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丰碣石竹马戏:身骑竹马,神采飞扬

陆丰新发现 2024-05-15 16:28:35

巡游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或挥舞纸扇,或挥动红旗,身“骑”竹马,穿行在汕尾的大街小巷,孩子们围着这支队伍,大人们则是纷纷掏出手机,将精彩的非遗表演记录下来,这是来自陆丰碣石东埔村的市级非遗竹马戏。

什么是竹马戏?竹马戏有哪些表演特色?我们一起走进碣石镇东埔村一探究竟。

正在排练的碣石东埔竹马戏。受访者供图

少年“骑”竹马

非遗代代传

陆丰碣石历史悠久,历来是海防重镇。随着人口迁徙,竹马戏逐渐从福建闽南传入碣石镇东埔村,以其原汁原味的唱腔、精彩丰富的剧情深受当地居民喜爱,成为了当地广为流传的一种地方小戏。

东埔村的竹马戏大都是由十二三岁的孩子出演。为何是少年来演,竹马戏从业者李炳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东埔竹马戏之所以能保留古风古韵传承至今,离不开我们每代人的努力和学习。”李炳说。

在东埔村,家家户户的孩子基本上都会一点竹马戏,孩子们活泼的天性与竹马戏擦出了不一样的火花,年龄稍大一点的会领着村里年纪小的孩子在村中道路上模仿身“骑”竹马的动作,在游戏中慢慢将竹马戏的种子播散在孩子们心中。所以在东埔村中,随便找一两个孩子,都可以有模有样地骑两下。

李炳说,“除了村里孩子们在游戏中传承外,等他们长到十岁左右,就会到戏班里来学习正式的竹马戏,教他们的是我们竹马戏的非遗传承人,李青师傅。”

李青师傅今年已85岁了,由于竹马戏的传承极其严格,传承人本人必须掌握包括前棚演员的演、唱及后棚乐器技艺等全部技能且不能外传,故一代只有一人,传承起来难度极大。但即便如此,李师傅还是坚持将自身的本领唱腔传授给村中的孩子们。

钟栎赐、刘梓涵、刘舒桐这三名学员今年正在上中学,从2021年到现在,他们已学习竹马戏3年,在竹马戏《昭君和番》中分别饰演藩王、王昭君和国舅王文龙,三人都对竹马戏有着浓厚的兴趣。

钟栎赐今年16岁,从小就对竹马戏耳濡目染。“从我有记忆开始,村里基本上年年都会有竹马戏的排练和演出,小时候不知道这些是做什么的,只知道很好玩。但慢慢也玩出了感情,而且村里的同龄人基本上都会。”

能出演《昭君和番》中的藩王,钟栎赐十分高兴。“老师教学时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会努力将师傅所教授的动作、唱词牢牢记在心中,争取能将戏本中的那个‘藩王’演活。”

“我在《昭君和番》里的角色是王昭君。”15岁的刘梓涵说。虽然在历史学习中了解过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但是能够亲身演绎传承百年的竹马戏剧目,感受还是很不一样的。尤其是那古风古韵的唱腔,故事性极强的剧情,往往能将自己带入到历史文化中。

刘舒桐今年17岁,他说:“李青爷爷会让我们分坐在两边,他唱一句我们学一句,还会教我们在台上如何走位,怎样把戏中的人物演‘活’。在教学中,李青爷爷是很严格的,但是又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我觉得竹马戏成为了村中的一条纽带。”

每当竹马戏排练演出时,村中的老人小孩都会搬上自家的凳子前来观赏。老老少少都会哼唱戏中的唱词段落,竹马戏就在这样的氛围中,口口相传,融入到东埔村村民的生活中。

正在演出的竹马戏《昭君和番》。受访者供图

一句“哩啰嗹”唱出百年风韵

陆丰市碣石镇东埔村竹马戏,是如今闽南与海陆丰为数不多的尚有完整演出的竹马戏。相传于明朝万历年间随先人由福建漳浦移民海丰时带入,几百年来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曲调、语音,不仅音乐声腔是福建调,连语言都操漳浦口音。在大约两个小时的演出中,绝大部分角色的唱段都有“哩啰嗹”三个音,并且每个唱段最后必定是“哩啰嗹”。

在东埔村竹马戏馆的大厅中,整齐排列着一红八白共九匹竹马,每一匹都是由村里的师傅们耗时数月、先用竹子编制成型再用各式布匹扎成的,每匹马的眼睛、嘴巴和头部都可以动,活灵活现、神采飞扬。

竹马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包括马头和马脖子,后半部分则是马尾。演出时需演员站在中间,将两部分前后对接好,一手持缰绳,另一只手挥舞手中扇子、旗帜等道具。单就演出道具使用的竹马,就与陆丰本地其他的戏剧种类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别具一格、很有特色。

而在一旁的房间里,则摆放着表演竹马戏时所需的各式乐器。李炳一边介绍,一边拿起挂在墙上的竹笛演奏起来。

“这里的箫全部都是按照我们的要求定做的,在外面是买不到的,发音都会不太一样,吹起来比其他的箫困难许多。”李炳表示,其实现在竹马戏的唱和演还能学得来,但是目前村子里会演奏的人却不多了,无论是二胡还是箫,都有着不小的上手难度,需要付出许多耐心与努力。

竹马戏分为“前棚”和“后棚”。“前棚”为演员,由12-17岁的小孩子组成,“后棚”演奏乐器,主要为成人们参与。后棚通常有10人以上,乐器一般为4支以上的箫、弦、鼓、板、彩锣、钹、锣、空、云锣等。竹马戏的教授方式为口传心授,在东埔村,几乎人人会唱竹马戏,但是由于方言变化和限制,唱词的发音难以记忆。此外,当地不少乐师仍会演唱工尺谱的“弦诗”。

竹马戏中使用的竹马。李冠宇 摄

据了解,东埔竹马戏现今能演出《昭君和番》《八仙》《送子》《赏花》《踏钱鼓》共5出剧目。

演出时则一般分为演和唱两个部分,演的部分是由演员“骑”着竹马在舞台上变换队形,在此基础上,结合唱词部分对剧本故事进行演绎。

几百年来,每年秋收后的农闲期间,东埔村中的竹马戏传人就开始组班排练。竹马戏在当地主要用于春节期间的“闹春”以及宗祠神庙的祭祀赛会演出,演出范围也基本只在周边村落。近年来,竹马戏逐步走出东埔村,开始被更多人熟知和喜爱。

竹马戏演出一般是从大年三十开始,最晚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在这期间,戏馆成员们每天凌晨三点就要起床化妆准备,每天要走4—5个村子,等回到家中就已经是下午五六点了。

来源:南方+

0 阅读:2

陆丰新发现

简介:用最简单的方式带您了解瓜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