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获悉,手术机器人企业「瑞龙外科」近日完成3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由无锡国联(旗下国联通宝、锡洲国际及扬州经开新兴产业基金)、渶策资本共同领投,King Star Med LP和老股东LongRiver江远投资跟投。本轮融资将加速模块化手术机器人产品的商业化,及公司国际化。
瑞龙外科成立于2019年,由直觉外科前战略发展高级副总裁、复星集团前全球合伙人马长征博士创立,重点开发模块化、灵巧型的手术机器人,以期提高手术机器人在多个专科(如泌尿外科、普外科、妇科等)术式覆盖度,降低医生学习、使用机器人的难度,同时提高设备入院性价比。
海山一®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
在当前的资本环境下,瑞龙外科在过去18个月间,完成了3轮融资,另外旗下模块化手术机器人海山一®系统相继通过了型检、GLP(Good Laboratory Practice)动物试验,今年初也完成了多中心、多专科人体临床试验。
当前临床应用里,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一体式手术机器人比较常见,但进口腔镜手术机器人入院价格在数千万元人民币,由机器人辅助腔镜手术价格要高于普通腔镜手术4-5万元,且多由病人自付。手术机器人设备及耗材价格的高昂,一定程度上限制着这一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瑞龙外科创始人兼CEO马长征曾对36氪表示,“达芬奇”树立了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的一个标杆,但因其技术和产品特性,它目前主要局限在泌尿外科等小科室,难以渗透到普外科、妇科等更广阔的场景。
软组织手术机器人主要针对胸腔、腹腔和盆腔,涉及到胸外、普外、泌尿外科和妇科。其中,全国泌尿外科一年开展的微创手术量约20多万台,而普外科和妇科年手术量近千万台。手术机器人要在普外科和妇科普及,需在源头设计上进行改变,“必须让外科医生常讲的8个字能很好被满足:一是普外科妇科里讲的‘指哪打哪’,解释了手术机器人在操作时的精准性问题;二是‘大开大合’,因为普外手术和妇科手术的创面都非常大,要接触到的面也非常大。”
为此,瑞龙诺赋做了国内原创的模块化设计,以解决上述临床痛点问题,突破达芬奇等手术机器人在专科普及中遇到的瓶颈。“希望能覆盖中国最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让手术机器人成为中国十余万手术室的标配。”
当前,瑞龙外科形成了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腔镜影像系统、手术器械等系列产品。在生产方面,其筹建超12000平米的手术机器人产业化基地,包括制造中心、临床研究中心、临床培训教育中心等。出海方面,其已建立美国临床中心、临床应用团队,将与国际临床专家、学术会议等合作,加速国际化进程。
据了解,瑞龙诺赋的机器人系统可根据医院临床需求可设置不同的产品组合,由主控台、不同数量的手术臂台车、3D腹腔镜和执行手术器械组成。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手术臂单独分开,使医院可根据实际需求选配台车数量;模块化台车根据术式灵活摆位,也可在不同手术室之间便捷移动;占地面积小,更适用于现有手术室,以降低入院成本以及患者使用成本。
据沙利文数据,2020年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约4.3 亿美元,估计到2026年达38.4亿美元;其中,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有望达到23.2 亿美元规模。随着腔镜手术机器人的普及,其在妇科、普外科的应用普及度也正在提高,对医院而言拓展适应症应用的边际成本也在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