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被弟子气得说了句脏话,竟流传2500多年,今还成老师惯用语

杨司马说历史 2024-07-20 13:38:26

在中国,如果说起影响力巨大的思想家,孔子必定位列其中。

他创立的儒家思想,不仅深深根植于华夏大地,成为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重要支柱,还广泛传播至整个东亚地区,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孔子降生于公元前 551 年农历十月初九,出生在鲁国的一个名门世家,他的父亲叔梁纥年逾六十,母亲颜徵在年仅十几岁,二人年龄差距极大。

在此之前,叔梁纥虽育有十个子女,九个为女儿,唯一的儿子还身患残疾,无法承担起继承家业与家族贵族身份的责任。

为求得一位能够继承家业的健康子嗣,叔梁纥纳颜徵在为妾,不久颜徵在便怀孕生下了孔子。

孔子自小就展现出超群的记忆力,看过的东西能过目不忘,学习知识的速度也非常快。

父亲见此,对他悉心教导,给予优质的教育,可惜的是,在孔子三岁那年,叔梁纥因病离世,终年七十岁。

父亲去世之后,孔子与母亲的

生活状况急转直下,由于孔子母亲身为小妾,又生下家族未来的继承人,遭到主母的刁难与欺侮。

随着年岁渐长,孔子清楚地认识到,若要改变自身处境、守护住自己的地位,必须不断提升自己,于是他勤奋努力地学习礼教知识,期望凭借自身的才学踏入仕途。

而孔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传统的礼制分崩离析,周王室的权威日益衰微,各个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纷纷对传统礼制发起挑战。

尽管孔子在鲁国已颇具声名,但因父亲离世,又无有力的靠山,即便能够入朝为官,也只能担任低微的官职,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与才能。

正在孔子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无措之时,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郯子。

郯子是春秋时期闻名遐迩的大孝子和贤能之人,为给身患眼疾的父母医治,他不惜涉险采药。

最终,因他的孝顺事迹,吸引了众多人前来拜师学习,他的家乡也逐渐发展成为郯国,郯子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第一任国君。

公元前 525 年,郯子第二次前往鲁国朝拜,孔子与他得以相见,并表达了自己想要入朝为官的想法。

郯子告知孔子,鲁国的官场风气败坏,没有权势背景的人很难在其中有所作为,孔子经过慎重思考,决定远离官场,转而创办私学,通过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孔子开办私学之后,凭借他渊博的学识以及师从郯子的经历,吸引了大量学子前来求学。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孔子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

由于招生不限制门第出身,学生们的家庭背景和观念想法各不相同,在众多的弟子当中,有一位名叫宰予的学生,让孔子的情感颇为复杂,又喜爱又烦恼。

宰予能言善辩,在口才方面天赋异禀,但他的性格喜欢质疑挑战、与人争辩,常被人称作“杠精”。

有一回,孔子与宰予偶遇,孔子轻拍宰予的肩膀,称他是自己颇为得意的弟子,同时也希望宰予在辩论之时不要过于激烈,要学会运用语言传递温暖与善意。

宰予对此虽心有纠结,但还是承诺会努力做出改变,并且希望通过自己犀利的言辞唤醒人们的思想与智慧。

孔子听后,点头表示认可与欣慰,后来,在课堂上讲解周礼中有关三年守孝的内容时,宰予提出三年守孝的规定并不合理,认为一年的时间更为恰当,因为守孝一年所积攒的粮食刚好耗尽,农民守孝结束后能够及时回归劳作,避免出现挨饿的情况;

倘若人人都为长辈守孝三年而停止劳作与读书学习,天下的礼制就会遭到荒废,孔子听闻此番言论后,大为恼怒,以自己的经历为例对宰予的观点予以反驳。

其后,在有关“社”的问题讨论中,宰予提出鲁哀公应当使用武力解决的看法,这与孔子主张的和平解决方式相互冲突,这让孔子更加气愤。

再后来,孔子发现宰予竟然在白天的课堂上睡觉,怒不可遏地骂道: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这句话的含义是,宰予就如同一块腐朽的木头,无法在上面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又好似一堵用粪土堆砌而成的墙壁,没办法进行粉刷装饰。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孔子这句在愤怒之下斥责学生的话语,流传了两千五百多年,一直到今天,依然是许多老师批评学生时的常用语。

0 阅读:77

杨司马说历史

简介:每天解说不同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