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年,75岁老将吴明彻不听部下劝告,4万精兵在淮北覆没,本人被俘虏。但是,吴明彻却位列武庙“六十四将”之一,也是蛮有意思。
北齐皇帝高纬昏庸、残暴,大将斛律光、兰陵王高长恭相继被杀,国中无大将。
此时,陈宣帝便联合北周,一起夹击北齐,试图夺取淮南地区,巩固防线。
573年,70岁老将吴明彻出征,陈军10万,分三路北上,夺取秦郡(六合)、历阳(和县)、庐州(合肥),兵锋正盛。
北齐两线作战,淮南守军不多,无法抵挡陈军的步伐。为了对付吴明彻,高纬派王琳镇州寿春,皮景和率数十万人增援。
吴明彻、王琳是死对头,在江南就多次激战。王琳逃到北齐后,也得不到重用,还被派到寿春抗击陈军,也是倒霉。
前面是坚固城池,后面是北齐的几十万大军,吴明彻陷入被两面夹击的危险境地。
但是,吴明彻不慌不乱,他亲自披甲上马,下令强攻寿春,破城而入,擒拿王琳。
王琳被俘虏,本就没有斗志的皮景和立刻逃回淮北。如此,吴明彻乘势横扫淮南各地,收复失地。
王琳深得人心,进入军营后,陈军中原部下都低着头哭泣。吴明彻担心出问题,下令处死王琳。
第一次太建北伐,吴明彻用2年时间,收复了侯景之乱时丢失的淮南,名震两淮,也打出了南朝最后的荣光。
577年,周武帝灭了北齐,陈宣帝决定发动第二次北伐,乘着北周立足未稳,拿下淮北。
第二次太建北伐,主帅还是吴明彻,但兵力只有四万余人。因为,淮南各地需要防守,且南方经济陷入崩溃,无法拼凑出太多军队。
4万人就敢北伐,挑战北周?陈宣帝究竟是如何想的?很简单,就是“捡漏”,赌周武帝对淮北不上心,不愿跟陈军死磕。
起初,吴明彻很顺利,一路所向披靡,在淮北吕梁击败梁士彦,迫使他退守徐州城内,然后发起围攻。
徐州守军不多,不足一万,但梁士彦防守有方,吴明彻攻城并不顺利。此时,周武帝派王轨、杨素率军增援。
吴明彻挖掘河道,在下面环列战舰,日夜猛攻徐州,不给梁士彦踹息之机,周军时刻绷紧神经。
此情此景,与当年的寿春之战何其相似,吴明彻依然有信心拿下城池,重现当年的奇迹,但事与愿违。
王轨不是皮景和,北周也不是北齐,周武帝宇文邕更不是北齐昏君高纬。北周凝聚力强,将士用命,陈军要倒霉了。
王轨没有直接去找吴明彻决战,而是派兵去淮口树立木桩,并用铁索把几百个车轮连在一起,沉入江中,阻断航道。
王轨知道,陈军补给以及退兵之路,都要依靠河流,射必经过淮口。只要断了粮道,吴明彻军团必将崩溃。
周军封锁航道的同时,又在淮口两岸俢筑城池要塞。此举,被萧摩诃察觉,他知道王轨究竟要干嘛。
萧摩诃给吴明彻提意见,让自己率骑兵去攻打王轨,破坏周军防御工事。此时,工事未完成,很容易可以达到目的,但吴明彻不答应。
吴明彻的想法是猛攻城池,短时间内破城,则王轨不攻自破。主帅不听建议,萧摩诃又连续几次劝说,但都被怼回来。
吴明彻大怒,对萧摩诃说:“你只管冲锋陷阵就得了,战略战术的事情我说了算。”言外之意,你算老几,也开指手画脚。
吴明彻倚老卖老,不听部将劝说,但城池依然没有拿下。此时,其他各路援军相继抵达,而陈军的粮食耗尽,陷入了困境。
萧摩诃知道,攻城已经宣告失败,且退兵之路也被阻断。如今,只能挑选精锐骑兵,掩护主帅突围,保存骨干力量才是上策。
萧摩诃把计划告诉吴明彻,但吴明彻依然不采纳。吴明彻选择全军一起撤退,用船只运送物资。
大军抵达淮口,水流变缓,又被水中木桩、车轮阻挡,动弹不得。此时,王轨事先埋伏的骑兵杀了出来,陈军毫无招架之力,吴明彻被俘虏。
萧摩诃本身就猛,还是带着骑兵,故而杀出重围,逃回江南。后来,萧摩诃率军抵御隋朝大军,陈后主却跟萧夫人私会,也是可悲。
吴明彻被俘虏,押送到长安,得到优待。吴明彻内心羞愧难当,郁郁而终,享年77岁。
两次太建北伐,吴明彻有过高光时刻,但终究因意气用事,沦为北周的俘虏。
但是,吴明彻却进入武庙,位列“六十四将”之一。俘虏吴明彻的王轨,却无缘武庙,也是有意思。
客观说,吴明彻有一定军事能力,但进入武庙还是不够资格。要知道,垣崇祖、侯安都、韦睿等南朝名将,都比吴明彻强,却进不了武庙。
那么,吴明彻为何能进入武庙呢?应该说,武庙扩充“六十四将”之后,含金量太低了,不能准确评价将领的军事水平。
唐玄宗开始设立武庙,祭祀武成王姜子牙,有十哲配享,史称“武庙十哲”,分别是张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吴起、孙武、乐毅、司马穰苴。
“武庙十哲”含金量非常高,实至名归。唐德宗采纳颜真卿建议,增设“六十四将”,武庙成员扩充,含金量由此下降。
例如,吴明彻被俘虏,吴汉屡战屡败,邓禹打仗水平有限,李广老迷路,羊祜在西陵被陆抗戏耍,都是“六十四将”之一。当然,唐朝的张齐丘罪水,没啥战绩,都不知道如何评上的。
萧摩柯是个妙人儿!
王轨最后被宇文赟干掉,吴明彻活到善终
诸葛亮连卫青霍去病的后脚跟都赶不上,居然十哲,可见全是帝王个人好恶作怪
小编学而不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