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租香港,法国租湛江,为何湛江被提前53年归还?

地史小官 2024-08-01 23:42:52

道光二十一年(1841),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英国强占香港岛,清政府多次试图以武力收复,但清军与英军之间堪称霄壤之别,差距不啻天渊,无论在技术装备还是行政组织上都相去甚远,结果不言而喻。

道光二十二年(1842),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正式割让香港岛。随后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先后占据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和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长达九十九年(至1997年)。

由于香港在战后发展迅猛,成为了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风光无限,英国自然是恋栈不去,直到租期的最后一天才正式归还香港。

香港的无限风光遮挡了很多人的视线,以致于在两广南侧出现了一个与香港“同命不同运”却被众人忽视遗忘的角落——广东湛江。

湛江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法国强租,租期与香港同样为99年,距离香港仅四百公里,驾车只需四个小时。然而,湛江不仅经济发展与香港相形见绌,甚至还被法国提前53年归还中国。这是怎么回事呢?

湛江租借史

甲午一战,不吝于文和乱武。“天朝上国”的荣光被“弹丸之地”的虾夷正面击败,让全世界清晰的领会了清政府的外强中干,由此掀开了列强瓜分大清的序幕。

德国租青岛,英国租香港,俄国租关东,列强就像闻到了血腥气的鬣狗一样争前恐后地趴到半死不活的清政府身上撕咬血肉,法国自然不会无动于衷。

1898年4月,法国白瓦特号(Bayard)军舰为躲避台风闯入广州湾(湛江湾),法国军官惊讶地发现广州湾竟是一处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于是干脆登陆,占领了广州湾。

1899年,《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签订,法国正式得到了广州湾,也就是今天的湛江。

对于湛江的发展,法国人有自己的野心。隔壁的香港在英国的控制下日子红红火火,各类工业发展有模有样,俨然一副“模范殖民地”的样子。常年和英国相提并论的法国自然希望将湛江打造成能和香港并肩的“法版香港”,以成为法国在华桥头堡。

湛江老城区的法式建筑

作为法国在华的唯一租借地,法国人还是比较重视湛江的开发的。1900年法国人踏足此地时湛江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仅在附近有一个半渔半农的村落,法国人着手在麻斜海东西两侧建设了湛江最早的两片建筑群,当地人称之为“东营”(今麻斜)和“西营”(今霞山)。所谓的“营”,其实说的就是军营,法国人在当地最早建设的建筑有鲜明的军事特征。这种双中心的布局对如今的湛江发展规划具有深远的影响。今天湛江当地流传的一句顺口溜叫做“湛江一大怪,一个城市分两块”,说的就是湛江分两块发展的格局。

1911年,法国人将西营设为当地最高行政首府的所在地,随后在西营开始市政建设,包括码头、公路、邮政、学校、教堂都渐渐兴修。让西营有了城市样,慢慢出现了最早的海边街(今湛江东堤路)和垂直海边街接连码头的贝丁街(今逸仙路)。如今湛江的南部老城区中还存在很多法式建筑,建筑类型涵盖宗教、商业、政治等多个方面,甚至部分街区仍有成片分布的传统民居。

湛江赤坎老街

客观地来说,湛江早期的发展是十分顺利的。在法国人的投资建设之下,湛江一度取代了之前的区域中心雷州,成为广东西南部的新中心。湛江当地的人口也是翻倍猛增,一时间颇有一番“新香港”的气势。

民国时期,湛江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利好——军阀混战。各个军阀大打出手,苦的自然是百姓,而一般情况下不会被军队所打扰的租界就成了避难首选。

湛江作为法租界,自然也吸纳了一波人口。但这一波历史机遇中,香港所吸纳的人口十倍于湛江,两者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日渐扩大。对于法国官员来说,无论他如何努力,湛江都拍马难追香港,这在后来成为了一个历史谜题。

湛江发展之谜

改革开放二十年,广东经济出现了两个不解之谜。一个是珠三角的飞速崛起之谜,一个是粤西龙头湛江的经济陆沉之谜。前者引起了多方关注,谜底早已经被猜得清清楚楚。

但后者却鲜有人知。湛江的区位条件其实并不差,位于富裕的广东,有天然良港,理论上的货物吞吐量甚至超过世界第一港鹿特丹。而且还是中国最大的海鲜中心,且有中国最大的啤酒厂,三面环海,风景怡人。无论怎么想,这样的风水宝地似乎都不应该和穷有

湛江金沙湾

半点关系。可现实却又偏偏如此——即使在今天,湛江也是广东无可置疑的经济低地。

最早发现湛江发展困境的人,其实就是法国人。

湛江的确是难得一见的深水良港,放在全球都是一等一的。但是湛江水路交通不便,缺乏广阔腹地,没有大型河流入海。也就是说湛江空有良港,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航运便利条件。再加上湛江铁路建设滞后,湛江远离传统商业地区,因此其良港潜力完全无法发挥。就像苦修了三十年内力的武林高手却只会一手路边学来的太祖长拳一样。

法国官员卡亚尔对此认知颇为清楚,他表示:“(湛江)只有赤坎略有重要性……这里的经济价值不可与印度支那同日而语”。

有些法国官员甚至干脆“开摆”,这进一步加重了湛江的发展困境。湛江经济当时面临的重要的问题是走私。法国官员几次试图制止,但成效不佳。最终干脆参加走私,于是鸦片收入竟然成为了湛江的主要收入之一。法国官员允许当地经营鸦片、娼妓和赌博,一时间湛江烟馆、妓馆、赌馆林立,乌烟瘴气,五毒俱全。

民国时期的湛江

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湛江竟然短暂地迎来了一段畸形的辉煌。

在香港沦陷之后,大量人口快速涌入湛江,尤其是商业较为发达的赤坎地区,人数甚至翻倍至十万人。赤坎,这个曾经被法国官员点名“比较重要”的地区,位于霞山以北。早在南宋时期就已经成为商集,当地剁坎头岗峦,泥土呈赤色,故而得名赤坎。附近县志记载:“赤坎乃遂南边唯一小镇也”。

人口涌入之后,赤坎的火热场景达到了何种境地呢?

在当时的赤坎,不仅市区一房难求,就连在郊区买上一套房也得颇费心思,大量商人的涌入更让当地商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频频涌现。赤坎由此进入鼎盛时期,一跃成为广东商业中心。但所有人都知道赤坎的繁荣与空中楼阁无异,一旦时局有变,则必然会被打回原形。

湛江赤坎老街

这一天来的比很多人的预料更早。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戴高乐成立流亡政府,法国对海外殖民地控制力度显著下降。随着日本的推进,湛江自然被日军武力控制,蒋介石随即宣布废除1899年的《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

等到1945年日军投降,湛江理所当然的回到了中国控制。法国十分重视海外殖民地的归属,但由于实力衰退,法国对于自己不可能维持曾经的殖民地规模一事心知肚明,于是定下了“保西瓜丢芝麻”的战略。“西瓜”是法属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高价值殖民地,而湛江呢?在法国心里,湛江无疑就是那个“芝麻”。

于是,1945年中法签订《交收广州湾租借地专约》,向中国政府归还湛江,湛江由此被提前53年归还。

作者:未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0 阅读:1

地史小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