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深入探讨了血浆蛋白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潜在作用,通过大规模蛋白质组学分析,揭示了与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心血管疾病的精准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中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中风和冠心病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蛋白质组学作为一项高通量方法,为深入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4年5月,心血管糖尿病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在Cardiovascular Diabetology杂志上发表,题为“Plasma proteome associatio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results from the KORA F4 study”的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血浆蛋白水平与冠心病(CHD)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之间的关联,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研究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旨在探索血浆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及动脉粥样硬化标志物之间的关联。研究分为发现阶段和复制阶段。在发现阶段,研究者从KORA F4队列中随机选取了1000名参与者,利用基于寡核苷酸的SOMAscan蛋白质组学平台对血浆蛋白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复制阶段则从KORA F3队列中抽取了与F4匹配的病例对照样本,采用基于ELISA的方法对galectin-4进行了测量。
研究结果血浆蛋白与冠心病的关联性分析在KORA F4队列的发现阶段,研究者运用SOMAscan技术对1000名参与者的血浆蛋白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逻辑回归模型,发现在年龄性别调整模型中,有五种蛋白与冠心病(CHD)显著相关,包括galectin-4 (LGALS4)、renin (REN)、cathepsin H (CTSH)以及凝血因子X和Xa (F10)。然而,在进一步调整了BMI、吸烟状态、体力活动、糖尿病状态、高血压状态、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水平后的全模型分析中,只有galectin-4保持了与CHD的显著正相关(OR = 1.58, 95% CI = 1.30~1.93)。这一发现在KORA F3队列中通过ELISA方法得到了复制(OR = 1.40, 95% CI = 1.09~1.88),这表明galectin-4可能是冠心病的一个潜在生物标志物(见图1)。
图1 血浆蛋白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联
血浆蛋白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对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标志,研究发现在年龄性别调整模型中,有四种蛋白与之显著相关,包括细胞质蛋白NCK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IGFBP2)、生长激素受体 (GHR)以及GDNF家族受体α-1。在全模型中,只有NCK1与CIMT保持显著正相关(β = 0.017, p-value = 1.39e-06),这表明NCK1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图2)。
图2 全面调整模型分析预测的与冠心病相关蛋白galectin-4和NCK1的上游调控因子及其相互作用网络
系统生物学分析揭示潜在生物学机制通过对与CHD和CIMT名义上相关的蛋白进行系统生物学分析,研究者发现了一些可能的生物学途径和机制。对于CHD,涉及galectin-4的显著因果网络预测了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A)的激活,这可能直接增加galectin-4的表达。对于CIMT,涉及NCK1的显著因果网络预测了白细胞介素-9 (IL-9)作为抑制的上游调节因子,可能间接影响NCK1的表达。
总结本研究采用了全面的蛋白质组学方法,覆盖了血浆中低丰度水平的蛋白质。通过无假设分析,研究者能够广泛地分析与CHD和CIMT相关的血浆蛋白。此外,研究还利用独立样本和替代测量技术对初步结果进行了验证,提供了绝对浓度的测量值。尽管本研究在患者CHD严重程度的区分上可能存在不足,但其横断面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理解血浆蛋白质组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galectin-4作为与CHD相关的新生物标志物的发现,为未来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参考文献Elhadad MA, Del C Gómez-Alonso M, Chen CW, et al. Plasma proteome association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carotid intima media thickness: results from the KORA F4 study[J]. Cardiovasc Diabetol. 2024, 23(1):181. doi: 10.1186/s12933-024-02274-3.
“医学论坛网”发布医学领域研究成果和解读,供专业人员科研参考,不作为诊疗标准,使用需根据具体情况评估。
编辑:薄荷
二审:清扬
三审:碧泉
排版: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