更是奠定了他成为一代武林高手的基础。

同时,《黄飞鸿》和《少林寺》也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武侠电影发展的另一个里程碑。

值得称道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并不忽视对中国民间文化的描述,以及对角色性格的塑造,从而促进了电影武侠的发展。很多电影,都会选择将自己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之中。

二、从艺术视角看武术影视的文化精髓

武艺的基本原理是对中国经典思想的扩展。作为武艺的一种,电影武艺同样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

武术是用四肢来表达的,所以它的起点就是身体的强健。在学习武术的时候,如果能够根据一定的规则来进行训练,就能够取得非常好的结果,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许多武侠电影里,如果一个武者不遵守身体的自然规律,不遵守武功的规则,那么他就一定会失败,最终伤到自己。

就算他最终修炼到了至高境界,也未能达到师傅的期望,成为了一个祸患。由此可见,凡事都是有一定规则的,如果违背了规则,那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知行合一”,不仅是学武的基础,更是学武的本质所在。要达到武学的至高水平,必须从实践出发,从理论到实践。

一部真正的好的影视武术作品,并不只是给人在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还会在人的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冲击;

这将会对一个人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产生影响,并引领着观众对自己的心灵进行持续的升华。

武打电影电影与武打电影互为补充,而“侠义”是中国武学在电视电影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

武术影视和影视武术相辅相成,而“侠义”精神是影视武术的核心,它散发着中国武术独特的魅力。

要达到“侠”的境界,必然要以“武”为纽带,“侠”为武学之精华。“侠”是以“武”为本,是由“武”经提炼而成的,是用来评价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尺度。

“武侠”的精神,就是要透过侠士的事迹,将侠骨柔肠的气概贯穿于功夫的每个细节之中,而这正是电影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导演要重点刻画的一种性格。

“侠”一般体现在拔刀相助、重情重义、舍己为人、正直高尚等优良品格上,而“侠”的至高境界则是“人民需要他,国家也需要他”。

时至今日,“侠”之气在中国传统与中国传统的武学文化中早已根深蒂固。同时,各种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也出现了许多以武士为原型的人物,从而继承了“侠”的传统。

《少林寺》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个故事,那就是在隋唐时期,天下英雄争夺中原,王世充在东都建立了一支军队,自称郑王,在那里横行无忌,弄得天下大乱。

王仁则强迫小虎和父亲去做艰苦的工作,并且对他们实施暴力,小虎的父亲遭王仁则迫害而死,小虎乘机逃走。

由于路途被追杀精力耗尽倒在了少林寺门前,少林寺方丈宅心仁厚,收留了小虎并改名为觉远。

觉远怀着对李世民的怨恨,暗中离开了少林寺,却在半路上遇到了王仁则,他想起了自己的遭遇,出手相救,却没想到王仁则竟然一把火烧了少林寺。

影片中所说的“英雄”,就是那些拯救他人于水火之中的英雄,以及那些勇敢无畏的英雄。

方丈的侠义,少林僧人的侠义,觉远的侠义,牧羊姑娘的侠义之心,都得到了充分的彰显。时至今日,关于少林寺唐王被十三棍僧救下的传闻,依旧是不胫而走。

武术是中国5000多年历史的精华,是中国人精神的精华。这是什么意思?一个民族在物质、精神、乃至精神等方面对自己的民族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将这些贡献延续到未来的,就可以被称为“国粹”。

这是一个国家的符号,是一个国家无形的精神财产,也是一个国家的精神之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武侠电影是用一种非常宽泛的媒体,让全世界都知道了中国的武侠,传承并弘扬了中国5000年来悠久的武侠文化。

展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自立自强的精神,让中国人在全世界都能有尊严的生活,而不是被其他国家的人瞧不起。

从某种意义上讲,武侠电影也有弘扬“尚武崇德”的根本宗旨。武术道德简称武德,指的是一切从事和武术相关的人都要达到社会的基本道德底线和道德修养。

武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继承了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而且将其发扬到了极致。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都有关于“以礼待人”、“学武为先修德行”等武学理念。

在某种意义上,尚武崇德的精神能够使青年形成以礼待人、言而有信、尊师重道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品格情操。

马明达先生认为:“习武之人在江湖上立足的根本就是武德,如果一个人有武无德,那他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德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准则,也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准则,一个人不死,就要遵从这个社会的法则,中国武术家讲究的是“德”字,目的就是为了让武术家能够有一种超凡脱俗的高尚品格。”

结语

张艺谋的那部著名的影片《英雄》,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人与人,人与事,甚至是民族与民族的关系。

残剑明悟到了“和”的真谛,于是,他选择不杀秦始皇,而是选择了“以德服人”。

秦始皇从断刀发出的那道剑光中,也体会到了这一点,但他并没有将这一点运用到统治其国家上去。

志向、胆略和胆识能培育人自立自强、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崇高精神,也能增强自己的自信。

一个人在有信心的时候,可以形成一种宽容和自我约束的品格,而且具有很强的正义感,面对邪恶的力量也不会屈服,渐渐形成一种谦虚好学、善良纯真的性情。

拥有这样的好性格的人,就会积极地去寻找并纠正自己的缺点,不会对别人的缺点过分地苛责。

只需要付出不求回报,从而激发大家一起来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氛围,培养崇高的品格。

综上所述,用武术来培养人的情操,塑造人的优良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净化人的灵魂。

参考文献:

[1]杜君鹏《优秀武术影视传播者在武术传播中的积极作用》

[2]赵龙《武打影视的播放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3]柳江《论中国传统武术电影业的发展》

[4]周国霞,张虹《浅谈影视在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0 阅读:0

陆凯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