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的合成化之路

初曼谈武器 2024-07-12 02:07:27

合成 ,又称联合兵种,简称联兵,解放军称之为诸兵种合成,是一种通过融合军队中的不同兵种相互协同以完成作战目标的作战手段。

现代合成兵种战术的发展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但是这些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是不成功的,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小韩民国国军的K1坦克、负责保障的装甲车与支持车队行动的步兵联合演练

随着战争的进展,开发出新的合成战术,通常被描述为“全军种战斗” ,其中包括对攻击士兵的直接近距离火炮火力支援(徐进弹幕)、空中支援以及坦克和步兵之间相互支援。

“东方-2018”演习中的解放军合成作战单位与配属的俄军保障单位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合成作战在苏德战场中出现,如纳粹德军的闪电战和苏联红军的大纵深机械化作战学说。苏德双方在部队编成中均按照特定比例配置了机动步兵 (乘坐卡车或半履带车的步兵)、坦克和装甲骑兵,并辅以火炮支援。而在进入西线战场后的美国陆军也开始尝试将原本师属的火炮、坦克与工兵等兵种加强至至步兵团,组建团级战斗队。

长津湖战役中,北极熊团编入第31团级战斗群

解放军及其前身长期由于种种限制,除了步兵与少量炮兵外,早期并无太多兵种合成作战的案例。但从最早毛泽东在确立中国工农红军的军事纲领时,集群作战的思维实际上一直深入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的骨髓。

建国后,得益于自苏联的军购和苏联军事思想的影响,解放军开始组建了正规的装甲兵、炮兵、防空兵、航空兵等兵种。并于50年代早期成功将摩托化步兵、坦克、自行火炮编入同一个师级单位,三个坦克师就此编成。

1955年,苏联从旅大撤军,步兵第190师接受了苏军第7机械化师的装备后,改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机械化师,这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完全的机械化合成战术兵团,下辖8个团,其中有3个机械化步兵团,坦克第31团(中型坦克团),坦克第32团(重型坦克团),两个炮兵团和一个高炮团。全师拥有坦克159辆。

可惜由于不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一机师仅成立6年就将其中的坦克与自行火炮调出,重新变为以步兵为主导。

1960年代,解放军陆军开始尝试在部分陆军师内编制坦克团,以提升陆军师的合成作战能力。

截至1985年百万大裁军,陆军第27军、陆军第38军、陆军第39军下属的共9个师均被改编为摩托化陆军师,具备合成部队的基本要素。

1981年3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和武汉军区指示,第43军进行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武汉军区炮兵第2师,坦克第11师,高炮第63师改隶第43军建制。第43军编组合成集团军(试点)后,下辖127、128、129三个陆军师和炮兵第2师、坦克第11师、高炮第63师3个兵种师以及军属高炮团、地炮团、坦克团和150中心医院等,全军共约7万人。

1985年,随着百万大裁军的进行,陆军35个军调整组建为24个合成集团军。每个新成立的集团军除了3个步兵师外,还配备1个坦克师/旅,1个炮兵师/旅,1个高炮旅,并编入直属通信团、工兵团等直属队,每一个陆军集团军都具备步兵、装甲、火炮、防空、工兵部队与分队。

1988年起,各个集团军陆续开始组建陆军航空兵部队,合成集团军开始编入直升机,每个集团军可以遂行更加多样化的作战任务并具备较强的自持力。

1975年,北京军区陆军某军在演习中第一次尝试将合成化下放至营一级,组建“合成营”。但由于当时陆军的摩托化与机械化水平极低,所以解放军并没有能力维持这样的编制。

经过近40年的长足发展,解放军陆军的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有了长足进步,终于具备了更深层次合成部队的组建条件。

从2012年开始,解放军正式开始试点编组合成营,将坦克连、装甲步兵连、火力支援分队甚至是后勤保障分队合成到同一个营内,使得每一个营都具备独立合成化作战的能力。

合成旅、合成营的编制最终于2017年正式确立为陆军的机动作战基本单元延续至今。

1 阅读:210

初曼谈武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