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半两浊酒
编辑丨半两浊酒
前言他原是国际舞台上风度翩翩的外交官,却把最后的生命留在了贫瘠的大山。
走遍大半个地球的中国外交官朱敏才退休后消失了整整10年,就连他的爱人孙丽娜也是音讯全无,直到10年后,一位衣衫破旧的老人出现在医院里,才解开了夫妻两人消失10年的谜团。
世人在得知真相之后,纷纷泪如雨下,赞叹朱敏才的一生便是对“前半生许国,后半生许乡”的最好诠释,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段曾被隐藏了十年的往事。
一、从退休外交官到支教老师朱敏才出生于1942年,此时中华大地仍被战争阴影笼罩着,年龄尚小的孩子虽然不明白大道理,却也能从空气中感受到紧张,直到新中国成立,情况才有所缓和,
他的家庭虽非显赫,却也给予了他一个相对安稳的童年,新中国成立后,朱敏才走入学堂,成绩十分优异,1965年,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成功考入贵州大学英语系,实现了自己的学术梦想。
朱敏才原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但在新中国急需外交人才的背景下,他因出色的英语能力而被选拔为国家特殊人才,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京对外经济贸易部工作,走上了外交官之路。
在北京,朱敏才邂逅了他的爱人孙丽娜,一个美丽聪慧的北京女孩,两人因工作上的交集而相识,并在朋友们的撮合下相遇相知,彼此一见钟情的他们很快便认定对方是自己生命中的另一半,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后的朱敏才先后担任了尼泊尔商务参赞等重要职务,而他的妻子孙丽娜则辞去教师工作,陪伴在他身边,共同度过了在国外长达17年的生活,在此期间,他们的足迹遍布半个地球。
直到60岁,朱敏才结束了他的外交官生涯,选择在北京安享退休生活,老两口的生活终于安定下来,但他们的一个选择却让自己的人生再起波澜。
2005年,老两口偶然间在电视节目上看到一位山村女教师背子授课的感人场景,这一幕触动了孙丽娜的心灵,她向丈夫提议去山区支教,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
朱敏才也曾有过一个教师梦,而孙丽娜虽然多年未登讲台,但她曾经也是一位高级教师,两人对教育事业都抱着极大的热忱,一拍即合,说走就走。
那一年,朱敏才63岁,孙丽娜50岁,两人都走入了人生的下半阶段,完全可以在大都市悠闲养生,喝茶读书陶冶情操,但两人却选择放弃了北京的优质生活,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决心,踏上了前往贵州山区的征程。
虽说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他们踏入贵州山区时,这里恶劣的条件和贫困的现状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二、十年支教,艰苦与美好交织“我们要到最穷的地方去,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是朱敏才和孙丽娜出发之前的真实想法,所以他们支教第一站就选定了贵州最贫苦的尖山苗寨小学。
尖山苗寨位于海拔1300米的贵州山区,寨子里的人家不足百户,这里闭塞,落后,贫困,却还有希望,为了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村民们用血肉之躯背起了7000斤石头,建起了一座小学。
尖山苗寨小学有上百名学生,却只有一个老师,他叫李云贵,每月工资只有200元,而在他任教的前三年,每月工资甚至只有100元,但就是这微薄到不能再微薄的工资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让他在这里待了整整6年。
这里的教师宿舍与茅厕共用了一面墙,冬天教师宿舍四面漏风,夏天则被茅厕的气味直冲人的天灵盖,之前来支教的老师因为受不了这里的教学条件,来一个走一个。
老两口看着学校100多名学生,他们放不下这些孩子,他们知道,这些孩子需要他们的帮助,他们需要接受教育,他们需要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两人留了下来,成了这所小学历任教师中年龄最大的支教老师,这里的生活条件是极其艰苦的,他们的住所只有两间屋子,既要做厨房,又要做洗浴室,每到冬季,水管关停,他们数月无法洗澡,但他们都不在意。
看到孩子们缺少课本和书籍,他们便下山用自己的退休金给孩子们买书,然后用不再健壮的脊背背着孩子们的希望,互相搀扶着爬四个小时的山回到小学。
他们开设了新课程,英语,音乐等课程让孩子们有了更全面的发展,他们还在室外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习,他们身兼数职,既是老师,又是校长,还是维修工。
这里没有平整的操场,也没有各式各样的体育器械,他便就地取材,在山野之间捡了一根树枝,并自创了一套“尖山棍法”。
他们的到来,让这些孩子们了解了大山之外的世界。他们的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向往,他们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对生活的热爱,都让老两口深感欣慰。
300万建房款,87台电脑,1000多本书,在朱敏才和孙丽娜的帮助下,这里的教学条件越来越好,孩子们的表现也愈发优秀,但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却要和大家说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三、十年坚持,感动中国“我们要到最穷的地方去,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这是老两口踏上支教之路时定下的原则,而他们也始终在坚守这条原则,哪里最困难,他们就去哪里。
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们对孩子们倾注一腔热血,孩子们也对两位恩师有着深深的眷恋,当他们要离开时,孩子们就默默站在他们身后,齐声歌唱《我是小草》,稚嫩、哽咽的歌声在大山里回荡,孙丽娜每每想起都不禁红了眼眶,她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个情景。
朱敏才和孙丽娜在支教道路上走了整整十年,他们为贫瘠的土地带来希望,为落后的村落注入活力,让无数孩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但支教的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朱敏才的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他患上了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血脂以及风湿等,这些病症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但他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为学生们传授知识,点燃他们的希望之火。
孙丽娜的情况同样令人揪心。由于长期处于高海拔地区,她的视力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她的右眼几近失明,而仅剩的左眼视力也仅有0.03,尽管如此,她依然坚持在课堂上教授学生,用她那微弱的光亮照亮孩子们的未来。
这对夫妇的付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他们很少和自己的女儿联系,就是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他们的生活。他们选择悄悄地离开,没有告诉孩子们自己的去向,这一走就是十年,他们从未回过北京,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乡村学校的工作中。
2014年,已经72岁的朱敏才在上课期间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往医院治疗。经过抢救,朱敏才恢复了意识,清醒过后,他便表示自己想要继续上课,但按照他目前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再站到他热爱的讲台上了。
2015年初,这对夫妇荣获“2014年感动中国人物”的称号,颁奖词中写道: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这是对朱敏才和孙丽娜最高的赞誉,也是对他们的无私奉献的最好肯定。
2022年,朱敏才老先生永远离开了大家,妻子孙丽娜说:“只要还能动,我就会一直教下去。”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看到了信念的力量,他们的无私奉献,他们的坚定信念,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相信,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笔者认为朱敏才老师的一生,是奉献与牺牲的一生,他的离去让我们深感痛惜,但他那无私的奉献精神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然选择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这份大爱无疆的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朱敏才夫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他们用生命书写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人类的关爱,成为了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