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与初恋结婚生三子,晚年失去四位至亲,94岁依旧还活跃在荧屏

蓝天观古今 2024-09-23 14:45:12

田华出生在河北省唐山南放水村的一个贫困家庭。她的原名是刘天花,因为当时农村迷信,认为取这个名字可以避免出天花。

田华的童年充满了贫困和饥饿,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比如推碾子、担水、拾柴禾、挖野菜等在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她甚至要去拾杨穗儿、柳穗儿,捋榆钱儿和树叶儿来充饥。

1937年底,田华的母亲因为过度劳累而早逝,然而命运却并未停止对她的戏弄。紧接着,村子里来了八路军,成立了新政府,这对田华来说简直是一场大转机。

她有了上学的机会,并立即加入了儿童团她站岗、放哨、查路条、捉汉奸,一切都是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而且,她还因为跳舞出色被选入学校舞蹈队。

1940年夏,12岁的田华被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选中,开始了她的文艺兵生涯。虽然年幼,但她很快就学会了唱歌跳舞,在许多剧作中饰演重要角色。

1944年,16岁的田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解放战争中,田华跟随军队转战华北战场,亲身经历了枪林弹雨和血与火的洗礼。她不仅在战斗中为英勇奋战的子弟兵表演,还在野战医院担任指导员,积极参与战地救护。

由于多次立功受奖的经历,田华从一个年轻的姑娘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的战士。

那段艰苦却难忘的岁月,田华在其中经历了意志的锻炼,同时也为她后来的艺术生涯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每当回忆起那段岁月,田华的眼神中总是闪烁着坚定和自豪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却难忘的青春岁月。

1949年,21岁的田华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当时的东北电影制片厂正筹备拍摄电影《白毛女》,导演水华和王滨经过全国海选,最终选中了田华饰演女主角喜儿。

这个决定不仅改变了田华的人生轨迹,也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更好地诠释喜儿这个角色,田华深入河北平山县农村体验生活。她和一个年龄相仿的女孩同吃同住,每天下地干活、推碾子、挖野菜,以此来真实感受农村姑娘的生活。

这段经历让她将自己对苦难和战争的切身体会融入表演中,塑造出了一个栩栩如生、令人动容的喜儿形象。

《白毛女》一出即引起广泛关注,该影片在1951年荣获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特别荣誉奖,1955年更是荣获中央文化部授予的优秀影片一等奖。

田华本人也因此荣获一枚金质奖章,一举成名。

然而,成功并没能让田华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她反思自己的文化水平不足,便毅然决定进修,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训练班。

在这里,她不仅系统地学习了中国文学艺术,还涉猎了雨果、莎士比亚、罗曼·罗兰等世界名著在苏联专家库里涅夫的指导下,她还第一次系统地学习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为自己的演艺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58年,田华在电影《党的女儿》中饰演李玉梅一角,再次充分展示了她的出色演技。她将革命先烈的坚贞不屈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个真实感人、催人泪下的艺术形象。

这一角色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了文学家茅盾的高度赞扬,为她在影坛奠定了坚实的地位。

对于那段星途闪耀的岁月,田华总是充满自豪和感激的泪水。她对艺术的热爱,对生命历程的珍视,都可以从她的话语和眼光中感受到。

她常说:"塑造角色不仅是我的荣幸,更是一种责任我希望通过这些角色,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正当田华在艺术生涯上蒸蒸日上之时,她的爱情故事也随之展开。她的丈夫苏凡是一名舞美设计师,两人相识于晋察冀"抗敌剧社"。

初次相遇时,由于田华文化程度不高,苏凡主动教她认字在朝夕相处中,爱情的种子在两颗年轻的心中悄然萌发。

然而,他们的爱情道路并不平坦。在那个时期,晋察翼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了保护年轻战士的身心健康,下令禁止剧社的小鬼队(16岁以下的小战士)过早恋爱。

面对这一规定,田华和苏凡只能开始地下恋情尽管如此,他们的感情还是被发现了,两人因此受到处分,甚至被调离开但真挚的爱情经受住了考验,他们的感情不减反增。

在经历了六年的等待与坚持之后,21岁的田华和25岁的苏凡终于在1949年8月4日喜结连理。婚后不久,苏凡就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在28天内完成开国大典天安门的装修和舞台布置。

新婚燕尔的苏凡不得不将田华独自留在家中,连续20多天吃住在单位这段经历成为了苏凡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

1959年,田华和苏凡夫妇二人调入八一电影制片厂工作,又重新成为了同事。婚后他们育有三个儿子:大儿子杨雪雷、二儿子杨雪培和小儿子杨雪红。

然而,艺术家的生活并非总是轻松田华经常需要外出拍戏,动辄两三个月不在家在这期间,苏凡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三个儿子,生活很是辛苦。

然而,苏凡一直是田华事业的坚强后盾。每当谈及丈夫,田华脸上总流露出幸福的微笑,眼眸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她常说:"没有苏凡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

我们的婚姻不仅是爱情的结晶,更是我事业的坚强后盾"。

田华的演艺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被贴上了"三名三高"的标签,并被下放到干校劳动,这一经历给她的艺术生涯造成了长达10年的空白。

然而,尽管远离了舞台和镜头,田华对艺术的热爱从未减退。

1978年,机会又一次降临。八一电影制片厂筹备系列电影《猎字99号》,导演严寄洲邀请田华出演工厂党委书记。尽管这只是一个小角色,戏份不多,但田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有人对"大演员能演小角色吗?"提出质疑,田华用她的实际行动给出了肯定的答案她说:"只要角色需要,我就演"这种不计较角色大小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同行的尊重。

接下来,田华陆续参演了优秀电影《奴隶的女儿》、《峥嵘岁月》等作品。1979年,她应峨嵋电影制片厂之邀,在著名电影《法庭内外》中饰演女法官尚勤。

为了更好地诠释这个角色,田华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她不仅认真学习研究了大量法律条文和案例,还多次参加真实的庭审活动,力求将角色塑造得真实可信。

田华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回报。1980年,她主演的电影《法庭内外》荣获中央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而她本人也在峨眉电影制片厂举办的第三届小百花奖中荣获最佳女演员奖。

这次成功不仅标志着田华艺术生涯的第二个春天,也充分证明了她作为演员的实力和韧性。

1983年,田华被提拔为八一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团长,这是对她艺术成就和领导能力的又一次肯定。但是,她并未因此停滞不前。

在1990年,她主动辞去了团长职务,决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表演艺术中。

每当田华回想起这段跌宕起伏的经历,她的眼神中总是闪烁着坚毅和自信的光芒。她常说:"艺术之路上没有永远的顺境,关键是要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只要不放弃,就永远有希望"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正是田华能够在低谷中重新崛起的关键。

田华在晚年本应有天伦之乐,然而命运却给她带来了一连串的打击。2008年2月,这个家庭的噩耗开始降临。田华的小儿媳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这个消息宛如晴天霹雳,使得全家人陷入了忧虑之中。

然而,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在同一年的8月份,田华的小儿子杨雪红被查出患上了肺癌。作为一个母亲,田华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她日夜守候在儿子身边,希望能够用母爱驱散病魔。

不幸似乎总是接踵而至。2012年,田华的二儿媳被诊断出乳腺癌,这个消息再次给这个饱受打击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田华强忍悲痛,坚强地支撑着整个家庭。

2013年底,最让田华心碎的消息传来。她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苏凡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这对相爱了一辈子的夫妻,不得不面对生离死别的痛苦。

2014年秋天,田华的小儿子杨雪红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杨雪红艰难地对母亲说:"谢谢妈妈。"这简单的三个字,让田华泪如雨下。

田华在短短几年间失去了四位至亲,这对她的打击无疑是巨大和痛苦的。为了治疗家人,她不仅花光了300多万的积蓄,甚至还选择重返荧屏,继续工作。

每当田华回忆起那段艰难的日子,她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泪光,但脸上却始终保持着坚强的微笑。她常说:"生命中的挫折只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地面对生活"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成为了田华继续前行的动力。

如今,年事已高的田华已经94岁,但她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浓厚热情和对生活充满朝气的积极态度。纵然历经坎坷的人生境遇,她仍坚持耕耘在荧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老有所为”的生命哲学。

2022年7月1日,在央视特别节目《唱支山歌给党听》中,田华以讲述人的身份出现。镜头中的她,虽然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她的声音坚定有力,讲述着那些激动人心的革命故事,让观众们深深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激情和力量。

田华的故事不仅是她个人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她经历过战争的洗礼,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诞生与发展,在艺术道路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

然而,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她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田华的人生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退休"二字。她常说:"只要还能为观众带来一点感动,我就会继续演下去。"这种永不言退的精神,不仅让她在94岁高龄仍能在荧屏上绽放光彩,也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

田华的人生故事就像她在银幕上塑造的那些不屈不挠的形象一样,给人以力量和启迪。她使用她的一生来诠释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对艺术的执着,什么是面对生活挫折时的勇气。

在新时代的舞台上,94岁的田华依然是一个闪耀的传奇,她的故事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0 阅读:35

蓝天观古今

简介:每天更新新故事,希望各位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