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后,为了争夺这座古都,革命党与袁世凯开始“赛跑”…

益威聊国际 2023-01-14 09:52:01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后,南京也迅速成为“三方博弈”的焦点,这三方势力便是:南方的革命党、北方的袁世凯、苟延残喘的清政府。

武昌首义时的革命军

南京在中国政治、军事方面的价值毋庸赘言。远的“六朝古都”自不必说,在北京成为明清两代国都之前,南京也是朱元璋的开国之都。另外还有,太平天国也曾在此“定都”(或者说“盘踞”)长达11年。

虽然在南京建都的朝代大多短命,但这里北控长江天险,至少也有划江而治、掌控半壁江山的筹码。当然,“秦淮歌声、东南都会”的繁盛,加上与“远东大都会”上海的毗邻,也让南京成为上述三方面势力极力争夺的地区之一。

燃起战火的汉口华景街

武昌首义发生后,袁世凯并没有急于出兵镇压(没有着急出兵的原因后面会述及),但是当他无法用谈判手段压迫湖北军政府就范以后,便派出北洋军于10月下旬开始向武汉猛攻。

趁此机会,革命党人于11月3日光复上海,此后夺取南京的问题便随即变得迫切起来。上海当地名流张謇、汤寿潜、赵凤昌经过商量,推举庄蕴宽前往湖北,利用各种人脉关系找到黎元洪,想要请黄兴尽快到上海指导革命。

上海光复后,革命军开进上海街头

在黎元洪面前,上海方面有一个理由不方便明说:他们认为黎元洪是“临时推举”出来的首领,并不是真正的革命领袖,而孙中山此时还在美国筹款,目前在国内只有黄兴才算是唯一的革命领袖,才有资格到上海“统率江浙军队”去攻取南京,并在南京组织全国军政统一机构,继续北伐,以完成革命事业。

袁世凯之后两任民国大总统的黎元洪

黎元洪也还算大度,而且认为事关重大,于是派了一艘小船将庄蕴宽送到了汉阳,与黄兴见面。

对于上海的邀请,黄兴却有另外一番考虑。他表示自己现在正在负责武汉方面的防务,暂时不能离开。

这时的武汉硝烟正浓,革命军正与袁世凯的北洋军日夜激战,在这种形势下,也确实不容黄兴就此离开。

此后,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清军面前,黄兴指挥革命军英勇抵抗一个多月,最终还是被迫放弃了这里。

黄兴

11月27日,湖北军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建议放弃武昌、进取南京,以全国大局拯救湖北、拯救武汉。当天晚上,黄兴率人渡江至汉口,第二天清晨便坐船顺长江而下,直奔上海。

他准备组织联军一起进攻南京。

对于南京的重要性,袁世凯也有清醒的认识,他清楚地知道南京的地位是武汉所不能比拟的。他之所以没有在武昌起义刚刚发生时便立刻命令镇压,也是想要与湖北保持某种平衡,这样便可以腾出手来对付东南势力,特别是对付南京。

袁世凯和黄兴、名存实亡的清政府与南方革命势力之间,都在为了争夺南京而赛跑。

就在革命军在与北洋军激烈交战而渐渐不支时,上海方面虽然没有得到黄兴的肯定答复,但也已经开始准备进攻南京的一切了。

11月11日,上海都督陈其美分别给两个人发去了电报:一位是江苏都督程德全,另一位是浙江都督汤寿潜。陈其美建议组织“江浙沪联军”会攻南京,并推举徐绍桢为联军总司令。

陈其美

徐绍桢当时是新军第九镇统制,并没有什么革命思想,他之所以转身革命,基本上是因为受到上司排挤后铤而走险的选择。他这一次被推举为联军总司令,也与黎元洪的情形基本相同。

徐绍桢

在此之前,徐绍桢刚刚因为换防而从南京离开——换句话说,他之前还是清政府任命的“南京城防司令”。而接替他的,便是袁世凯的爱将——张勋。(没错,就是日后导演“复辟十二天”闹剧的那一位。)

袁世凯认为,只要守住了南京,就能保住东南半壁江山。所以再三给张勋发来电报,让他坚守南京。张勋也卖力,受命进驻南京后便开始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防范他们在城内里应外合,也害怕自己的新军里混入革命党。

民国之后的张勋

张勋此时在南京城内握有兵力两万人,人数不算少,但因为东南革命形势的影响,清政府驻此的大部分官员已经纷纷作鸟兽散,士兵也没有了什么斗志。

11月23日,江浙联军开始急攻南京。各军将士按计划推进,沿途还受到了老百姓热烈欢迎,因此更加增长了士气,只一个星期便攻下了南京城。12月1日晚,张勋一面派人持白旗出城“求和”,一面率领残兵败将一逃再逃,先是渡江逃往浦口,之后再逃往徐州。

浙江革命军向南京进军

第二天一早(12月2日),各路革命军便开进了南京城,这个兵家必争之地从此易手。南方革命党人牢牢掌握了这里之后,各地的革命队伍纷纷向南京汇聚,孙中山也踏上了回国的旅程。月底,孙中山在南京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民国由此建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的合影

0 阅读:7

益威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