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有趣的历史冷知识,一般人真不知道,学会了拿去吹牛

读史局 2022-08-11 12:09:23
一、古代中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兴奋?

“长得好能当饭吃吗?”

“在古代,长得好真的可以当饭吃,气不气?”

如今我们常说寒门再难出贵子,然而有多少人能想到,在隋朝之前的数百年间,寒门子弟永无出头之日。

隋文帝时期采取科举制选拔人才,才让底层青年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从此头悬梁锥刺股,一朝成名天下知才成为可能。

科举制选拔出来的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和探花。

在只知第一不知第二的现代人看来,身着红袍骑马游街的状元是至高无上的。

但在古人心中,得了探花远比中状元还要兴奋,这是为何?

原来得探花在他们心中还有一个不成为的规定。

跨越阶级、改变命运、一朝成名天下知在底层平民考生心里的诱惑分量很重。

相反那些贵族子弟,凭借家族基业和人脉,在科举中但凡能拿到名次就不愁后路,因此贵族子弟对科举制度的热情不是很高。

这就导致一个局面,状元的获得者通常是平民子弟,统治者为平衡各阶级势力和安抚考生情绪。

对外宣称考中探花的不仅要考得好还要外貌端正,因此,但凡考中探花的考生都比新科状元还要兴奋。

古代读书人虽坚持大丈夫应心怀天下,但自己的外貌得到大家的认可谁不高兴?

清朝和珅就曾高中探花郎,据真实史料记载,历史上的和珅不仅是个大贪官还是个一顶一的美男子大帅哥。

由此可见探花郎的传闻,也有一定的可信度。

二、大清妃嫔一天干什么,一日三餐吃什么?

相对于其他朝代的影视剧数量,清宫剧可谓独占鳌头,这似乎与清朝离我们最近一些历史记载比较详实有关。

观看一些清宫剧我们发现,后宫妃子不是被人算计就是在算计别人,到头来只想获得一个男人的爱罢了。

但历史上真正的后宫嫔妃们,真的如此这般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吗?她们平时没自己的事吗?

真实的后宫嫔妃一日三餐都吃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满汉全席?

影视剧为达到吸引观众兴趣的目的,会对真实的历史稍加改动,更加迎合观众口味和喜好。

历史上的后宫嫔妃每天也有自己的安排,早上5:00-6:00起床,她们虽然不用上朝但有晨昏定省。

一天两次分别在早晚,要给皇太后、皇后、皇贵妃、贵妃等请安就是问候,除了皇后其他妃嫔都属于小妾,古人对尊卑长幼十分看重,因此妾要给妻请安,不仅在皇宫,在达官贵人家中也要遵守。

请完安后各自回自己的寝殿中吃早饭,古代物资相对贫乏即使在皇宫里也不是想吃什么就能吃到的。

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每天都能吃到现宰的羊肉、猪肉和鸡肉,牛肉是不能随便吃的。

皇后每天能吃上一只鸡和一只鸭,皇贵妃就只能选择吃鸡还是鸭,贵妃每三天提供一只鸡或鸭,餐食的供应随地位而逐渐降低。

最末等的答应位一个月只能见一次荤腥。

蔬菜方面更是拮据,种类也不如现在丰富,皇帝的蔬菜供应韭菜、萝卜、豇豆等一些时令蔬菜。

皇后和嫔妃甚至连大萝卜都吃不上,只能吃一些红萝卜和水萝卜,其他蔬菜也只能吃到时令菜,一些位份低的妃子甚至只能靠咸菜度日,并不像影视剧中的大鱼大肉。

满汉全席更是不常见,康熙时期到曲阜祭拜孔子时,当地官员为体现满汉一家亲,制作了满汉菜品的大融合,可以称得上满汉全席,这体现出一定的政治作用。

在日常宫廷聚会中,即使是皇帝也吃不到满汉全席,特别是历史上有名的抠门皇帝道光。

为犒赏官员摆庆功宴,结果大臣赶到后20个人,不到10个菜,大臣们根本吃不饱还要回家加餐,嫔妃们更是一年到头吃不上肉,不仅对大臣和妃子狠,他自己也穿着补丁衣服上朝。

三、古代的苹果不叫“苹果”?日本沿用至今

苹果在现如今的生活中,人人都吃得起,由于物流的发展全国各地也都随处可见。

但在古代,先民们也没有我们如今发达的交通系统,苹果虽产自我国但也不是人人都吃得起。

最初先民们发现的野生苹果味道酸涩,不易入口,并不被人接受,最初的苹果被称为“奈”,被认为是小而酸涩的果子。

虽然味道酸但气味清新醇香,最初的苹果不是用来吃的,而是被一些世家子弟放在袖子里当作熏香使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当地人的不断改良,苹果的甜味增加酸味减少,开始有人尝试贩卖,但也只有少量有钱人家才吃得起,在当时苹果也被称为“贵族果子”。

在乡村苹果一旦成熟,便吸引来众多飞禽啄食,农民平时叫苹果都叫“林檎”,这种叫法在隋唐时期广为流传。

唐朝时期对外交流增多,改良后的苹果被当作两国贸易交换的对象,就在此时物资贫乏的日本,将苹果带回国内,使用的名字就是“林檎”。

由于苹果适应性比较强,在日本成活率较高,苹果就此传入日本。

随着丝绸之路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国之间联系日益增多,从国外传播来的苹果种类也越来越多,味道更是上乘价格也逐渐降低,苹果开始在民间广为流通。

直到明朝时期,苹果的叫法也受到国外的影响,“苹果”被大多数人接受,直到如今。

四、四大文明古国中,印度和埃及还在,为何只承认中国?

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除中国外,埃及和印度依旧存在,为什么不能称为文明古国?

之所以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是因为它们的文明领先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字体系,它们的文明不仅促进国家的发展,对世界其他国家也造成影响。

发源于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留下举世瞩目的《汉谟拉比法典》,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影响后世千年。

由于文明断代文字缺失,古巴比伦文明的许多遗迹让如今的人类依旧无法破译。

古埃及文明留下的木乃伊、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依旧是世界级的未解之谜,先人们如何搭建庞大的金字塔?有什么作用?如今我们仍不得而知。

古印度文明繁荣时期的孔雀王朝流传下来的自然科学方法、诗作依旧对如今的印度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个王朝的覆灭免不了内忧外患,内部人心不齐分裂势力此起彼伏,外国国家的侵略造成文明的灭绝。

现如今存在的埃及和印度,虽然保留一部分文明古国的遗址,但对于体系的语言和文明都没有传承。

近代都受到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遭到文化入侵和破坏。

它们只能称为古代文明的一个分支,不能被称为历史文明古国,和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作为华夏民族的中国,我们的文字和文明没有出现断层,文字体系依旧使用的是方块字。

无论朝代如何更替,依旧是汉族儒学占据主导地位,面对外来侵略中国民族同仇敌忾,绝不低头誓死保卫国家,直至将侵略者驱逐出境。

正是这种不畏强敌团结一心的凝聚力,我们的华夏文明才得以保存完整,作为现存唯一的历史文明古国。

五、明朝灭亡时,他若是早到三天,可能中国后三百年历史不是清朝

崇祯统治时期的明朝,可谓是多灾多难的时期,瘟疫、旱灾、涝灾、冰冻同时出现,国家像是个渔网一般到处是窟窿,朝廷入不敷出如何延续朱家江山。

有人说中国古代王朝逃不掉300年灭亡的命运,所以上天才会用尽各种手段让明朝灭亡。

崇祯自缢于煤山,李自成攻进皇宫,眼看着农民起义大获全胜,李自成为何没能坐稳江山,大顺王朝为何如此不堪一击。

自古以来手握重权的将军便不能招惹,太平时期他们是保家卫国的战士,动荡时期他们随时反戈让王朝陷入灭亡。

明朝时期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手握五万精兵,镇守一方领土,听闻皇帝自缢李自成进京,带领手下欲投降李自成。

谁承想铁骨铮铮的汉子会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自己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手下占为己有,顿时怒不可遏决定与李自成势不两立,将李自成派来和谈的官员当场斩杀。

吴三桂再次带兵回到自己的山海关,此时他深知要想打败李自成仅靠自己手中的兵力无异于以卵击石。

于是他写信给自己这么多年的对手清军将领多尔衮,想要与其联手打败李自成。

多尔衮哪有拒绝的道理,立马回信表示愿意援助吴三桂攻打李自成。

李自成这边得知吴三桂拒绝合作,立马带兵决定亲自征讨吴三桂,结果李自成比原定时间晚了三日到达山海关。

这三日足够吴三桂和清军提前设下埋伏守株待兔,可想而知李自成打败,这一拜也让他与皇位失之交臂,将好不容易打来的江山拱手让人。

1644年4月26日,李自成带领的大顺军一败涂地,李自成逃回北京,吴三桂剃发易服归顺清军。

李自成的失败少不了他身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首先攻入北京后李自成手下将领对百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不得民心。

其次,对于降伏的官员和将领缺乏收服手段,缺乏长远目光,吴三桂就是典型案例。

李自成手下将其爱妾据为己有,直接导致原本归顺的吴三桂立马倒戈,大开山海关引清军入关,这才让清军有可乘之机。

如果李自成降伏吴三桂,相信有吴三桂的镇守,清军想要攻破山海关依旧很艰难,那么李自成称帝的时间肯定比现在长。

0 阅读:20

读史局

简介: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